天工出神韵
范建中紫砂壶艺鉴赏
(记者霍一夫)对于一件优秀的紫砂艺术品来说,既可营造出怡情养性的艺术氛围,又能得以深化艺术品自身的内涵意蕴,副高级工艺美术师 范建中的《雨打芭蕉》壶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范建中 ,就是当今紫砂壶艺传人中的一位佼佼者。他生于宜兴范氏制壶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受祖辈壶艺熏陶,对紫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结下不解之缘。1988年,他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学习壶艺创作,得到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的悉心指导。灵性加勤奋,他以聪明的才智、平心静逸的精神,创作出了一件件技艺精妙的壶艺作品。
紫砂壶 艺,作为陶瓷百花苑中一支奇葩,其巧夺天工、栩栩如生的造型、 质朴无华、温厚典雅的内涵,往往会使人产生无限遐想、捧于掌中不忍释手。 紫砂壶,既是饮茶之佳器,又可作为艺术品欣赏,朝夕相伴、精心呵护、 长期抚摸、肌肤相亲,情感日深,眷恋念想则时时追随并存在, 使把玩者于观赏中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参悟到深奥的玄理。
自古诗人对芭蕉情有独钟,南方的雨总是活泼的,不似北方李清照词句里的多幽多愁。雨打芭蕉,或深或浅,或浓或淡。芭蕉的灵心因为南方的雨点热情而羞涩地舒展开来,所谓“西窗一雨无人见,尽展芭蕉数尺心”。
品鉴范建中的《雨打芭蕉》壶,整件作品化静为动,生气勃勃,趣意盎然。远观时,盛满水的芭蕉叶微微卷起,叶脉棱起,雨滴坠作纽,涟漪漾为盖,叶柄曲成把,正是易安词云: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近赏时,只觉质感温润,入手饱满,端拿省力。泥色凝重,更有彩砂铺饰壶嘴,壶把,盖钮,视觉上很是享受这种色彩归一,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畅。
再品,这时候再说芭蕉是怯,倒不如说是容。载雨水之重量,却波澜不惊,默默盛来。心有容,壶有容,芭蕉有容。三者合一,体现的是造意者的气度非凡。范建中的《雨打芭蕉》,精美地诠释了雨打芭蕉的意境深远,以及不经意间揉于壶中的细腻和气度,亦是范建中随性徜徉的灵感。
遨游在紫砂艺术的海洋里的范建中,秉承范家先辈孜孜探索的精神和紫砂前辈循循善诱的教诲。范建中在早年的磨练中,先后涉足光素、花塑、筋瓤货制作技艺,善于运用紫砂五色土的色彩,装饰出鲜艳华美的独特效果,光素追求圆润丰腴、方正挺刮;花塑器追求灵动飘逸;筋瓤器追求规制严谨。尤以方圆并施的独特手法形成个人风格。1994年,他创建了 "耕陶轩"工作室,全身心地投入紫砂壶艺创作。
紫砂艺术注重采用传统素材与传统工艺作为自己创作题材与造型设计的蓝本。当代紫砂艺术的繁荣离不开创新。既要继承传统特色,又要吸收新的理念。范建中二十年来的壶艺作品,其中,"雨打芭蕉"、"海之恋"、"腾飞"、 "千禧提梁"等作品,蕴涵着骨肉的停匀,展现出空间的张力,显示着美学的魅力; "穿越时空"、"天际"、"古韵"、"福在眼前"、"天外天"等作品,则充分体现出巧形、巧色、巧工和鲜活灵动、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从范建中紫砂壶艺作品的典雅形态中,可以让人欣赏到他雅俗共赏的审美理念,展示出他紫砂艺术的天赋,显现出他认真细腻的治艺精神和娴熟的制作技艺。作品多次获奖,《腾飞壶》、《六方竹趣壶》、《东坡提梁壶》分别获第六、七、八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并被国内外多家刊物刊载等,赢得海内外人士青睐,尤其深得港、澳、台及东南亚酷爱紫砂艺术者、收藏界的肯定和推崇。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