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26日 12:13 来源:三九养生堂 编辑:游本丽
如何制作出一把精美的紫砂壶呢?其中对它的造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制作者准备制作一把紫砂壶前,先要对它的壶型进行构思。因为紫砂壶的美,主要就美在它的造型上。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常见的紫砂壶在设计造型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的特点。
1、紫砂造型的构思 2、花影壶的造型设计
3、司南壶的历史意义及造型 4、金蟾提梁壶的造型设计
5、泉竹壶的艺术造型 6、鱼趣壶创作设计
7、南瓜壶的创作 8、紫砂壶水平如意的艺术表现
9、利用线条来表达艺术的紫砂桑扁壶 10、紫砂壶型创作及收藏七病
紫砂造型的构思
宜兴紫砂壶在中国陶艺史上独树一帜,自北宋初年勃兴,流传至今已蜚声中外,其壶除实用观赏之外,茶味不走,盛夏不锼,其造型古朴典雅,新颖别致,使人爱不释手。人们或摩挲把玩,或置于图案驻目观赏,无不悠乐陶然,技艺精湛的造型使人从中获得精美的艺术享受。自古以来,历代大师在设计壶型上融雕塑绘画、金石,文学于一身,多层面,多角度地调动艺术构思,设计出无数精品,像明代的供春、大彬、清代的陈鸣远,陈曼生、瞿子冶,民国的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当代的顾景舟、蒋蓉等,都是享誉中外的制壶名手、造型大师,宜兴紫砂造型构思大致分以下几个部分。
一、是壶的造型从人们对饮茶获得了启示,为了满足人们饮茶之需求,作者常常把壶身设计成舀水成浆的瓢型。满储清水的瓮形,青翠欲滴的竹节型,啖之解渴、秀色沁人的梨型,溢香流蜜的桃型、银霜裹素的柿型、粒籽饱满的石榴型等,使人望之生诞,更有的作者将戏水飞龙和喷珠溅玉的流泉,或绘于壶身,或使其盘于壶盖,壶口和壶把,叫人心中的妙想,迎合和满足饮茶人需要的杰作。
二是通过造型使作品茶人陶冶情操,愉悦性情,从而得到天籁神韵,自然野趣,以及深遂幽远的返朴思古之思,像一些大师往往将壶塑成铁骨冰姿的梅椿。餐风饮露的松椿,以及云竹、莲子,荷花,桑叶等形,将自然之物艺术地凝缩于一壶之身,呈显在人面前。此外还有的艺术家专制小品壶,成为多数人的掌中珍品,闲暇时把玩,赏心悦目,怡然自得,即陶冶性情,又得美的享受。
创作者紧随世人求新、求怪的心理,标新立异而悉心设计,像一些大师在壶型上冲破了圆、方的樊篱,设计出如六角型、塔型和椎型,使人耳目一新,得到了崭新的美感。
三、人们对造型的追求和价值的契合,成就了诸多的珍品,古往今来,与中国文人雅士回有的气质相沟通,人们偏爱紫砂壶质朴的性格,因而收藏之风代代相承,当今时代也培育了诸多的嗜壶者,陶艺家为了满足其需求,精心设计出许多足资收藏价值昂贵的珍品,不仅提高了制壶人的技艺,同时也满足了日趋风靡的收藏热,工艺师们在继承传统中,师古又不泥古,注重求变创新,实绩累累。
花影壶的造型设计
宜兴紫砂壶造型丰富,式样繁多,规格齐全,千姿百态。人们把它的造型归纳为三大类:一是光货造型,又称几何形体造型。是根据球形、筒形、正方、长方等几何形变化而来,壶体光洁,块面挺括,线条流畅,“圆稳匀正”是其基本要求。二是筋纹造型,将自然界中的瓜果、花瓣、云水等纹分为若干等分,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纳入严格精确的设计当中。三是花货造型,把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造型用圆雕、浮雕、半浮雕等手法设计成仿生形象的器形。
2013年,由宜兴陶瓷行业协会等单位主持选出“紫砂壶十大经典器型”,其中有光货的“掇球”、“石瓢”、“仿鼓”等;有筋纹的“龙头一捆竹”;有花货的“供春”、“鱼化龙”、“风卷葵”等。
紫砂艺术是在对传统器型的学习、传承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传统的经典造型中凝结了历代艺人毕生的心血,凝聚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其器型都接近精美。对于学习传统,我们不能学而不化,生搬硬套,要注重创新,但创新又必须建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每一个艺术工作者都有向往自然,接近自然,与自然界中的美好物态相亲相融的意愿,他们把这种意愿倾注到作品中,就会使作品充满了自然的情趣,这种自然的情趣表达在传统的器型上,就给传统的器型增添了新的生命活力。
“花影壶”的创作设计借鉴了传统的光货器型及筋纹器型,把它们各自的优点集中在一种器物上,设计出有别于传统、有作者个人风格的新的壶式。明代时大彬的“如意纹盖三足壶”,造型淳朴古雅,结构严谨,浑厚稳重,珠圆玉润。“花影壶”在它的造型基础上加上了简约的筋纹装饰,使之既有光货的圆润稳重之美,又有筋纹器的节律变化之美。
现代设计理念对紫砂壶造型设计的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杨永善在他所著的《陶瓷造型艺术》一书中把“形态的穿插与互补”作为造型形态构成的方法之一。他论述到:“把两个各自独立的形态,通过一定的方式穿插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造型形态,其中包含着两种形态特征的结合,给人以新的、丰富的视觉印象,这也是一种构成造型形态的方法。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中,就已经有用这种方法构成的造型,玉琮就是典型的样式”。
玉琮是在圆筒形的器型上,在四周穿插了方形器型的装饰,形成方在宜兴紫砂造型中,高级工艺美术师施小马创作的“楔方茶具”,是把两件方形的器形用十字形穿插、楔合在一起,形成比较丰富、复杂的造型,增添了器型的视觉趣味。“花影壶”把筋纹器穿插在光货圆壶上,应用的也是“形态的穿插与互补”之法。大量的古人、今人应用此法创作成功的实例证明了这种方法的科学性、实用性。
“花影壶”的造型设计,是把自然界的花形,根据紫砂壶的设计要求,把它图案化、规则化,并通过雕塑的技法,把它们塑在了紫砂壶上。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光货圆壶的特征,这种装饰是简约、概括的。一是壶钮被塑成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形态,花形由规整的四瓣花瓣组成,处于壶盖上方最引人注目的位置而显得亭亭玉立。二是在壶体上塑了四根凸起的筋纹,从壶肩处顺势而下,直至壶的四脚。三是在壶肩处塑了四条如意纹作为肩线,线型流畅,一波四折,富有运动的节律之美。作为“花影壶”,要表达的是花朵在它的生命不同时期的各种形态,壶钮是花含苞待放的形态。从上往下看,壶体的四条筋纹组成的线型,是花初放的形态。壶肩的四条筋纹线形,则是花盛放的形态。作者把对花的情感作了艺术的处理,把它们的丰富形态艺术地呈现在紫砂壶上。
具体的筋纹制作,最能体现作者的造型功力,必须做到精准严密,一丝不苟,相互的距离必须等同,筋纹的凹凸必须整齐划一,线与面的结合必须过渡自然,最后达到上下呼应、整体和谐的艺术效果。
在壶肩处塑饰吉祥图案如意纹,有着悠久的历史。明崇祯时紫砂壶大师时大彬的“如意纹盖三足壶”,在盖面就饰有四瓣对称的如意云头纹,这种纹饰在商代的玉器上就已出现。如意纹的寓意,有富贵如意、平安如意、吉庆如意、事事如意、称心如意等。“花影壶”上的如意纹饰寓意是称心如意,因为《西厢记》中的“花影”暗寓“玉人”。即崔莺莺,她与张生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可谓是称心如意。设计“花影壶”的主题所表达的也就是这种美好的祝愿。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这样阐述过人的感情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人们用语言相互传达思想,而用艺术相互传递感情。在艺术创作中,通过艺术传达各种感情,用感情作用于人,这无疑是抓住了艺术最本质的东西”。“花影壶”的设计,抓住感情这一艺术最本质的东西,作品所表达的感情是真挚的,因而能够打动人,是一种别出心裁的新壶式。蒋建军:浅谈花影壶的造型设计浅谈花影壶的造型设计。
司南壶的历史意义及造型
紫砂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一把优秀的紫砂壶,除了讲究器形的精美与制作技术的精湛,还要审视纹样、装饰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无论是紫砂艺术还是其他艺术都与生活中很多的因素紧密相联。
据两千多年前战国末期成书的《管子》和《吕氏春秋》记载.中国人就发现山上的一种石头具有吸铁的神奇特性,他们管这种石头叫做慈石。司南的磁性指南特性是我国著名科技史学家王振铎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书中和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写的《论衡》书中“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的记载,考证并复原勺形的指南器具。磁石的南极(S极)磨成长柄,放在青铜制成的光滑如镜的底盘上。再铸上方向性的刻纹。这个磁勺在底盘上停止转动时,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这就是传统上认为的世界上最早的磁性指南仪器,叫做司南。其中,“司”就是“指”的意思。
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造纸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笔者通过出神入化地艺术处理,娴熟地将深厚的文化底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其技艺功力与造诣勇气,着实高明,作品像一件雄浑壮阔的雕塑,凝练文明与辉煌。壶嘴,形象地塑造成中国早期的指南针——司南的样子,《司南壶》这把精巧的“小勺子”曾经指引了历史大路上的万千众生,指引了文明发展的前进方向。传统的观点认为司南是中国汉代甚至战国时代发明的一种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还不是指南针。司南的发明是我国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吸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面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实用的指南针。
艺术总是介于似象与非象之间,艺术是文明的产物,亦是文明的载体,这把壶名日《司南壶》,造型主题丝丝入扣,用悠久的紫砂艺术呈现古代发明创造。该壶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形象结构优美,气韵贯通,展现了作者高超的紫砂壶制作功底和独特的创意能力。壶嘴伸展向前,极力展现出一种张力,静中显动。壶身外张,饱满莹润,壶肩棱线明朗,内收如平台。线条感强,牢牢地抓住了人们的审美眼光。看这整个壶体,宛若一体,并非似传统造型棱线分明,布置严谨,整件作品在气质内蕴上,便注定了它流水般的动感与不凡。壶盖、壶嘴和壶身的线条浑然一体,互联贯通,给人以一种刚柔并济、挺拔中见端正的精美感觉。
艺术和紫砂壶的技艺结合起来,并形成了紫砂装饰的独特的新格调。紫砂壶的装饰工艺在他的发展过程中还吸收借鉴了许多其他传统工艺的装饰手法,这些装饰工艺对于传统工艺是一种创新.对紫砂壶的发展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壶身与壶嘴相连,如生命相吸,细长遒劲。使得整把壶,气质神韵相得益彰。紫玉无声化天地,造物无言却有情。紫砂壶既是一种功能性的实用品,又是可以把玩、欣赏的艺术品。做工精良的紫砂壶给人高昂情绪的激发和人气质内敛的含蓄,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思维悟性,更有区别于其他壶的“精”、“气”、“神”。柔和委婉的壶体曲线能起到放松人体神经。颐养性情的作用。
都说壶中有天下,一把传情达意的紫砂壶,将这壮观抽象凝练,遂将它命名为《司南壶》,从此,这份奇缘升华和内容的和谐统一。在拥有实体的形态美的同时,能否拥有相适应的装饰内容。装饰内容主要体现出它的艺术气质,使人对器物的欣赏玩味无穷。这些装饰内容,包括花货类的浮雕、贴雕、光货类的线条。筋囊类的纹样,镶嵌作品的材质、位置;陶刻装饰的铭文内容,款识水准,文学内涵的隽永,书法、金石、绘画艺术功力及谋篇布局和镌刻用刀的精到等。紫砂陶上的铭文,因为形制面积所限,不可能有较长的题咏,一如绘画的题跋,大多是言简意切,经过精心构思的辞章、短句、诗词,特别讲究艺术品位和文学性。笔者把对紫砂泥的万千情感全部寄予这件作品,这壶泥色温润,线形流畅,壶身与壶底衔接自然流畅和谐。
紫砂要发展需要创新。但创新要遵循紫砂陶的特点和传统工艺特色,还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掌握市场的发展动向,脚踏实地,面向未来,紫砂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得更加绚丽多彩。
紫砂艺术虽然超凡脱俗,但它与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将中国古代文明与紫砂艺术相结合,从自己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涵养出发,将两者精美融合成一体,不仅提升了紫砂壶的艺术境界和文化水准,更丰富了艺术品的历史内涵与价值。
看起来福韵连年,不禁想起这样的句子:“人生何所欲,所欲唯两端;中人爱富贵,高士慕神仙。神仙须有籍,富贵亦在天。莫恋长安道,莫寻方丈山。西京尘浩浩,东海浪漫漫。金门不可入,琪树何由攀?不如归山下,如法种春田。”这般闲适,美满,岂不有福?
金蟾提梁壶的造型设计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这是出自诗仙李白的《雨后望月》。诗句的意思为四野阴沉的雾已经散去,开窗看到半个“月亮”升在空中,月光如霜洒遍万里,江水如一匹铺开的白绸。李白将蟾蜍代表月亮,此情此景惟妙惟肖, 据中国古老传说,蟾蜍即赖蛤蟆,也称蟾诸!古神话中认为月亮中有蟾蜍。故称月为蟾,并以蟾宫指月宫,蟾蜍寓意长寿此外,蟾蜍并被赋予了避兵器的功能, 明清竹人在选择蟾蜍题材时,或取巧地利用竹根上的瘤节作为蟾蜍的眼睛, 搭配特别刻划出的背部疙瘩,极具巧思。
蟾蜍硕大的嘴,暴突的大眼,满身的蟾钮,以及喜气洋洋的神气,平添了一缕情趣,亦寓意财源兴盛,生活幸福美好. 民间亦有。刘海戏金蟾的传统寓意,认为得之可致富.。刘海戏金蟾是民间故事,来源于道家的典故:刘海,家贫如洗,为人厚道,事母至孝,他少年时经常到附近的山里砍柴,卖柴买米,与母亲相依为命. 有一天他和以往一样上山打柴,看见路旁一只三足蟾蜍受伤,便赶快上前为之包扎伤口,蟾最后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姑娘,爱上了刘海,并与刘海结婚生子,妻子能口吐金钱和元宝. 这个民间故事颇有格林童话的感觉,具有美好童话的感觉。
古代纹饰中蟾蜍并不少见, 殷商青铜器上亦有蟾蜍纹,战国至魏晋,蟾蜍一直被认为是神物,有辟邪功能. 蟾蜍亦被认为是无毒之一. 总之,蟾蜍在中国的文化中,颇具代表性意义。
由于金蟾的点缀,金蟾提梁壶的背后还富含着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刘海戏金蟾,这为金蟾提梁壶增添了富贵吉祥和财源滚滚的美好寓意. 美好的寓意,也带给人美好的向往,让人们面对生活时,每时每刻都充满着期待和憧憬。
观此作,壶身挺拔生动,紫色的主调,细腻纯净,仿佛微风轻拂其上. 盖钮设计成一只跃跃欲试、立体感强的蟾蜍,欲冲出高跃,意境深远,视觉冲击强烈。惟妙惟肖,提梁处的蜿蜒装饰生动逼真,就像在田园间,蟾蜍在花间小憩,情境实在是惬意清晰,流露出挚爱的自然情怀,*自然之境+呼之欲出。
《金蟾提梁》紫砂壶壶的壶身立体感强,上宽下窄,壶身上端有一条围绕壶周围的棱线,这种精巧的设计,使整把壶看起来端庄大方,自然和谐。 壶嘴出口向上,带动了整把紫砂壶壶的端庄感,体现着壶的气势和韵味。
《金蟾提梁》紫砂壶壶不仅为一件形 .气 .神俱佳的紫砂壶 ,它更是一副风景画,轻灵的自然之画在一个动人的瞬间,化为了壶的精髓,妙趣盎然,营造出极佳的视觉美感,想必这可以称作壶中的*自然之境了。 然而,壶形美,只是工艺师技艺的呈现, 一把好壶往往会在各种角度流光溢彩,《金蟾提梁》壶更诠释着颇为感人的*人文之境。
生活中的美有千万种,一把好紫砂壶的人文之境,便是其中积极的精神状态了。 笔者将美丽的传说融入了紫砂的艺术创作中, 并结合了中国的民间艺术创作元素,将《金蟾提梁》壶自然.寓意美好的感觉精美的呈现给观众。
一只蝉,一把紫砂壶,静中有动,动中取静,美就在这自然的田园清新中, 美就在这隐含着的所抒写着的美丽传说里。 人文情怀,叫人陶醉于容易被忽略的生活之美,而笔者用紫砂的语言,留住了这种田间的美丽和自然的情怀。《金蟾提梁》壶是艺术智慧的象征,是大自然创造的产物,是民间文明的精华,它像是一首哲味的古诗,愈揣摩意义愈深长(它像是一副山水画卷,愈呼吸空气愈新鲜(它像是一本童话故事书,愈品读感觉愈纯真。 自然与人文在此精美交融,形神皆具,就像李白的《雨后望月》那样,意味深长,足以流传百世。
泉竹壶的艺术造型
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陆游爱梅,郑板桥爱竹,早已成为文坛佳话?从^至今,竹与很多的文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苏东坡,自…仕以来,经历“黄洲、斛洲、儋洲”三次人生浮沉,从踌躇满志要报效朝廷到豁达超然、物我两忘,但始终不变的是他对竹的喜爱。
俗话说:紫砂五色土汇集天地精华,是自然最美的艺术材质。可见,紫砂壶绝对是具自然气息的艺术品。放一把清心淡雅的紫砂壶在身边,陶冶情趣,更释放心情。
现今社会由于发展过于快速.带给人们负面的影响就是人们内心的浮躁.人们在生活中压力过大,没有余闲的时间去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平静和惬意。王兰芳制作《泉竹》壶的缘由正是如此,壶问一枝一叶,一滴一泉间,清经秀美,超凡脱俗,清新优雅,与众不同。观赏《泉竹》壶,或用于品茗,便犹如一滴甘露,滋润人心田.
紫砂壶创作源于自然,并最终将同归自然。艺术创作的灵感就是顺其自然,不必设计的过于花哨,不必牵强。用心,所以真切。王兰芳所制的《泉竹》壶,看似平淡,却回味无穷。源于她将“竹”与“泉”的精美巧妙的结合。从整体观赏《泉竹》壶,外型上,犹如一滴沁人心田的泉滴。不禁让人感受到这样的画面.清新悠闲的竹林间.蓝天白云之惬意,青色翠竹之常青。在这竹林深处,有一弯清泉,泉水叮咚作响,清可见底。沿着竹林的道路,蜿蜒流淌,泉声和谐悦耳,在山涧跃动,也在人们的心中跃动。王兰芳通过运用精湛的紫砂壶制作技艺,将竹与泉二者相结合.制作出了这样一种具有惬意感觉的《泉竹》壶。这是作者的独具匠心,更是作者想要表现自然之美的别有用心。
《泉竹》壶的壶钮、壶把均设计成竹的枝下,粗细有别,又有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苍劲有力的竹节,拔高的竹梢比喻为人要高风亮节、品德高尚不俗:被设计成壶嘴的枝向上挺拔,既是刚直不阿的性格象征.又有风度翩翩的君子之誉.同时也给人蒸蒸日上的生命活力。每根枝的边沿处向前伸展着细长的枝叶,节节向上,争相生长,跃跃欲试,给《泉竹》紫砂壶增添了紫砂技艺.也提升_,此赤的艺术境界和文化水准.更丰富了艺术的历史内涵和价值。
“上下五千年”壶是一件艺术品.但似乎又超越了艺术品,雄浑厚蕈的巾华历史成就与沧桑巨变的岁月质感交融在此壶巾.让人观赏此壶之余.心中心潮澎湃.不禁为自己是华夏儿女、尼的传人而感到无比自豪。
我们不忘历史,缅怀历史。让我们记得在这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上,还有我们伟大的祖先创造的伟大文明,从而使我们更加富有爱国主义情怀,、世界古代历史I:,有“四大文明古围”,标志着人类史上创造的文明和进步.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优胜劣汰,现存的文明‘同只有巾同了。我们是不是更应该保护我们的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呢?这不仅是我们应该做的,更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悠悠华夏五千载岁月,沉积了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风风雨雨.走过无数兴衰成败朝代更迭:是是非非,逝去无尽王侯将相风流人物。纵然这一切都消失在炯雨楼台中,但有一种东西却长久的流传了下去,永远被人发扬下去。它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它为后人奋斗指引了方向,它亘古不变——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
鱼趣壶创作设计
紫砂壶造型丰富、式样繁多、规格齐全、千姿百态,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艺人继承和发扬了前辈们对中国文化的探索之路.同时吸收有益于情感和思想表达的器型元素,把它们应用到紫砂壶的实践中去,创造出“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艺术造型天地.使紫砂壶享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声誉,从而诞生和积淀了一大批器型门类和经典作品。
紫砂路上,方器的发展是不寂寞的,紫砂壶方器作品的问世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在宜兴丁蜀镇蠡墅羊角山古窑遗址出土的残片复原件中,其中就有一件“六方高颈壶”的方器作品。该残器创作于宋代,现藏宜兴陶瓷博物馆。器型呈六方形,泥片镶接法成型,在壶嘴、壶身的镶接处贴有一个柿形片子作为装饰。这件方器是目前出土最早的紫砂残器器皿之一。明代时大彬创做的“六方壶”泥色呈赫红,红如胭脂。壶身呈六棱柱形,腹与流均为六棱形,柄出五棱,口、盖、钮圆形,方身圆顶,盖为圆形,小圆钮,钮上有对合的半弧纹。每片壶片宽度虽然不十分规整,却显得规矩严谨、颇有章法、粗中带细,可见明代的方器制作工艺技法有了很大的提高。
到了清代初期,紫砂壶方器制作日渐成熟。陈鸣远所制的“四方鼓腹壶”继承明代紫砂创作特征,圆中见方,在紫砂方器工艺创新上已经有了新的突破。“四方鼓腹壶”形体端正、线面流畅、大方得体、敦实厚重。紫褐色砂质颗粒隐现。造型寓圆于方、方圆结合,弯曲流、环形把、四饼底足,结构合理,简练质朴,壶盖鼓出,子El密缝紧凑,盖顶与壶身形制相近,既继承了明代器物造型朴雅。又发展了方器精巧素雅的风格特征。
近代艺人中,亦出现许多紫砂方器的制作高手和方器名作。例如王寅春和著名画家亚明创制的“亚明方壶”,型制方正、色泽红润、砂质坚细、浑朴厚实。造型特点表现为角纯而韵、线挺而直,口盖方而寓圆,底圈大而称势,嘴直曲而变化,把方而切体,钮洞扁而大气,端庄纯洁、古朴典雅,是紫砂方器的传统经典之作。
传承和创新,是紫砂发展不变的话题。在上述这些经典的方器造型中经常流连.常会有创作一把不失传统,又有新意的紫砂作品的创作愿望。创作时恰逢岁末,生活中弥漫着节El的气息,中国人都喜欢在新春佳节时寓情寓意地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新年的美好祝福。例如:“余”和“鱼”谐音,年年有鱼是“年年有余”的谐音.可谓中国传统吉祥祈福具代表的语言之一,若用图画表示则可看作是传统吉祥符号,再配上莲花或莲藕,还有鱼,即“莲连有鱼”,代表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及食粮。把这样的美好寓意用在了紫砂方器创作上,一把“鱼趣壶”大气稳重中不失活泼俏皮,祝福满满,赋予了方器作新的意境。
“鱼趣壶”整体造型为传统方器形态,四方的壶体饱满异常、方中寓圆,棱角浑朴有致,底、腹、口规矩而挺拔有力;壶盖微突且平,与壶肩呈阶梯过渡相切;壶嘴自然胥出,以鱼嘴造型点缀,壶把寓方带圆,下方以鱼为造型自然过渡,和壶嘴相映成趣,为整体的方添上了活泼的韵味;壶钮比例适当,精工细作了鱼跃龙门的造型,仿佛是在平静的湖面上,一条充满活力的鱼高高昂起越过龙门,预示着来年的美好生活,做工精致,和嘴、把浑若天成,方圆相济、肌骨亭匀、朗而不俗、秀韵悠长。烧制成功后令人耳目一新,在细细品味之余,感觉还没有达到预期的创作理念。具体表现在壶体大面积留白,略显单薄。对于艺术创作而言,这样大面积的空缺叫“留白”。
在绘画作品中,画家留白是为了方寸之地显天地之宽;在文学作品中,作家留白是为了给读者以思考和想象。作为这件紫砂创作,这样的留白和整体造型设计不相吻合,需要重新布局创作。如果以铭文“年年有余”、“鱼跃龙门”这类的形式就会陷入喜庆有余、雅气不足的弊端。反复思考、权衡之后,决定在壶身大面积空白处刻画:“莲”和“连”谐音,“鳜”和“贵”谐音,莲花、鳜鱼寓意着连年有余、富裕有余,和“鱼趣壶”要表达、倾诉的美好情感自然相容。
于是,在壶体刻画中采用大面积的莲花刻绘,只在壶身下端刻画一条鳜鱼,疏密相间,和壶的嘴、把、钮融为一体,鱼趣味扑面而来,在稳重的方器造型中通过巧妙布局设计达到了预期的创作意图。
视觉上的美观,触觉上的舒适,使用上的安全牢固,以及搭配上的合情合理使紫砂方器的发展充满希望。从业人员只要刻苦钻研、巧妙构思、严谨设计、合理布局、精工细作,紫砂方器的发展将呈现灿烂夺目、多姿多彩的崭新局面。
南瓜壶的创作
宜兴紫砂壶历经五百多年来大师巨匠及前辈们的努力,已成为中华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标准的传统工艺品。宜兴紫砂壶经久不衰,这与它千姿百态的诸多造型和千变万化的装饰方法分不开。其中肖形状物的花塑器,肖形又不落人自然主义的俗套,整体处理达到视觉上美观,功能上合理,触觉上舒适,观赏理解和日用功能兼备,已成为爱壶者的共识。供春的“树瘦壶”,表现出漫不经心的随意性,显示出一种朦胧而率真任性的双重性,体现紫砂壶开始步人艺术之路。陈鸣远在紫砂壶艺上独树一帜,把陶土赋予永恒的生命,象生器物的高品味赢得人们的共识。当代艺人裴石民、朱可心、蒋蓉等秉承了塑器传统并将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后人,将象生艺术美提高到新的高度。
汪寅仙大师说:“自然界有取之不尽术创作源泉,与紫砂花货的创作更为密切。用之不竭的艺紫砂壶花货的创作就是自然界中物体的形态通过去粗取精,并进行艺术上提炼加工,使之升华为高于生活的高雅艺术品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因此,在创作紫砂花货塑器的过程中切记不可超越现实和自然,必须注重艺术上变化与统一,气势上的生动与协调,效果上实用与美观。这样才能将每一件作品无论是在形式、精神、姿态、气势、韵律、制作等方面都能达到所追求的艺术效果,让作品都富于雕塑般的艺术形态再现。既来于自然,又胜于自然;既古朴大方,自然逼真.又端庄大度.气势挺拔
笔者十多年来在紫砂壶花货塑器象生艺术领域默默追求,默默探索,不断尝试,不断总结,每每都有不同感受和很大收获,本文就创作紫砂象生类作品《南瓜壶》,谈一些个人的体会和心得。
《南瓜壶》选取一只硕大的南瓜作型并人题,以它的丰硕,象征生活的丰盛、丰衣足食,秀气的瓜藤,展现新生的希望,作者正以此表达心中的美好愿景。《南瓜壶》,将美好生活留在这里!《南瓜壶》带给了我们欢乐与温暖的感受。壶身饱满,这只硕大的南瓜,使得整个壶型富有张力和生机。壶身的造型圆润可亲,不觉流露出生活的恬静美好,映着阳光,温暖幸福。壶身贴塑瓜叶、筋藤,瓜藤缠绕,生气无限,花骨朵含苞欲放,预示着生命的延续,丰收的希望。壶钮的瓜蒂稍有弯曲,生动自然。嘴把青出自然,树枝节骨细腻真实。底足稳重有度,尽显壶的精神风貌,是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佳作。
造型巧妙之处,莫过壶身筋纹,此筋纹简洁,富有力度,却在壶肩处戛然而止,别具一格,反倒是更显典雅,意趣盎然。如此这般,如果你正向观之,则似一只瓜;如果倒着拿,瓜蒂钮朝下,壶身朝上,不禁惊讶,它竟然神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壶钮成了花柄。而壶身则是饱满的花瓣,栩栩如生,让人拍案叫绝。这也是《南瓜壶》中“韵”字的魅力呈现,这样的趣味,值得我们好好品味,更需要我们懂得珍藏如此一番心境和雅致。
尽管南瓜壶是写实的作品,但艺术处理时,同样也有抽象的手法在内。例如从瓜身看早已成熟,而叶片旁边却依然还有未成熟的小南瓜,这些显然与自然生活有差距。但艺术不完全是生活的翻版,艺术要源于生活,又要把自然的现象以抽象的方法表达出来,使艺术的形态高于生活的自然,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作品的艺术情趣和艺术神韵。
紫砂壶水平如意的艺术表现
宜兴紫砂壶,历经数百年的时代变迁,在一代又一代制壶艺人的传承推新,旱现出千姿百态的形式与独领风骚的地位。作为传统手工艺制品的紫砂壶,它的发展过程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紫砂壶木身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的精神审美形态。
制紫砂壶仅仅是一门热练重复的技术,而创作则要深层次地挖掘壶艺内在的价值魅力,将艺术特色和文化思想结为一体一直是人们进行紫砂壶创作的重要目标方向。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无疑为这一目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性质各异的文化内容犹如一颗颗闪耀的群星,照亮了紫砂艺术的人窍。吉祥文化便是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生产生活中所创造出来的精神则富,是人们最朴实的愿望和情感,然而,相对于吉祥文化这一抽象概念,丰富多彩的吉祥图案无疑是对其进行具体表现的重要载体,这此图案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构成独特的美术形式,赋予求吉旱祥之意,寄托人们对幸猫美好的愿望,最终,吉祥图案又与具体的艺术作品相结合,依附于一定的具态形式将真正的寓意表达出来。
紫砂壶“水平如意”整壶造型简约、大y、端雅,沙粒感超强,素面朝人,盖顶贴如意图案纹装饰,是作品唯一的装饰部分,搭配格局十分简中一,但作品却传递出浓郁的吉祥如意y息。“水平如意”的创作讲究对艺术形式的表现,虽简练而不简单,渗透吉祥文化内涵,其造型、如意纹装饰搭配的恰到好处,没有太多累赘,更直指意境,主题鲜明。
如意是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多用金、玉、竹、骨、角、石、铜等材料制作,头似灵芝形或云形,柄稍微弯曲,主体旱流线形,造型美观华丽。旱期如意是法师讲经时,常手持一柄,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后来逐渐成为清赏、吉祥之物,有称心如意之喻。按如意形作成的种种如意图案,以象征吉祥驱邪。如意图案纹在工艺品中的使用十分)’泛,几乎随处可见,深受人们的喜爱,正因如此,紫砂壶中装饰如意纹的现象也颇为普遍,自占有之,如明代时大彬款“如意纹盖三足圆壶”等就是旱期的代表,时过境迁,这种经典纹饰愈加在紫砂壶上旱现出不朽的活力。
这把“水平如意”顾名思义亦旨在表现如意氛围,对于其艺术表现中关于装饰的部分,如意图案纹成为了不二之选,该壶仿时大彬款作品对于该纹饰的布局特征,亦将其装饰在盖顶面上,使盖顶自有一番风光。以壶钮为中心点,四片如意图案纹两两对称,和谐匀挺,形制饱满,雕琢精细,其轮廓线条流畅,勾勒自然得体,如意的形态呼之欲出,且形成浅浮雕状的艺术效果,惟妙惟肖。一片片如意带着与生俱来的吉祥感,烘托出作品主旨,营造并升华了整把壶所象征的吉祥美满的氛围。
“水平如意”的造型可谓素面朝人,带给人十分清爽恬淡的感觉,就整体造型而言,该壶属于传统“光货”造型体系中的“圆器”,并通过巧妙运用线条,并配合胎质材料的优化作用,将“圆器”的特征和所形成的审美效果精美地旱现了出来。壶身圆润饱满、鼓腹、前拉后伸,张力感十足,曲线从壶肩蔓延到壶底,无足,整体上便犹如是以线条通过不同方向和曲度组合而成的,流畅、简约。一弯壶嘴从壶身肩部蓄出,颇有劲道,圈把与之对应,也从壶肩另一侧探出,而后在壶腰处弯折成形,嘴与把完全融合了壶身的线韵效果,仿佛是从壶身辐射而出的线条,保持其一致性和整体性。壶钮立于平盖中央,形似一颗抽象的莲子,上小卜鼓,圆润可爱,带着一股’静的气息。同时,该壶沙粒感较强,一颗颗粗细不均的自色沙粒铺在紫褐色的胎上木色中得格外眼而质朴,古色古香,生动真切,拉近了壶与人的距离。“水平如意”整体造型骨肉字匀、比例协调、柔中寓刚、厚而不重,颇具艺术风范,追求造型艺术表现中的空和自,带给人无限遐想的境域,而其圆润温馨的造型质感,更升华出温情美满的氛围特征,从而讲一步烘杆出作品吉祥如意的主旨。
紫砂壶的壶型如何区分
好茶配好器。说起茶具,当下最受推崇的莫过于紫砂壶,不但具有较好的冲泡效果,更重要的是还具有较强的艺术欣赏性和收藏价值。
在目前紫砂壶鱼龙混杂的市场里,很多人对于紫砂壶的认知还比较欠缺。
紫砂壶的壶型千变万化,有取材于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如:飞禽、游鱼、树木、藤草、花卉和蔬菜等。有借形改装,就是借古代陶瓷器、青铜器、漆器等实物之形改装成壶等。有几何形体、运用点线面的结合构成的壶体造型,如正方、长方、锥形、菱形、梯形、悬胆、张臂、扁长形、方圆组合等。
按照造型区分,一般可分类为:光货、花货、筋瓢货这三种常见壶型。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哪一种分类都无法完全准确地对紫砂壶进行分类,这也是紫砂壶“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丰富内涵。但了解壶型的基本分类有助于后期的对紫砂壶的探讨。
光货(圆货和方货):光货也叫几何形。几何形分为圆器和方器二种。圆货造型主要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紫砂圆器讲究珠圆玉润、骨肉亭匀、比例协调、转折圆润。方货造型主要由长短不同的直线组成。如四方、六方、八方及各种比例的长方形等。方器造型方中藏圆,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给予人们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历来有很多出色的方器造型。
花货:花货也叫自然形。花货大多取材于自然,来自生活,如松、竹、梅、树藤、瓜果等,经取舍提炼,夸张变化,使它别具生趣,使源于生活的东西,高于生活,象征性的作品追求精美逼真。
筋瓢货:筋瓢货也叫筋纹形。筋瓢货是从生活中所见的瓜棱、花瓣、云水纹等创作出来的造型样式。它的线条有凹凸形成曲线形;筋纹的器皿具有整齐感、节奏感和生动感。筋纹器造型纹理清晰流畅,口盖准缝严密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合。这类壶艺均要求口、盖、嘴、的、把都必须做成筋纹形,使与壶身的纹理相配合。其工艺手法的严谨程度,达到了无比严密的程度。
利用线条来表达艺术的紫砂桑扁壶
线条装饰在我国陶器上的使用可谓源远流长。彩陶纹饰中的线条运用变化万端。主要以它的二维平面形态展开,如折线、曲线、直线、点线来适应造型的变化。这种蕴涵着主体审美情感及想象力的线条.为中国绘画线条规定了最原始的审美价值取向,并对我国的青铜器、玉器的纹饰乃至其后丰富的工艺美术作品,自然也包括紫砂陶的装饰用线。起到开山的作用。线条装饰是紫砂壶造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如,线条的装饰以及造型上弧面、反弧面的利用等线纹的运用.既是一种装饰的艺术手段,又起到确保器体质量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增强成型时粘接处及边缘部分的应力。还增加了紫砂壶器的实用功能。
紫砂“桑扁壶"的造型特征
紫砂器和其他艺术作品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造型所蕴含的文人气以及文化底蕴。紫砂“桑扁壶”作为一件艺术品,兼具了实用功能与审美的价值。让持有者用着惬意、看着养眼。“桑扁壶”精选优质紫砂泥制作而成.色泽古雅深邃、泥质滋润、工艺精湛、线条挺括,精、气、神俱佳。壶身呈圆柱筒状,其将生硬的线条感觉演变为曲线;短颈、宽口,肩部收敛成VI,外包口沿;短嘴、一弯流,出水流畅;壶柄耳大圆润,略呈方形;壶盖做得很精致,压盖与壶口紧密结合,口盖整体平整光滑,外形流畅;壶钮制作别出心裁,采用了桥式的镂空结构,生动与趣味精美结合。壶身正面刻绘的行书遒劲有力。整把紫砂“桑扁壶”造型独特、意趣横生。
紫砂“桑扁壶”的线条美
中国陶瓷的造型基本上是线条的运用,线条艺术是紫砂壶艺术最基础的本质,壶艺所用的是最富有情感的线条。陶艺家情感宣泄的主要艺术概括手法就是线条。常言“壶如其人”,但更是“线如其人”。线条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态,有各种各样、变化多端,例如V形、S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螺形、波形,以及纵与横、曲与直、长与短、虚与实、粗与细、断与续等,它们可以使人们心理产生刚与柔、快与慢、利与钝、滞与滑、顿与挫等不同感应。紫砂“桑扁壶”其线条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通体几乎是没有直线的.而是把所有的线条化为似直非直的线,似曲非曲的线。当这样的线条融于壶的造型中,使“桑扁壶”一下变得生动起来,并充满张力。
线条美始终贯穿在紫砂“桑扁壶”整个壶艺造型的设计构思之中。不同艺人所创制的线条技法和线条风格。都体现出了对容体的真挚感受。当主体个性涵养的显露以及容体形神的表现相融并现时,线条才充分地体现出了“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以及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审美观念,这也使线得以源源流长、生生不息的根源所在。从中看到中华民族的延续发展与智慧。紫砂“桑扁壶”对线条的运用正是具备了人类共同的审美意识,体现出人类的认识意识。表达出人类的情感意义,反映了人类的精神和民族意志。因而体悟和表达陶艺人意境的语言,正确理解“桑扁壶”点、线、面的构成关系十分重要。
紫砂“桑扁壶”的线条诠释艺术境界
紫砂“桑扁壶”的形体纵横有象,有着随转起合的线体.表达了一种体量感、空间感与形象感。在诸多以“线”为共性的艺术中,紫砂壶的艺术线条能更深刻、更丰富、多韵律、多层次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审美以及思想意识。
紫砂壶三维立体的表现及感官触觉的众多优点,应该更胜于前者平面二维空间依赖视觉效果的经营局限。紫砂壶艺术发展虽然没有民间其它艺术的积淀那么深厚,但紫砂壶艺不受过于规范的理念束缚,它能不断地广泛吸收、融合各个艺术门类的长处完善自己,最终形成紫砂壶作品独有的鲜明特性与丰硕的艺术成就。紫砂壶的线条不仅有着乐感的跌宕起伏、婉转绵延。还有着金石的质感与力感.更有着“道法自然”表现自然美的人文主章与艺术感悟。紫砂“桑扁壶”的“线”的感觉。是经过长期实践的自我积累和多方位考量、研究后的反复精炼、体悟中自然萌生的,是内在意识对外在物质的独到见解的表述。也是综合哲学观、宇宙观、艺术观的“有察必现”的融会贯通与集中反映。
紫砂壶艺贵在巧夺天工,天下独有。人的审美形式纷繁多样,艺人们的思维千变万化,但创作理念都是为了体现壶的“实用”,体现壶线的“韵美”,这一点是一致的。利用线条来表达艺术的紫砂“桑扁壶”,从传统经典作品中去汲取给养,研究、分析并细细揣摩,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去探索、去追寻、去总结经验,古为今用,紫砂“桑扁壶”就刚好做到了这点。
紫砂壶型创作及收藏七病
就紫砂壶型创作而言,通常有七病,可做赏析紫砂参考之用,收藏时也当忌此类作品。
一忌臃肿:造型之道,多一分则胖,少一分则瘦。
二忌繁赘:实则匠心过重,在壶身上做繁杂的雕、塑、刻,破坏应有之简洁。
三忌懈怠:线条处理拖泥带水,壶嘴胥出无力、壶把收放不够精神、身筒没有拍出气势。
四忌纤巧:一是大气洒脱的作品在改制作小容量时未必能小中见大;二是局部比例失调,过于纤细。
五忌驳谬:将极不相干的题材生硬地组合在一起,缺乏内在的联系。比如茄段的身筒配个南瓜的壶把,东坡提梁壶的盖子上坐着两个小狗熊。这类形式上有谬、意境相驳的壶型均属病态。
六忌媚俗:一是纯粹迎合客户和市场需求,盲从市场流行,不考虑壶形应有之意。如流行如意纹装饰,于是不分壶形统统刻上如意纹;又如流行壶身刻竹,就连合欢、西施壶身也刻竹,没有一个正确的艺术定位。二是作品的立意庸俗,高调不高雅。
七忌失位:没有装好流、把的位置,或高或低,刻画构图不均衡。
此外,如果说收藏紫砂壶还有什么要注意的话,那就是要找对圈子。如同艺术有诸多流派一样,收藏也有不同的圈子。圈子是自发性质的,不同于商业行会、行政组织。玩壶的人,都想找到自己的圈子,不然会很寂寞,即便是再耐得住寂寞的藏家,身边也总会有三几知音。艺术本来就需要共享,作为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没有什么人可以永远占有,所以,作为爱壶之过客,时间很短,如白驹过隙,找到适合自己的圈子,和相熟的知己聊聊壶,谈谈茶,以及茶与壶之外的感受,确实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享受。
结语:看完本文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多款紫砂壶的设计,你是不是看出来它们的造型特点了啊?紫砂壶是中国的文化,有着很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的国粹,我们在把玩它的同时,更要知道如何收藏及保养它。如何制作出一把精美的紫砂壶呢?其中对它的造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制作者准备制作一把紫砂壶前,先要对它的壶型进行构思。因为紫砂壶的美,主要就美在它的造型上。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常见的紫砂壶在设计造型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的特点。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