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留住,紫砂文化的根

  • 日期:2015-03-17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紫砂工艺是华夏文明的一张炫目的名片。在紫砂壶造型艺术日臻精美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不囿于对紫砂制作工艺的欣赏,开始怀念紫砂的原矿,怀念返璞归真的生态砂色……在宜兴黄龙山,蕴藏着全世界绝无仅有的紫砂矿--如今,矿山已经夷为平地,古老的紫砂原矿难觅其踪。这片千年不烂的神奇土地上,有一个叫李洪元的老矿工,一个孤独的紫砂文化守望者,用40年韶华热血的“寻梦之旅”,执著地寻找梦中的紫玉金砂,让这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文化财富走向人间。寻遍龙山百种矿 炼出陶魂千色砂几十年以前,天很蓝,云很淡,那年小洪元刚刚七八岁,职工

紫砂工艺是华夏文明的一张炫目的名片。

在紫砂壶造型艺术日臻精美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不囿于对紫砂制作工艺的欣赏,开始怀念紫砂的原矿,怀念返璞归真的生态砂色……

在宜兴黄龙山,蕴藏着全世界绝无仅有的紫砂矿--如今,矿山已经夷为平地,古老的紫砂原矿难觅其踪。

这片千年不烂的神奇土地上,有一个叫李洪元的老矿工,一个孤独的紫砂文化守望者,用40年韶华热血的“寻梦之旅”,执著地寻找梦中的紫玉金砂,让这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文化财富走向人间。

寻遍龙山百种矿 炼出陶魂千色砂

几十年以前,天很蓝,云很淡,那年小洪元刚刚七八岁,职工宿舍的房子非常矮小,家中的桌上摆满了父亲带回家的矿石。青山绿水间的纯净与清新,就这样沁入他的心田。脚下踩的是五色土,书包里玩的是紫砂泥,一放学他就在山上找紫砂矿石,在堆放紫砂矿的泥堆上扒来扒去。

刚开始到矿山二号井做矿工的李洪元,先学着将井下刚开采出来混夹在陶泥中的紫砂料挑出来,然后根据不同品种分开堆放。从此,他对分辨每种紫砂泥好坏等级逐渐着迷起来,萌生了收集紫砂矿石的浓厚兴趣。他领悟到,紫砂原矿是紫砂艺术的根!是紫砂工艺的魂!

从此,紫砂矿石成了李洪元的伙伴、朋友、情人……在黑魆魆的矿井下,他开始书写自己孤独的故事。作为记工员,工程的所有进展、矿源及开采状况,他都有详尽的跟踪记录。在收集到每种矿的同时,他开始用照相机记下每种矿料的位置、所在的蕴藏矿区域。一晚,他跪拜在黄龙山下许下诺言,一定要寻遍黄龙山百种矿,收集全紫砂矿,炼出陶魂千色砂,不达目的誓不休!

黄龙山,像是有着一种泽被苍生的力量,又不失一份特有的温和与坚定。为了沉重而艰辛的梦想,他每天5点钟起床,7点钟扛着麻袋洋镐上山,饿了就啃一口冷馒头,渴了就喝一口山泉水。头天先寻找到不同的矿石,挖好后藏在山上,第二天再将矿石一袋一袋往家扛。天天上山,这样的循环往复,坚持了30年。虽然并非每个人都能手握风雷叱咤万里,但他至少能展现一种力量,一些坚韧,一份执著。这是一种真正的力度和气度!

笃志勇就苦 曲高知音稀

为矿痴狂的李洪元,魂牵梦绕的都是五彩紫砂。他整天背着麻袋、水壶,带着洋镐、照相机和放大镜,游走于山野户外,一身泥一身汗,东淘西挖,肩背车推,深入旧矿区采集搜罗。当时,黄龙山遍地陶土,紫砂矿料唾手可得,藏它何用?因此有人疑惑李洪元中邪了,笑话他:你又来了?看啊,李四光来了!自此,“李四光”绰号悄然传出,如影随形地跟了他几十年。其实,他坦然接纳“李四光”绰号的后面,是一种始终清醒的生命理念--自我的收敛,是为了寻求迸发的蓄积。矿工生涯,环境昏暗湿冷,险象环生,吃的是阳间饭,做的是阴间事。17岁下井,20多个年轻人没剩几个了,李洪元感觉自己真的比他们幸运太多。他承受他无怨无悔承受的东西,就像承受亲人故人寄予的热望和要求,就像承受来自世俗的各种非议,以及人生的种种变故和煎熬。

风霜雨雪过后,有他的鲜花硕果。每一次上山,李洪元都有些期待有些紧张,像要去开启一瓶陈年的干红,又像是要赴一场穿越时光隧道的约会。冬天,顶着凛冽寒风,他扛着一袋袋紫砂泥从山顶滚到山下,摔得鼻青脸肿。夏天,有时刚将挖得的紫砂泥装进麻袋里,一场倾盆大雨便将他淋成了落汤鸡。奋斗中的头破血流,是一面猩红的生命旗帜--承受了巨浪,才有登临彼岸时的放松释然;承受了炼狱之痛,才有新生的欢欣和感悟。

一个冬日,寒风料峭,在收矿的山路上,李洪元偶然看到水塘对面半山腰隐约就是“冷金黄”紫砂矿料--几乎没有犹豫,他立刻脱了衣服赤膊跳进水中。他在水中泡了很久,冻得直打哆嗦,结果受了风寒,回家后大病一场。又有一次,遇上矿井塌方,洞口封了,凭着多年的采矿经验,好不容易才脱险。回家妻子问起来,他却一个字也不敢讲。不管山道多么陡峭,他都要不停地攀登。即使累倒在半山腰到达不了峰顶,总要比在山脚下看得更远。虽历千难万险,永不言悔。

岁月,默默雕凿一种激情、一种信仰、一种向上的力量。在李洪元的眼里,璀璨缤纷的“富贵土”,是天使散落在黄龙山的珍宝。紫砂,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一块紫砂矿石,或许就是一段变迁,一段记忆。为了收集、保存、分类、记录浩繁的紫砂矿种,他走遍了黄龙山的壑沟险壁。40年里,他收集了368种稀有紫砂矿,然后分门别类,分区存放。凭着当了几十年矿工的经验,他立志编写一部前无古人的中国紫砂矿料大典。为此,他一次次跑图书馆,寻找古籍记载的资料,寻找古人记录的矿种,回来再琢磨,反复研究,进行试温烧结、研磨试片、制壶出样。工程量之大,就像《本草纲目》那样浩繁--如今,他已完成了十多万字的文案。懂他的人赞誉他是“紫砂矿界的李时珍”,学术界的专家称他为“痴守紫砂原矿本质美的扛鼎之人”。

不为名利客 乐做紫砂痴

多年筚路蓝缕的经历也曾使他困惑,生命,是黑夜讲过的一个黑色标题吗?40年,他带着妻女颠沛流离,居无定所,食无定餐。为了保管他用生命换来的紫砂原矿,他卖掉了家里的一切,租下了15间房子存储矿石,堆满了几百个箱子,几千袋矿石,随着收集的紫砂原矿逐年增多,先后八次搬家……为了寻矿,长期生活拮据,家徒四壁,他总说要给母亲买电视机,可是总没有钱。有一次,妻子瞒着李洪元卖了一批矿泥。他痛心疾首,大吵一场--这批矿,是他好不容易收集的一批古籍记载的珍稀矿种啊。后来,李洪元才渐渐体悟到,痛苦,淬炼的是精神,是人生苦涩而美丽的心境--如同那踽踽独行、默默跋涉的戈壁骆驼,终将以胸怀以肩膀去承受生活的各种施加。

后来,五彩金砂的价值已是今非昔比,可是,苦尽甘来的李洪元也许会兴奋,但热泪盈盈中却不会因此迷失方向。因为他能承受住自己--还是那样一个谈笑自如的我--保有对世情的彻悟,和洒脱的生命情怀。一位企业家诚意上门,找到李洪元,递了一张支票给他:你有多少矿石,全都给我,钱数你自己填,从零到亿,你随便填,连你人我都要了。可李洪元摇摇头说,对不起,你的钱我不能要,我也什么都不能给你。卖了矿石,丁山人都要骂我的。资源不可再生。全世界没有第二个黄龙山,我的这一生也不能重来,我卖给你,我生命的激情就结束了。这些价值无可替代啊。

因为五色土的蕴藏,黄龙山就好比是一座金山,由此造就了闻名世界的紫砂艺术。丁蜀的窑火,黄龙山和紫砂的恋爱,已经绵延了数千年。历朝历代青史更迭,灰飞烟灭了,但紫砂却永远留了下来。在突飞猛进的年代,开矿进度不断加快,一直到整座山被开平。为了抢救珍贵的砂矿,李洪元走遍了宜兴的山山水水,见证并参与了黄龙山山体每一层的开采过程,直到四号井400多米之深的紫砂开采,宜兴历史上记载的开采宕口无一遗漏,他参与和见证了黄龙山紫砂开采由开采盛期到衰退消亡的全过程--可以说,他本人就是一块活的紫砂化石。

这个平平凡凡的老矿工,怀抱着自己的梦想,眼泪和欢欣,愚公移山一般,用生命中最好的年华,几十年如一日,无羁地爱过了--只为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紫砂原矿。他,无意间勾画出了让人震撼、让人点赞不已的七彩虹霓,就像宜兴伟大的紫砂文化,在时间的经纬中慢慢沉淀出它非凡的价值,尽管曾经的岁月乾坤缄默,天地不醒。这是一个怎样的传奇?龙海秋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