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葛韬的紫砂道

  • 日期:2015-01-09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紫砂壶与茶朝夕相伴,文人墨客在饮茶的时候也就把诗情画意赋予紫砂,因此紫砂壶也成了载体,承载着文心与文情。乾隆时期,皇家也曾在紫砂上施绘彩,也算是创意出众、用心良苦,但并没有把紫砂壶提升至艺术珍品。杨彭年和陈曼生二人技艺的结合却使紫砂壶成为文人追求清新自然、朴...

紫砂壶有历史、有故事、有积淀。

今天,我用一把壶泡茶,与一位友人闲话,这就是一个故事。

撰文>>>陈曦 资料>>>葛盛陶庄

茶越来越让中国人须臾不离。与茶道相配的器具,紫砂壶当排得进三甲。紫砂壶,顾名思义,其材料为紫泥,独产宜兴。宜兴本就不是平常之地,乃长江金三角西陲的物华天宝之地,人杰地灵,花香遍地。这里历代文化名人辈出,古有云:“四状元,十宰相,三百八十五进士”。所谓紫砂,是一种含铁量较高的沉积型陶土,无需加配其他原料就可以单独成陶,古人赞其,“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著名紫砂工艺大师、 宜兴市葛德盛艺术陶庄庄主葛韬就是宜兴的一名陶艺师。他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涉足紫砂,是紫砂大师顾景舟的弟子,顾老先生曾为他题词“继承传统,发扬光大”。

宜兴紫砂用来做茶壶,集艺术性、工艺性、实用性为一体,是中国传统艺术苑中一朵奇葩,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葛韬讲起紫砂便滔滔不绝,从紫砂的历史,到缘起、到紫砂泥、再到制作、艺术造型赏析无一不通。

紫砂壶起源可上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越国大夫范蠡。话说范蠡助勾践定江山之后,与西施一叶偏舟江上游。二人涉三江、入五湖后,归隐在黄龙山麓的一个小村子里。当地陶业兴旺,范蠡遂潜心钻研,鼎革造型。范蠡经商出身,懂得商贾之道,他的介入让当地陶业繁荣起来。陶业中,紫砂壶是一个重要的分支。

一般认为,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嘉靖时的龚春,或作供春。吴梅鼎在《阳羡瓷壶赋·序》中写道,“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供春壶代表了紫砂壶最早的启蒙和记忆。当时的人们对供春壶评价颇高,称其“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

在葛韬眼中,一件好的紫砂茶壶必须形、神、气、态兼备。首先茶壶造型必须美观,外形比例适当:点、线、面过渡流畅,转折自然;壶咀、把、钮与壶体配合协调,除此之外,还应审视纹样构造、装饰的取材及表现手法的运用。

从古至今,紫砂制造者更多地追求形态上美感。从供春的树瘿壶、六瓣圆囊壶,到冰心道人程寿珍的掇球壶,再到当代季汉生的中华龙壶,每一把壶的设计创意都独具匠心,实现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精美结合。

2004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览并获“全国十六名壶”奖、似塔又是壶的法门寺塔壶是葛韬的代表作之一。葛韬说,法门寺塔的八角形建筑非常适宜做茶壶,但要把4个杯子倒过来叠在壶上,显示出塔身建筑,则需要很高的制作水平。法门寺塔壶,其壶体拆分开即是紫砂壶、茗杯,组合起来即似塔,巧妙的构思使其比一般紫砂壶的制作难度要大得多,更体现了葛韬的睿智。

紫砂壶在葛韬心中,并不仅仅是一个泡茶的器皿,更是文化的象征。中华五千年文明之中,茶虽是一种饮品,却时常带着品质与文化烙印,因此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紫砂壶,因为与茶休戚相关,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故而超脱了器皿的概念,被赋予更深的意味。比如,紫砂壶中的光壶,它的造型是在圆型的基础上加以演变,用线条、描绘、铭刻等多种手法来制作。这样的造型,让光壶除了紫砂的本相外,还有和天地一样规正的法度和气量。

紫砂壶与茶朝夕相伴,文人墨客在饮茶的时候也就把诗情画意赋予紫砂,因此紫砂壶也成了载体,承载着文心与文情。乾隆时期,皇家也曾在紫砂上施绘彩,也算是创意出众、用心良苦,但并没有把紫砂壶提升至艺术珍品。杨彭年和陈曼生二人技艺的结合却使紫砂壶成为文人追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得之天趣的艺术品。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曼生壶”。

葛韬喜爱与画家、诗人、作家合作陶艺作品由来已久。早在2000年,他就与作家合作出了一本台历,一半是他的陶艺作品,一半是作家的配诗。葛韬是一个“懂得生活情趣而艺术上谦虚的人”。陶庄内竹林青翠,空气宜人,充满艺术氛围。葛韬朋友遍四海,经常与各界友人在陶庄内品茗闲谈。

一直以来,紫砂壶总是带着韵味与意境。袅袅氤氲的茶境中,啜饮茗茶,把玩砂壶,甘泉入喉,清香百味,多少人文雅士如痴如醉,似神似仙。古来文人就多有对紫砂的描述,欧阳修《和梅公仪尝茶》诗云:“溪山击鼓助雷惊,逗晓雪芽发翠茎。摘处两旗香可爱,贡来双凤品尤精。寒侵病骨唯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醒。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

葛韬追求慢生活,与三五知己品茗、谈壶就是人生一大乐事。“一壶清茗里,有春秋、有万象,时光流转,永远不变的是那缕茶香。流走的是岁月,沉淀的是经典。累累岁月沉淀之后,紫砂壶更加成为中国人追求的那种宽容大度与意味悠长的象征。”

小贴士

选一把贴心好壶

茶壶自是要能拿来泡茶,无论外形多奇趣,若用起来不方便,这把壶也只能是个摆设。一把实用的贴心好壶至少应具备下列几点:

容量大小需合己用。茶壶容量大小差距甚多,大者容水数升,小者仅纳一杯之量。有人交游广泛,日日高朋满座,更宜选择大汉方壶;若三两好友促膝品茗,则应选择朱泥小壶。

口盖设计合理,茶叶进出方便。国人爱喝的乌龙茶系,在冲泡前呈干燥紧缩状态,但经热水冲泡数巡之后,叶片逐一伸展膨胀开来将壶身塞得紧紧的,此时如果壶口太小或设计不当,就得费一番工夫才能将茶渣掏出。

重心稳,端拿顺手。新手买壶时,不妨先在壶内盛装四分之三的水,单手提起,临摹倒水姿势。此举,一则试其量感是否过重;二则可趁此感觉执壶间,手指与壶把的施力位置是否舒适。

出水顺畅,断水果快。此点是大部分茶壶不易顾及的。好壶出水刚劲有力,弧线流畅,水束圆润不打麻花。断水时,即倾即止,简洁俐落,并且倾壶之后,壶内不留残水。

养壶 心血与技艺并重

紫砂壶经久用、久养,浑圆脂润,方敦厚重,似玉洁莹产。红泥小壶,养得脂润如南国之红豆。方壶的面养得似镜一般。养过的壶若有一点小裂缝、疵点,也能自己愈合而不渗茶水。养壶并不单纯只是为了让壶的壶身达到理想的品相,更重要的是要透过这些反复、繁琐的泡养、摩挲动作,来增进人与器物的情感互动,从而达到怡情、养性的目的。养壶的过程漫长,需要足够的耐心。

梦回·紫砂珍品

仿供春紫砂壶 顾景舟制

壶形仿知名的「供春壶」,即取老树瘿为形,树皮斑驳满身,纹理缭绕,壶身作扁球形 ,以瓜蒂形为盖。此壶古朴精工,泥色黄褐,表面凹凸不平,质纯薄坚实。形态朴质古拙,温雅天然,壶身轻巧端握舒适,出水流畅。化老丑树瘿为壶,大有返璞归真之意境。

汉方壶 惠逸公制

砂朱红泥制小壶,制器尤精,艳丽秀雅,比例端庄,嘴似方,贴身胥曲流畅,细方把透出灵气,口盖严密,钮方,粗砂细制作。器身较小,不满盈握,盖增制器之难度。壶底以行楷精刻“丁末仲冬惠逸公制”八字铭款,书艺极佳,刻工亦精,是朱泥器中罕见的款识。

仿古井栏壶 杨彭年制 陈曼生铭

此壶色泽赤赭,通体似细桔皮纹,造型古朴、端庄、典雅,短流、圆把,平盖平底。壶身两侧刻有长篇楷书铭文。一侧刻铭款:“维唐元和六年,岁次辛卯,五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沙门澄观为零陵寺造常住古井阑并石盆,永充供养。大匠储卿郭通。”另一侧刻铭以偈赞曰:“此是南山石,将来作井阑。留传千万代,名结佛家缘。尽意修功德,应无朽坏年。同沾胜福者,超于弥勒前。曼生抚零陵寺唐井文字为寄沤清玩。” 铭文内容说明壶形乃仿唐代零陵寺井阑为式。底钤篆书阳文“阿曼陀室”方印,把下有篆书阳文“彭年”小方印。此壶现藏南京博物院。

朱泥菊瓣壶 应华款

菊瓣壶的工艺要求复杂,口盖筋纹须达到面面“通转”水准,所以菊瓣壶式的盖墙皆短敛,以利开合进出。此壶形态巧韵,弯流,圈把垂滴侧处钤有“应华”椭圆章,口盖出唇,盖似笠帽,顶珠钮滴,全器筋纹瓣叶结构对称,曲度一致,殊堪细品。

六方壶 时大彬制

此壶泥色呈赭红,红如胭脂。壶身呈六棱柱形,壶腹、流均为六棱形,柄出五棱,口盖、钮圆形,方身圆顶,盖为圆形,小圆钮,钮上有对合的半弧纹。通体空灵浑脱,壶底刻有“大彬”二字楷书款。从形制上考证,手法属大彬中晚期的风格,是时大彬游娄东后改制小壶时所作,它是有确切纪年可考的大彬壶传器之一。此壶制作时,壶的嘴、把用手捏塑加工,使用了起线等专门工具,确立了沿袭至今的传统成型技法。此壶现藏扬州博物馆。

南瓜壶 陈子畦制

此壶属自然形之佳作。材质为紫红泥调砂,湿润细腻。造型扁平,壶身作八瓣南瓜形,腹部圆鼓,向上渐收敛而成小圆口。流似卷状瓜叶,把作成随意弯扭的瓜蔓,藤蔓贴饰壶身,钮似瓜蒂,身为瓜形。整体浑然天成,自然有致。整体造型以视觉上的回顾转向来表白自然微型机的变化和造型上的整体感,趣味性与艺术性皆臻妙境。壶把梢下盖有“陈子畦”三字篆书方印。陈子畦是明天启至清康熙年间人,以擅作虫蛀残叶见称,为世所珍。

仙作家具上的雕刻艺术

这个小县城,面积不大,但工艺品种繁多,艺术流派纷呈,

起源于唐代的建筑雕刻,成熟于宋代的家具雕刻,

风靡于明清的木雕工艺,

共同构成了仙作雕刻艺术的三大源头。

撰文>>>朱志悦 李丝丝 主审>>>杨家驹

古语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人或者器物,只有在精心地打磨、雕琢后,才会细腻委婉、光彩动人。在古典工艺家具的艺苑中,雕刻艺术就如同一朵奇葩,展现着迷人的风姿,散发着诱人的馨香。历史悠久的仙作雕刻,历经唐宋元明的锤炼积淀,深受佛教和妈祖教的熏陶浸染,在不断地传承与发展中渐臻纯熟,形成了一套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装饰手法,尽显优雅、含蓄、俊逸的东方神韵。

历史悠久 品类繁多

仙游地处福建沿海中部,湄洲湾南北岸结合部,木兰溪中、上游,是一个崇尚雕刻而又十分擅长雕刻的特色县。这个小县城,面积不大,但工艺品种繁多,艺术流派纷呈,起源于唐代的建筑雕刻,成熟于宋代的家具雕刻,风靡于明清的木雕工艺,共同构成了仙作雕刻艺术的三大源头。

陈设欣赏木雕。这是仙游木雕工艺最为突出也是全国最独特的雕刻品--圆雕,其特色为木艺、屏风、挂屏、精致摆件、根艺。诞生于木兰溪畔,壶公山下的洋塘雕花派,是中国四大木雕流派“福建龙眼木雕”艺术嫡传,以“精微透雕”著称,擅长花鸟雕刻,涉及的题材内容广泛,有花卉、飞禽、走兽、虫草等。主要用材有:花梨木、紫檀木、黄杨木、樟木、龙眼木等。

家具装饰木雕。仙作家具最早的雏形是以眠床为代表的婚制家具。旧时莆仙人,置办一套豪华典雅的结婚家具是关系到终生幸福的大事。即使家境再一般的人家,也会请当地最好的师傅上门为主人量身打造。那时的工匠,为了做好一套家具通常要驻扎在主人家数月。做工精湛、用料考究、雕刻精细的桌、椅、台、凳、床、几、屏、案等仙作家具,闻名八闽大地,深受父老乡亲的赞赏。

建筑装饰木雕。莆仙一带自古文风昌盛,宗教气息浓郁,形成了寺庙林立、宗祠遍布的奇特景观。其建筑雕刻一个显著特点是用木雕装饰古建筑,雕梁画栋,雕刻斗拱飞檐,装饰门楣、屋椽,雕饰窗格、栏杆、匾额、飞罩挂络等。

两大流派 交相辉映

洋塘雕花,又称“洋塘工”,发轫于闽中莆仙一带。是中国四大木雕流派“福建龙眼木雕”的重要组成部分,素以“精微透雕”著称。这个流派的最大特点是,擅长花鸟,融入国画艺术,揉合建筑雕刻精髓。早在清朝乾隆年间,被誉为“八闽雕刻始祖”的郭怀在大济镇洋塘村授徒传艺。这一时期,洋塘子弟最大的出路就是学习雕刻,各家各户都传承一些独门绝技,创作的作品涵盖题屏风、栏杆,古玩、乐器、家具等。

坝下雕刻派,诞生于坝下粗茶的,因此又称粗茶派。大约是清朝年间,仙游榜头就出现了一群民间雕刻艺人,他们以雕刻制作大众化的眠床等家居用品和寺庙里的佛像、佛龛、拱顶、雕梁画栋等为生活依靠,四海为家,生活极为清贫。与洋塘雕花相比,白瞎雕刻派擅长人物雕刻,刻画的人物五官传神,动作细腻,一须一发必现,衣袂纹理轻盈飘逸,人物造型清秀俊逸。细密处刀刀精致,宽敞处干净利落,无一处是废刀。

技艺精绝 形神兼具

仙作的雕刻神技,有着多种丰富的艺术语言,它的主要雕刻技法有平刀块面法和圆刀雕琢法,通过平雕、浮雕、透雕、镂空雕、立体圆雕等形式,在刀木冲突与转圜之间,阡陌纵横中刻画出经纬乾坤,缔造出引人入胜的艺术奇葩。千人有千种刀法,仙作每一家的雕刻语言都有其独到之处:或精雕细琢,或粗犷大气,或顿挫起伏,或百转千折,或中正平和,刀法本身幻化出的艺术语言,惟微惟妙。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仙作雕刻艺术遵循的美学法则。形是工匠们以木为载体,用结构、线条、层次以及图案表现雕刻形态、形象、形状、形体;神系指运用精湛的技艺,以形写神,表现出一种生命的境界,一种形神兼备的意境,实现在静穆中求飞动。木原是静态,没有生命的,经过仙作大师们的神工雕琢后,让僵硬的东西变得通透鲜活,仙作大师们将山川河流,造化神秀,浓缩在于尺山寸水之间,让观赏者在品鉴家具时,感受到艺术深邃和宇宙天地的广阔。

收藏投资 两不耽误

仙游木雕工艺品历来全国有名,现已形成几千家木雕工艺厂的规模,精通创作、生产、设计每个环节。据宋代出版的《仙溪志》记载,早在唐代,佛教庙宇里的木雕佛像造型简练,刀法流利、形神兼备,已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特别是被誉为“中国古典家具之都”之后,人气和名声都愈来愈旺,根雕、佛珠、红木摆件、挂饰等工艺品更是红火,而且除了欣赏陈设木雕工艺品外,像官帽箱、梳妆镜台、挂屏等等也走俏市场,成交率也较高。一些小工艺品店一年的营业额都能达到几百万,成为了全国木雕工艺市场之一。从市场整体情势来看,工艺品市场一向保持着平稳的态势,其价格亦是“水涨船高”。

木雕工艺品在市场中持续升温,凸显强劲势头,收藏群体日益增大,市场强有力的回应带来许多积极信号。特别是像沉香、老山檀香、小叶紫檀等材质的木雕更是占据高端位置,受到热捧。部分收藏家认为每一件较有收藏价值的仙作木雕工艺品都是由名贵红木精雕细琢而成,品相极美,且具有绝无仅有的特点。另外,加上市场流动性放慢,价格趋于合理,更是投资、收藏的最佳时机。可见,仙作木雕工艺品市场已走向成熟阶段。

方寸罗万壑,刀下刻乾坤。传承逾千载的仙作雕刻艺术,兼具着源远流长的传承艺脉和高超的雕刻技巧,因其有丰富的内在含蓄,优雅的创意美感,强大的艺术张力和重要的经济价值在当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大美无言,大巧若拙,仙作雕刻艺术作为一个方兴未艾的艺术品种,至今,延绵不绝于未来。

作者介绍:

朱志悦,福建省收藏家协会荣誉会长、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龙岩学院客座教授;

李丝丝,中国林业出版社建筑分社学术部主任、传播学硕士。

合作单位:红木掌中宝

(责任编辑:HN025)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