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紫砂名家丁兴旺 谈石瓢

  • 日期:2012-08-21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丁兴旺

编者按:编发完这篇稿件,心情十分沉重。原江南大学教授、"211"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江苏省作协会员丁兴旺先牛,一位热心研究紫砂历史·文化的文化人,不幸因病于6月16日辞世,享年65岁。丁教授热爱高教工作,博学多才,治学严谨,勤奋著述,耕耘不休一生,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20多部;退休后十分关心宜兴紫砂,近几年,在连续遭遇丧妻、患病的重重打击下,仍刻苦钻研、抱病写作,尤其对陈曼生紫砂艺术的研究颇有心得。如今由陈茹生与他合著的《紫砂壶铭赏析》一书,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而他竟未能见到此书,这不能不是一大遗憾。先生的离去,使宜兴紫砂失去了一位热爱、关心研究、弘扬紫砂文化的朋友,本刊失去了一位热情优秀的作者,使我们更是痛心。现将其在病中所写的《"石瓢"琐谈》一文发表,以表达我们对他的哀思。

如今,大凡以"石瓢"命名的紫砂茗壶,都是古今紫砂壶艺家的经典之作。诸如:杨彭年与陈曼生合作弧曲面的"曼生石瓢",与瞿应绍合作直坡面的"子冶石瓢",与朱坚合作虚盖的"石梅石瓢",顾景舟与吴湖帆、江寒汀合作,极具现代审美的"景舟石瓢"等。各家的"石瓢"尽管面貌稍有差别,但其身梯形、底置三足、其盖桥钮却是构成"石瓢"的基本要素,也是当今壶艺家给砂壶命为"石瓢"的主要依据。

那么,当年杨彭年与陈曼生合作制作的这种紫砂茗壶,是否就以"石瓢"命其名的呢?

在有关"曼生壶"的史料中尚未发现有"石瓢"的记载,倒是在一具既符合上述"三要素"又在壶腹镌有铭文的紫砂壶上发现了曼生为此壶的命名。该铭文七行十四字:"不肥而坚,是此永年。曼生作瓢壶铭。"这就是说,这种砂壶最初的称谓是"瓢壶"而非"石瓢壶"。

陈曼生缘何以"瓢"冠以此壶之名呢?笔者认为:在各式"曼生壶"中多有以胡芦为原形的茗壶,如:胡芦壶、抱壶等。胡芦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有呈"8"字形,有呈梨形,民间将果实之干壳或纵向剖开两半或横向截去部分,便成了盛器,亦即瓢。陈曼生可能就是依据后者胡芦瓢的原形设计壶形而将此壶命为"瓢壶"的。当然,为了使用方便实用,成型的瓢壶与原形相比,在形态上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如为方便于提盖子,便于清理茶渣,壶盖为压盖,壶口为阔口;为使用摆置稳当,壶身上小下大更加夸张,使重心下垂。不知这样的推想是否有点道理。

"瓢壶"何时改称"石瓢壶"?有文章说,"这应该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从而改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又说"陈曼生与朱石梅分别在其参与的瓢壶铭文:'煮白石,青灰透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和'梅花一瓢,东阁招邀'也是顾老为之更名的直接依据。"根据这位文章作者提供的资料,笔者左思右想也看不出顾景舟先生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是改称"石瓢"的缘由。

"弱水三千,仅饮一瓢",语出《红楼梦》第九十一回,"……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宝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从此,此语成为爱河情海中的一句套话,意思是说"世界上可爱人的有许多,而我只爱一个。"男女之间信誓旦旦,开始表示爱情的专一。就凭这样一句古语,笔者实在找不出与"石瓢",特别是"石"之间有什么关系。

不过笔者从曼生石姚壶上的一则铭文却得到了一点启示。 石姚壶铭文曰:"挑之制,传之工,自我作,非周撞。"(周,字仁熟,宋泰州人,元初苏东坡举其为郑州教授),铭文的意思是说,石桃壶的制作是用紫砂泥拎制而成,这是我们自己制作的紫砂壶,而不是周那时候制作的那种石饥。周那时是什么样的"石姚"呢?未见遗物,不得而知。但周曾赠苏东坡家藏石挑壶,这是什么样的一种"石桃"呢?我们从苏东坡的《坡公谢周仁熟惠石姚》诗中可以得到一点相关的信息。诗云:

铜腥铁涩不宜泉,爱此苍然深且宽。
    蟹眼翻波汤已作,龙头拒火柄扰寒。
    姜新盐少茶初熟,水渍云蒸鲜未干。
    自古函牛多折足,要知无脚是轻安。

苏公的这首石姚诗透露了一个重要 信息:周惠赠给苏东坡的这柄石姚壶的材 质既不是铜也不是铁,而是颜色较深的, 导热性差的石材,因为茶汤已经煮沸,而 "龙头拒火柄犹寒"。作为吊在炭火上的烹 煮器具,"姚以薄为贵,所以速其沸也。石 挑必不能薄而砂姚尚焉"(清·震均《茶 说》)。紫砂泥经高温烧结,其坚硬如石,将紫砂姚命其名为"石桃壶"当在情理之中。 依此类推,将紫砂"瓢壶"改称为"石瓢壶" 也是可以理解的。尽管"姚"与"瓢"的历史石瓢壶情况并不一样。    

在曼生之后的同治、光绪年间,还出现过一种名为"石瓢"的紫砂壶。上壶出自制壶艺人王东石之手。

王东石(1875-1908年),浙江人,此人造壶得古法,刻工精细。他所制作的"石瓢"壶,状如瓢虫,中腹纵径将壶身一分为二,恰似虫翅,钮漏双孔,肖状虫目,紫铜色泽与虫色相似。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壶身有海派大画家任伯年的铭文书法真迹:"石瓢。光绪己卯仲冬之吉,横云铭,伯年书,香畦刻,东石制,益寿先生清玩。"横云为海派画家胡远,曾请东石在家中制壶。胡与任伯年关系甚密,经常往来,两人皆热恋紫砂壶。东石制壶,请任伯年题写铭文是很自然的事。由此可知,胡远为此壶命"石瓢"之名,由任伯年书写。由于是任伯年的真迹,此"石瓢"就显得更加珍贵,其知名度也就更高了。

由此可见,"石瓢"的命名说法多多,究竟来源如何?"琐谈"只是作为引玉之砖,希望听到业内行家或文化人士的真知 灼见。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