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日本侵华大肆抢夺,紫砂也未幸免于难!

  • 日期:2018-12-12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早在明代万历年间,日本人就觊觎宜兴紫砂原料和紫砂工艺,整个日本的茶艺界都崇尚使用紫砂壶,以拥有一把紫砂壶为荣成为一种时尚。日本人一般购买精致的紫砂小壶,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日本人从买壶改成抢壶了。

紫砂壶现在已经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艺,由于用紫砂壶泡茶不失原味,并且紫砂壶的成型工艺独特,艺术效果突出,从明代中期开始,就获得了大众的喜爱,特别是当时一些文人士大夫的参与设计创作,使紫砂壶从日用品一跃成为工艺品和艺术品,文人雅士的进一步推崇,在当时有名的紫砂壶作者的身价就非常之高,他们的紫砂壶作品可以与金玉比价。而这个神奇的紫砂壶产地,就在江苏省一个叫宜兴的地方。

适逢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1937那一年,整个国家乃至世界都处于危难之中,而在距南京市不远的陶都宜兴,紫砂产业正遭受着巨大的重创,甚至闻名中外的老艺人程寿珍因不愿给日本鬼子做壶而惨遭毒打,从此卧床不起,而后抱憾离世。

日本侵略军占领宜兴后,在宜兴大肆掠夺了我们的紫砂文化财富,迫害我们的紫砂能工巧匠,使得宜兴紫砂窑场一篇萧条与狼藉。

早在明治维新前300年,日本的茶道就非常发达,日本人对宜兴紫砂的爱好与研究相当惊人,1876年日本茶艺专家奥兰田就出版了《茗壶图录》,收入了32把宜兴紫砂壶,并且对紫砂壶的材料、造型、实用等做了详细的介绍,早在明代万历年间,日本人就觊觎宜兴紫砂原料和紫砂工艺,到了清末还有日本人来宜兴学做紫砂壶的,在整个日本的茶艺界都崇尚使用紫砂壶,以拥有一把紫砂壶为荣成为一种时尚,日军占领期间,宜兴紫砂壶和紫砂矿料成为他们掠夺的重要宝藏。

抗日战争时期,是紫砂行业甚为黑暗的年代,日本人知道,紫砂原料是宜兴丁蜀所有,他们就在黄龙山紫砂矿边筑起了岗楼,架起了机枪,强迫工人开挖珍贵的紫砂矿料,日本人崇尚朱泥,于是,在宜兴大肆掠夺上好的朱泥矿料,以至于好的朱泥壶都集中在日本人手里,他们不但强迫宜兴的工匠为之作壶(日本人称:朱泥急需壶),还强行把上好的朱泥原料强盗般运往日本,现在的日本“陶都”常滑市也许还有当时从宜兴偷运过去的紫砂朱泥原料,而这种纯料朱泥现在宜兴已经绝迹了。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几个小伙伴到青龙山上当年日本人修的碉堡里玩捉迷藏的游戏,有时候还能从黄龙山上拾到几枚三八式弹壳。80年代以后,紫砂行业加速发展,原料使用量越来越大,以至于把黄龙山上旧的日本工事、岗楼、碉堡全部挖没了。

日本人侵华期间,在宜兴青龙山和黄龙山驻扎着一个联队的兵力,配有小型钢炮,由于居高临下,把丁蜀的窑场轰的七零八落,死伤无数,日本人早就知道,在丁蜀有一个陶瓷实业家华荫棠手里藏有一把清代制壶名家杨凤年的“风卷葵”紫砂壶,这是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茶艺专家奥兰田早就提到过的传世名作,于是,想把这把壶弄到手,但终究没有如愿以偿,这位实业家硬说已经被打烂了,为了不至于因小失大,就请了一位匠人仿制了一把交差了事。

宜兴士绅储南翔有一把传世“供春壶”,这是紫砂历史上首把有名有姓的紫砂艺术作品,在清人《阳羡茗陶录》一书中有明确的记载,当时日本兵包围了储宅春归楼(意思是供春壶归于这个楼),要他交出这把壶,由于储先生早知日本人觊觎这把紫砂壶,就提前悄悄派人埋入宜兴城外乡下的祖坟边,逃过了一劫,1949年以后这把壶被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


1932年,宜兴紫砂壶在国际上屡获大奖,云龙壶,掇球壶,仿鼓壶,四方传炉壶等均获得了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和欧洲获得了许多奖项,使得紫砂名声在国际上的声誉越来越响亮,至民国二十五年,也就是1936年抗日战争前夕,宜兴窑场共有5000多个陶工,76座龙窑,年烧造7500多窑,当时产值达到500万元,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性陶都,其中,光紫砂从业人员将近1000人,年生产能力达到220万件。

但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宜兴的陶瓷产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整个抗日战争八年间,日本鬼子烧杀抢掠,把好端端的紫砂窑场破坏殆尽,几百间厂房,几十条烧造紫砂壶的龙窑遭到破坏,使得当时的紫砂壶生产一下子跌入了谷底,年生产紫砂壶不足千件,几乎所有的紫砂工人都逃出蜀山窑场,技术工人大量流散,宜兴紫砂窑场一路萧条,日本鬼子破坏中国的民族工业铁证如山!


来源:搜狐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