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不善饮酒,却喜茶,“我癖良可赎”,也学得一手斗茶的好本领,他曾与著名点茶大师蔡君谟斗过茶。据《江邻几杂志》记载,第一回,蔡君谟用惠山泉,苏茶小劣;第二回,苏轼用竹沥水,遂胜了第二回。
宋代文人喜爱竹茶炉,苏东坡“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和南宋杜耒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就是用竹炉煮泉,而苏东坡所提之壶,是搁在竹炉上的煮水之壶,从不烫手的实用考虑,当是提梁壶。从紫砂陶及紫砂壶的历史看,大诗人所用之壶不会是紫砂质地的。
苏东坡曾四度到过宜兴,并买田于此作终老之用。他在鼎蜀镇讲学,赢得了宜兴人的格外敬重,为怀念他,在蜀山山脚建有东坡书院。人们知道东坡爱茶,写过《试院煎茶》、《汲江煎茶》和“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从来佳茗似佳人”等名篇名句,便把一种二叉在前、一叉在后的三叉提梁紫砂壶,命名为“东坡提梁壶”。这种壶式,是清代才有的样式,在此之前,并无此样,所以这是后人的纪念物,而不是苏东坡的原创作品。
现在我们所见的紫砂“东坡提梁壶”,是三叉提梁的圆壶,高高的把手,像三根不规则的树枝组合而成,墨绿色的壶体,颇似野炊时吊在烧柴上煮水用的水壶,有种天然的神韵。
“几何型”存疑
紫砂壶的造型非常丰富,在《阳羡茗壶系》中,提及徐友泉的创作成就时,就罗列有汉方、扁觯、小云雷、提梁卣、蕉叶、莲方、菱花、鹅蛋、分裆索耳、美人垂莲、大顶莲、一回角、六子诸款。后人据有关材料归纳为八类:
模状花木瓜果类,有蕉叶、莲方、菱花、大顶莲、冬瓜段、竹节、束腰菱花、平肩莲子、合菊、荷花、芝兰……诸式;
模状日常用具类,有僧帽、分裆、扇面方、芦席方、诰宝……诸式;
模状人物类,有美人肩、西施乳……诸式;模状动物类,有天鸡、番象鼻、蝉翼……诸式;
圆形类,有圆珠、鹅蛋……诸式;
方形多角类,有汉方、橄榄六方……诸式;
这么多的造型,用行话来归纳,就是:光货、花货、筋囊货三大类。
这个提法,是紫砂艺人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的实践分类,没有其它比这种分类更符合紫砂壶的器型归类。当今,喜欢理论的人,把光货造型改称作几何造型,认为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按照《辞海》之意,几何学为“研究空间和图形性质的一门数学分科……早在上古时期,中国人就已利用规矩来制作方圆。”而几何图案,则是用各种直线、曲线、及圆形、三角形、方形、菱形等构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纹样作装饰的图案。
由此可见,筋囊货造型和花货的某些造型,也符合几何图案的定义内容,那么“几何造型”就不仅仅局限于光货造型的范畴,为“光货”所独有,因此,把光货造型等同于几何造型,希图用科学之名来规范古老的手工技艺,反而不科学,也不准确,没有“光货”二字更拙朴更有神韵。
紫砂从业人员在创造实践中的器型归类,更有智慧和生命力。
紫瓯、紫泥、砂罂辨
紫砂陶肇始于北宋年间,已是不争的事实,1976年宜兴丁山蠡墅村羊角山发现了一座北宋年间的早期紫砂窑址,出土了大批紫砂陶碎片,就是一个明证。
但是紫砂陶不等于紫砂壶。
据最早的典籍《阳羡茗壶系》说,紫砂壶的最早创始者是明代正德年间供春的师傅金沙寺僧;1966年南京中华门外油坊桥发现的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司礼太监吴经的墓中,曾出土了迄今为止已知的最早的紫砂提梁壶。
典籍和出土器物都证明了紫砂壶是在明代正德、万历年间问世的。追述紫砂文化的历史,有人希望源头越长越好,于是一些可能与紫砂壶沾边的文字都被翻了出来。
北宋诗人梅尧臣《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
天子岁尝龙焙茶,茶官摧摘雨前芽。
团香已人中都府,斗品每说太傅家。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吴中内史才多少,从此莼羹不足夸。
梅尧臣《答宣城张主簿遗鸦山茶,次其韵》:
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
有人论证诗中的“紫泥新品”和“砂罂”就是指紫砂茶具。诗中的“紫泥新品”,明明白白是用来“斗品”已人中都府的“团香”的,那么它就不可能是紫砂壶,顶多只是以一种新材料(可能是早期紫砂泥料)做成的斗茶用的盏,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紫砂器皿。
北宋大诗人欧阳修《和梅公仪尝茶》:
溪山击鼓助雷惊,逗晓雪芽发翠茎。
摘处两旗香可爱,贡来双凤品尤精。
寒侵病骨惟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酲。
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
北宋诗人、书画家米芾《满庭芳·绍圣甲戌暮春与周熟仁试赐茶,书此乐章》,其上阙:
雅燕飞觞,清谭探坐,使君高会群贤。
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
窗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
轻涛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
上述诗和词中的“紫瓯”,同样有人认为是紫砂茶具。
欧阳修和米芾的诗词中都提到了“双凤”,那是龙凤饼茶的名称。宋代饮茶是用的冲点法,是把饼茶碾屑后,用开水冲点后饮用的,而不是如今天一般用散茶来冲泡的,饮茶的工具理所当然地是盏而不是壶。诗词中的“紫瓯”是紫色的盏,因而才能看得到“雪溅”。
其实这一点只要读一读北宋茶专家蔡襄的诗《试茶》就可以完全明白:
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
清清楚楚地写着“紫瓯”是兔毫天目碗,是福建建窑出的,也叫鹧鸪斑的碗,是北宋年间品茶、斗茶用的茶具名品。梅尧臣更有“兔毛紫盏自相称”赞美兔毫盏的诗句。
人们希望紫砂茶壶的历史能往上追溯,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史实用来支撑,仅凭想当然,就不免牵强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