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可考资料记载,提梁壶比端把壶出现的年代还要早,宋代以前的饮茶文化中,壶用于煮水,置一提梁,则更方便于放置在炉上。
紫砂提梁壶发展至今,造型屡有创新,经典颇多,如吴经提梁壶、东坡提梁壶、旭茂提梁壶、景舟提璧壶等等,各有特色。
下面这些大师级别的提梁紫砂壶,有你喜欢的吗?
1.徐汉棠制 裙花提梁壶
裙花提梁壶,国大师徐汉棠的经典提梁紫砂壶代表作,制作于庚申年(1980年),据徐汉棠大师回忆,当时依照罗先生要求,壶底不落印章底款而仅作手签款识,由国大师谭泉海陶刻,后发往香港。市面寥寥无几,得来十分不易。
此裙花提梁壶,整壶以原一厂老段泥作胎,质坚而温润,调以细砂,质感独特,透气性佳。简洁利落的线条,勾勒出优美的形体,器身椭圆,壶腹呈菱花花瓣纹饰,凹凸相间,气韵充沛。壶口饰云线,与腰圆盖板相吻合,盖面贴如意菱花纹饰,壶肩中部贴百结绳纹,壶流三弯线条流转自如,扁方提梁乘势而立。
此壶可谓集多种技艺于一壶,充分表现出紫砂的技法美和造型美,氤氲古雅之趣,不愧是大师级的重工精品,随时间愈发历久弥新。
2.曹婉芬制 竹海提梁茶具
此竹海提梁套组为国大师曹婉芬经典代表作,采用原一厂老紫泥制作于庚寅年(2010年)春月。一壶,四杯,皆以竹为题,构成一片繁茂、富有生机的竹海缩影,展现了曹大师独到的审美。
无论是主壶还是茶杯,均以形态各异、粗细不一的竹段构筑身筒,微微束腰,线条优美流畅。套组中的主壶为扁筒状,920CC大容量,空间明快,大气刚劲,嵌盖微鼓,与壶口严丝合缝,上顶竹节桥钮,贴塑三两竹叶作点缀,简洁高雅,融入竹之清韵。
提梁独具匠心,设计成五节竹段样式,与壶身相得益彰,方便倒茶的同时,也使整壶看起来更加和谐统一。弯流亦塑以竹段状,气韵协调统一,强调主题。
此套竹海提梁茶具集实用性、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于一身,不仅是茶艺工具,更是一件能够代表传统文化和匠心制作的精美艺术品。历经岁月的沉淀,更具收藏价值,不容错过。
3.姚志源制 天鹏提梁壶
天鹏提梁壶是省大师姚志源壬申年(1992)制作并书刻装饰的作品,由母亲汪寅仙大师监制,原矿老底槽清泥色清润舒朗,此壶做工精细,造型独特,浑然大气。此款天鹏提梁壶更是曾被香港茶具文物馆收藏,被中国工艺美术学院作为教学资料收藏,属与姚志源大师颇具代表性的荣誉作品之一。
天鹏提梁壶造型设计独特,壶体饱满,小巧的圆嵌盖更是将充足的内蕴藏于壶中,壶流一弯,肩部耸起两处圆角,提梁自角处胥出,宽宏大气。壶体正面陶刻“乐鸣”二字,落款“壬申之秋,山头上人镌”、“志源”;反面刻一对鸟儿立在枝头,笔触生动活泼。侧钤“Z.Y1992.10.16”。
此壶气势恢弘,韵味十足,每个角度都充满灵动之感,结合画作更显现代文人气质,构思绝妙,端正美观,经典大作,值得珍藏。
4.范洪泉制、毛国强刻 东坡提梁壶
东坡提梁为紫砂提梁壶经典款型之一,省大师范洪泉素以擅制大型花器闻名,此590CC东坡提梁壶亦为其精工巨作。原一厂小红泥胎质细腻,泥色明润。壶身饱满,呈扁球状。提梁及流、钮均塑以枝干造型,并自然胥出树枝、绿叶装饰,形态自然拙趣,颇有古韵清流之感。
壶身由国大师毛国强陶刻装饰,正面书铭“客来茶解相如渴,火候闲评坡老诗”,落款“壬申冬 一粟书”,反面陶刻腊梅与仙鹤,配以“比翼共翱翔”,画面生动而富有意趣。整壶将书画与紫砂相结合,极富传统文化底蕴,两位大师珠联璧合之作,收藏价值极高。
5.施小马制 六方提梁壶
此六方提梁壶,乃大师级别高藏,原一厂老紫泥色泽温润,砂质沉秀,触之细腻。六方壶体片片相接,腹部外鼓,张力十足,可谓方中寓圆之典范。肩颈、口盖、底足上下呼应,线面利落,棱角分明。四方弯流于壶腹胥出,雄健有力,出水如柱。环状提梁凌空而起,与壶身虚实相间,形成曲直刚柔之照应。
整器比例和谐,形制严谨,施小马大师将刚与柔、方与圆之美学巧妙结合,线条弧度力量感十足。如斯工艺与韵味,值得细细品赏。
6.徐元明制 南瓜提梁壶
南瓜提梁壶是省大师徐元明早期制作的一款工艺精良的紫砂提梁壶花器作品,采用原矿老红泥为原料,乙亥年(1995年)初冬手工制作成型,饱满的壶体等比分割为12瓣南瓜形,壶体如瓜体,气韵充沛。
壶盖同为12瓣南瓜盖,弯折自如的六边形南瓜钮,壶钮中空,瓜纽截面即为气孔,可谓是匠心独运。瓜藤弯折、交叉,挺起三杈提梁,截面气孔做的细致入微。瓜叶卷裹为壶流,正面于提梁起始处贴塑嫩生生的瓜叶、瓜蔓与生动形象的小瓢虫,徐大师花器功力之深,无需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