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瓷器“开片”,原来还有这些学问!

  • 日期:2022-09-09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瓷器赏藏必修课:识开片,辨真伪。

瓷器开片,即指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其原本是烧制中的一个缺陷,随着时间的演变,文人雅士发现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开片逐渐成为了瓷器的特殊装饰,形成了一脉经久不衰的开片艺术。宋代的汝、官、哥窑中,均有带开片特征的瓷器传世。


一、瓷器开片的原因

1. 自然开片

因瓷器历年既久,表面釉层渐渐内裂,形成大大小小、不尽相同的开片纹理。无论是何种纹形,开片纹痕仅留于釉面,不会影响胚胎。因此给人的感觉是裂而未裂,在若隐若现之间

兰宗民《双耳葵口铁胎百财瓶(大)》

2. 人为开片

人为开片多属浆胎瓷器。所谓“浆胎”,是在制胚时,撷取浸泡过的精细瓷粉,澄清后融成泥浆,制成胚胎。人为的开片,在浆胎制作的过程中,以特殊的方法配好料,根据配料的比例,可实现开大片或开小片的效果,且会在瓷胎上显露。

吴学远《哥窑盖碗》


二、瓷器开片的主要种类

1. “文武”开片

用以形容陶瓷器物上下左右的通体开片。自古以来,就有“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比喻,因此将呈大型的不规则开片喻为“文片”,之中套有较小型的开片喻为“武片”。这类开片以宋官窑、哥窑的特征最为显著,也是这类瓷器除紫口铁足之外最大的特征。

王运龙《贯耳瓶》

2. “冰裂纹”开片

犹如冰雪一般清澈的裂纹,这种裂纹十分致密,没有缝隙,杂质无法侵入。历经数百年,仍然显得晶莹剔透,纹理清晰可见。

兰宗民《冰裂葵口盘》

3. “鱼鳞”状开片

这是一种十分独特的层间开片现象,主要集中在北宋汝窑、宋官窑和少数南宋龙泉窑制品上。这类瓷器因多次上釉,形成了很厚的釉层,有些甚至超过了胎体厚度。因每次上釉都要等干燥后再施,故各层釉之间薄厚不均,瓷器烧成后,层间应力不同,在层间产生断裂。

张涛《福缸对杯》

4. “金丝铁线”型开片

传世哥窑瓷器的特殊纹饰,因开片有大、小之分,大开片呈深灰似铁,小开片呈酱褐色,似金丝而得名。哥窑瓷器釉质凝厚,釉色沉稳,因其胎体中氧化铁含量较高,烧成时口沿处釉熔融垂流,釉层变薄,遂隐现酱紫色胎骨。

王运龙《温故壶》

5. “百圾碎”开片

哥窑开片的一种,相对纹片更为细碎。因出窑前降温过快,致使釉面四分五裂,裂纹密如攒珠。

6. “蟹爪纹”开片

汝窑开片的一种,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同,在烧制过程中的产生开裂,纹理如同螃蟹爪走在泥沙地上产生的痕迹,因此得名。

陈卫星《云墨宋影·月浑杯》


三、古瓷与仿瓷的开片,如何区分鉴别?

现今市场上古瓷仿制层出不穷,近乎以假乱真。开片可用于鉴定瓷器的真伪,区分真古瓷与仿瓷,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宋代瓷器普遍开片较深,冰裂纹较多,若将瓷器在炉火上转一转,用显微镜仔细观察,可瞧见在火力作用下微微张开的冰裂纹内面,历史所积累的陈垢层层往里推动,堆积着千年尘埃。如果只是瓷器表面有一大堆脏尘,开片内面没有尘埃,则可判定为仿瓷。

兰宗民《冰裂葵口冼》

 2  将瓷器置于一桶水中,泡上半个钟头,如果是宋代千年瓷器,瓷身就会粘满如星辰般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气泡。而仿宋的的现代瓷器则没有气泡。

 3  古瓷器用的都是天然的矿物料,其釉面会带有一种抛光的“润”感,看上去光亮而柔和。新的仿瓷因都是用化学料调配的,其表面会有一层“贼光”,且带有“嫩、软”的观感,没有古瓷器那么硬。

陈卫星《云墨宋影·青黛杯》

总而言之,开片艺术赋予了古陶瓷千年不朽、长青不衰的生命力,如此变幻莫测、鬼斧神工的艺术效果,值得每位爱瓷之人静静品赏,而对开片艺术的了解与研究,也是瓷器收藏鉴赏的一门必修课。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