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作为泡茶工具使用,最早可追溯至明代,一路发展至今,演变出的器型可谓是数不胜数,令人眼花缭乱。
在众多的紫砂壶型中,不乏一些相似的造型,不仅对于初次接触紫砂壶的人来说很难分辨,有时即使是老玩家,也可能产生误会。本文将逐一介绍这10款壶型,看看你能分清几对。
1.掇球&掇只
掇球壶,得名于其造型特色,“掇”有拾取、叠加的意思,掇球壶正如三球相叠,壶钮、壶盖以及壶身都呈现球形,一派周正圆融。
掇只壶,由清道光年间的制壶名家邵大亨首创,大亨原件现收藏于四海壶具博物馆。“掇只”,可理解为罐子,仿日用小罐塑成壶身,左右对称安装流把,便成了一把茶壶。
掇球壶与掇只壶的基本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球”之一字,故浑圆无足,后者侧重于“只”,壶底置高圈足。此外,掇球壶的壶盖拱起的弧度比掇只要大得多。
淘壶人藏
鲍廷博制 掇球壶
许兵制 掇球壶
惠祥云制 掇只壶
赵志轩制 掇只壶
2.德钟&桑扁
德钟壶,一说为“钟德”,创型者乃邵大亨,壶式源于古乐器钟,钟象征六艺中的“乐”,故钟德就是乐德,指中、和、祗、庸、孝、友六种美德的综合。
桑扁壶,由清代杰出的紫砂女匠人冯彩霞所创,平肩、矮颈、直流,并配有环把和微鼓的圆盖,顶部设有扁圆钮,整体在造型上展现出优雅和精致。
桑扁壶为坡肩,德钟壶的肩部则更为平整,且与桑扁壶相比,德钟壶的颈部及口盖更高,叠加起来几乎占据了整个壶高的二分之一。德钟壶的壶盖装饰有圈线,从上方俯视,给人一种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的视觉感受,桑扁壶的盖子相对简洁。
淘壶人藏
王星宇制 德钟壶
朱俊杰制 德钟壶
顾嘉玮制 桑扁壶
3.西施&文旦
西施壶的创制,与位列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有关,因外形酷似女子丰乳,起初名叫“西施乳壶”,后人认为此名不雅,方才改称“西施壶”。壶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体近底处内收,底作一捺底。
文旦壶创于西施壶之后,造型体现出优雅、柔美的气质,与温和的女性形象很是贴合。由于有古籍记载文旦“果之美味,江浦之橘,云梦之柚”,故亦有说法称其是由一种叫文旦柚的水果仿生而来。
文旦柚
虽然文旦壶与西施壶在形制上相近,且都展现了女子的柔美与雅丽,但西施重玲珑,文旦则重古拙,从整体的观感上还是能够区分的。
淘壶人藏
徐伟强制 西施壶
高超制 西施壶
陆云制 文旦壶
4.井栏&汉铎
为防止过路人跌入井中,也为了保护水源,水井周围往往设有井栏。井栏壶,曼生十八式之一,从壶名中可知,是以水井四周的护栏为灵感设计而成。
井栏
汉铎,即汉朝之铎,铎,是一种用于宣布政令或战事时发声的响器。汉铎壶的原型就是古器铎,梅调鼎制器陶刻有铭文“以汉之铎,为今之壶。土既代金,茶当呼荼”,恰恰说明了汉铎壶的来源及艺术价值。
铎
井栏壶形体有高矮之分,其中数高井栏与汉铎壶最为相似。但是对比之下可以发现,汉铎壶比井栏更高瘦,与井栏的“憨厚”相比,汉铎有刚毅凌厉的金石之气。
除了整体气质上的差异,高井栏壶与汉铎壶的壶盖、壶钮、壶把皆不同:高井栏壶身虽圆似方,盖面呈阶梯状,层次感强烈,壶把是带飞扣的倒耳把;汉铎壶是浑然一体的平嵌盖,圆柱形壶钮装饰一圈圆环,正耳式环把端正且上扬。
淘壶人藏
李碧芳制 井栏壶
陈绍委制 井栏壶
曹燕萍制 汉铎壶
夏慧清制 汉铎壶
5.龙蛋&秦权
龙蛋壶,形状圆融可爱,宛如一颗蛋,人们自古以来就对龙这一神话中的形象怀有崇高的敬畏之心,龙也成为华夏民族最重要的图腾,被赋予许多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
秦统一六国后,为统一度量衡而铸造了专门的衡量工具,“权”就是用来称量所用的秤砣,秦权壶就是仿其外型。
秦权
龙蛋壶与秦权壶外形酷似,也一般同为截盖,但流、钮与壶底的形制有着很大的不同。
龙蛋壶为短粗锥形流,钮呈蘑菇或扁珠状,为保留完整的蛋形,流畅的线条一直延伸至底部,圈足隐于壶底;秦权壶的流嘴稍长,壶底大而平,稳健持重,比起龙蛋壶少了几分稚气。
淘壶人藏
朱凌峰制 龙蛋壶
吴秀石制 龙蛋壶
惠榕制 秦权壶
黄开合制 秦权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