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曼生式紫砂经典之箬笠壶

  • 日期:2023-11-30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箬笠壶,曼生壶式之一,因形若箬笠而得名,造型简朴端庄。

一、创制由来

仲夏,曼生微服出巡,饥渴难耐,见一山间小店,信步入座,清茶数盏,酷热顿失。邻桌一僧以箬笠赠,曼生执笠,若有所思,依样而绘,壶随心生,跃然纸上。感僧情,谢馈赠,遂名“箬笠壶”。


二、灵感起源——箬笠

《国语》有“簦笠相望”句,簦,有盖有柄,笠,有盖无柄,皆为遮阳挡雨的器具。

笠,因平面如斗大小,故名斗笠,有尖顶和圆顶两种形制。箬,竹笋之皮、箬竹之皮。以箬叶或篦夹细纸制成,称箬笠、竹笠、箬帽。讲究的箬笠,以竹篦加藤片扎顶滚边,竹叶夹一层油纸,笠面涂桐油。以草梗、芦苇、香蒲、毛毡、葵叶、棕皮编成,分称草笠、苇笠、蒲笠、毡笠、葵笠、雨笠。

“或大或小,皆顶隆而口圆,可芘雨蔽日,以为蓑之配也”(《国语》)。雨天,笠常与蓑衣配用:“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唐·储光羲《牧童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张志和《渔父》);“笋皮笠子荷叶衣,心无所营守钓矶”(唐·高适《渔父歌》)······


三、壶型特点

“箬笠”壶,亦称“斗笠”壶、“台笠”壶、“笠式”壶、“笠荫”壶。与惠孟臣“帽笠”壶相较,特色在壶身的台级分段上。

笠樱、笠窝、笠沿,由上而下3层叠置,简朴端庄,浑然交融。笠樱为钮,其下有颈,颈下为盖,或嵌或截,壶身两段,大小分明,上窝下沿,结合天然,平底若扣碗,沉稳泰然。壶流高昂,壶把长圆。

人无神,如槁木;文无神,如死灰;壶无神,为俗器。精神从自然来,惟其自然浑成,妙得造化机杼,方能生气远出,方可把壶、观色、抚形、饮茗、闻香、思神、沐情。


四、作品欣赏

(1)杨彭年制、陈曼生铭 笠式壶


造型像旧时农家用的斗笠,也似今日的草帽,大大的帽沿,上面一个隆起的帽顶,外加壶嘴和壶把,简单而又耐看,色泽古雅。壶身铭“笠荫暍,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释义为:笠能遮荫去暑,茶能涤渴去烦,孰轻孰重,相同还是不同,佛是不说的。颇有禅意。


(2)程寿珍制 台笠壶



(3)史莲生制、诸葛勋刻 箬笠壶



(4)沈遽华制、谭泉海铭刻 台笠壶



(5)王康制、金田书铭 笠荫壶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