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紫砂壶型赏析:鹧鸪提梁壶

  • 日期:2023-04-26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鹧鸪提梁壶是难得的由顾景舟本人结合自身的人生际遇所设计的壶式之一。

鹧鸪提梁壶是难得的由顾景舟本人结合自身的人生际遇所设计的壶式之一。

所谓“一代宗师”,承历代之史,启当世之后,向来代表了一个领域难以企及的高峰,而顾景舟先生作为近代的壶艺泰斗,不仅在技艺上心摹手追明清、民国诸名家,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为人之道上更是堪得“宗师”二字,他一生故事之丰富、人们之熟悉,恐怕是空前的,此处并不赘述。而由他手创的壶型和背后的故事,则鲜为人知,盖因顾景舟大师虽然感情丰富,但却极少表达出来,但往往会在不经意处记录在他的作品里。
顾老的一生以紫砂为契机而衍生出诸多因缘聚散,但始终不变的是他从未遗失的赤子之心。早期常常往返于上海与宜兴之时,顾景舟便与铁画轩主人戴相明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在戴先生的引荐下,顾老于1948年与吴湖帆、江寒汀合作了5把大石瓢壶,除自留一把外,其余皆赠与吴湖帆、江寒汀、唐云、戴相明四位给予他技艺帮助、思想启迪的同好,足显其敬友之心。

而在爱情及婚姻上,正如他的紫砂从艺之路一般,向来内向的顾景舟同样是慢热却真挚的。他在晚年曾与小辈谈论过择偶标准,是身材修长,性格文静,贤惠持家的女子。这样的完美主义者于1964年,年近50岁之时终于与勤劳朴实、贤惠能干的徐义宝女士结合。相伴近20年,徐义宝无微不至地照顾顾景舟。

在1983年,即此把《鹧鸪提梁壶》制作的同年,顾老携夫人前往上海治疗痼疾,当时他们下榻在淮海中学一位叫周圣希的朋友家里。

在上海陪老伴看病时,顾景舟已是68岁(虚岁69),已到了古稀之年,而妻子却还只有57岁。鼻咽癌这种病的最后结果是不难想见的,对于一个感情世界丰富复杂的艺人来说,诸多感慨也是不言而喻的。
为了排遣内心的烦闷,他让弟子周桂珍从宜兴带来泥料和工具,在上海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在寻医问药的余暇做壶解愁。期间共创作了六把壶:三把小供春,三把鹧鸪提梁。根据潘持平老师及顾老儿媳回忆,当时制作的三把鹧鸪提梁,其中一把给了帮助联系住宿和治病的周圣希,另一把鹧鸪提梁给了每天给徐义宝送菜的老友戴相明,一把交给了工厂,作为自己的工作指标。
这样的安排不仅再一次反映了顾景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侠义品格,更象征着此刻的他已经完全将紫砂与自身的际遇合而为一。有了在上海摹古的经验积累后,他终于能将自己从早期开始便已确立的艺术风格融入进自创的器形之中,进入了晚年开宗立派的境界。

鹧鸪提梁壶,取“鹧鸪”二字有两层深意,一为抽象的形似,表达当时的心情;二为取古代一种名茶,即“金缕鹧鸪斑”之意。

这把鹧鸪提梁壶的造型为扁圆形壶身,把手为见棱见方的三柱高提梁,从侧面望去犹如一只飞翔着的鸟儿的头部。器型秀美,端庄。圆盖与壶体紧密相合,上附环形空心盖钮。壶平口,壶身呈短圆筒状,口大底小,斜腹,平底,矮圈足。口沿处设扁平三叉高提梁,腹部有流,稍有曲线,有画龙点睛之妙。整个壶线条洗练明确,浑然一体。

在壶底,顾景舟先生留下了这样的刻款“癸亥春,为治老妻痼疾就医沪上,寄寓淮海中学,百无聊中抟作数壶,以纪命途坎坷也。景洲记,时年六十有九”。

顾景舟预感到妻子此病的凶险,越过这个鬼门关几乎无望,仿佛听到了鹧鸪的叫声,“行不得也,哥哥”的凄惶不绝于耳,在心里苦求不要落难于她。从另一个角度看,他选用这个器型来表达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从而在这只外型仿鹧鸪鸟的壶身上寄托自己啼血哀号,其贴切和深沉的文化用意绝非一般人可为。

鹧鸪提梁壶,抽象的形式,勉力支撑的孤独架构,无奈的调性,由于有了完美的工艺,才更加呼之欲出,正是有了悲而不伤的优雅气质,才使得这把壶成为大师级的天问式作品。 

《鹧鸪提梁壶》是顾景舟夫妇二十年相互扶持、共同生活最直接的情感见证,也是他在创作生涯中难得的一件寄托自身人生际遇的作品。此作以鹧鸪鸟为形,提梁自下由上合而为一,仿佛象征着二人情感和命运的相互融合,向来不善表达的顾老将自己最深切的关怀与希望寄托在了这件作品之中,想必在设计制作之时,正是心中深藏的温柔影响了他,方才使他将这份爱意融入到了手中的一丸泥料当中,最终幻化成为这把意义非凡的作品。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