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百种紫砂壶型大赏(一)

  • 日期:2022-05-17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德钟壶、仿古壶、井栏壶、石瓢壶、西施壶……

德钟壶

亦称“钟德壶”,德钟其名,钟通礼乐,即乐德,寓意做人做事,操守德行,事尊礼乐。首创为清嘉庆年间的制壶巨匠邵大亨,其庄重简洁,突出了紫砂质朴典雅的大度气息,多为世人钟爱。


叶永君《德钟》

仿古壶

仿古壶源于古代战场上的鼓,亦称“仿鼓壶”,因壶身扁似鼓而得名。经典的紫砂壶型之一,经数百年无数名家锤炼,可谓是炉火纯青。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有一气呵成之畅。


恽志培《全手仿古》

井栏壶

因取材于生活中汲水之井栏造型而得名,由陈曼生首创,是壶型变化较多的一款壶。寓意学识有如人生必备之水,唯不停汲取,才能修身养性,颐养天年。历代名家各有其创新,也演变出了各式井栏。


王奋良《井栏(唐人铭)》

石瓢壶

石瓢壶早期被称为“石铫”,其意取自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源自曼生所创十八式之一,后经多人改良,可细分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汉棠石瓢等。


徐达明《全手矮石瓢壶》

西施壶

此壶灵感来源于西施,形似美人丰乳,又称“西施乳”,后人觉此称不雅,则改称“倒把西施壶”。创制于明万历年间,相传为时大彬的徒弟徐友泉所创。其壶身圆润巧致,是紫砂爱好者必收的壶型之一。


吴奇敏《小西施茗壶(寒越刻)》

周盘壶

曼生十八式之一,曼生以周盘形意茗壶,寓指为人处世之道。其感叹罗盘虽如铜勺,表面圆通,却坚持己见,曲直合一,乃为人之道也。遂以罗盘为原型,绘壶以省之,名曰周盘。


鲍利安《梅花周盘》

掇球壶

同莲子大壶、掇只同出一源,为清代制壶大师邵大亨所创。形如其名,仿佛多球相连,从上至下,环环相扣,诠释圆的经典美妙。历史上最经典的三款掇球壶,当属大亨掇球、友廷掇球、寿珍掇球。


鲍廷博《掇球》

掇只壶

由莲子大壶演变而来,为清代制壶大师邵大亨所创,最早是把莲子大壶把下的耳垂去掉了,将盖里变化成双层。其造型简洁大方,莹润饱满,浑朴典雅,以简练的线条来体现其内蕴,昂扬挺拔,气韵夺人。


彭耀年《全手金砂大掇只》

合欢壶

曼生十八式的经典壶型之一,壶身以传统乐器大镲为型,合则响,合而美。曼生有感而发,遂以合镲为样,合欢为名,设计出合欢壶,壶铭为:“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


何华林《全手合欢》

潘壶

清道光年间广东名仕潘仕成,素嗜饮茶,又酷爱紫砂,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紫砂壶,作为自用或赠礼。潘氏订制的这款壶型完成后,习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字“潘”印。后来此款广为流传,世人皆谓其为“潘壶”。


彭耀年《全手潘壶》

秦权壶

壶形似称砣,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时所用称之权(秤砣)为形而得名。器型稳重沉着,构思精巧,将中国古代的秦权与紫砂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朴素敦厚,古雅大方,透出非凡之气度。


周夏《全手秦权》

容天壶

取材于佛教中的大肚罗汉,取名源于“肚大能容天下事”,为国大师吕尧臣首创。整壶视觉上稳重大度,在质朴中见深厚,其制作难度在于气韵的体现,需要做壶之人用心体会。


徐元明《朱泥容天壶》

如意壶

“如意”是吉祥的化身,自古就受到人们喜爱。传统的如意壶端正秀美,既古朴醇厚,又简约时尚。飞起的壶把与昂起的壶嘴相对称,形成了流畅的线条,方中带圆的壶身显得大气美观,深受壶友喜爱。


季益顺《万事如意》

水平壶

水平紫砂壶在明、清时期便有之,华南茶客发现个别小茶壶在热水中漂浮端正平稳,不会倾斜歪倒,如水平面一样平正,故称之为“水平壶”,其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明末清初壶艺大师惠孟臣所作的“朱泥小品”。


潘小忠《朱泥水平壶(小)》

半月壶

曼生十八式之一,因壶身似半个圆月而得名。曼生制此半月壶,警示世人:凡事,全则半,半则全,欲求十全十美反而不及,无为而为,反倒有益,退一步海阔天空,曲则全,枉则直。极富人生处世之哲理。


徐曲《半月》

传炉壶

仿“传炉”之型,寓意饮茶延年,期盼“茶寿”,乃方中有圆、圆中寓方之典范。此壶既有青铜器般的庄严敦厚,又有瓷器般的圆滑流畅,在悠悠古韵盎然之中方圆交替,妙不可言。


陆虹炜《四方传炉》

汉铎壶

取形于古代器物汉铎,汉铎即汉朝之铎,铎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壶身形如钟,造型规整,线面转换周正舒坦,以古乐器入壶,形制古雅悠然,表以高尚的情怀和淡雅的志趣。


曹燕萍《汉铎》

汉瓦壶

根据秦砖汉瓦之造型设计。身筒直挺,口盖宽大,实用性极强,投茶便利,出水爽利,拿捏舒适。简洁质朴的造型,塑就其古朴内蕴,饱含“涵光华于朴厚,寄风雅于平常”的气质。


程文兵《汉瓦》

华颖壶

华颖壶是顾景舟先生根据“掇球”演变所创作品。华颖的“华”意为“花”,蕴含美好之意蕴。以一朵半开的花苞为意,在掇球壶的基础上,加以取舍和扬弃,又与清末陈鸿寿所创曼生十八式中的乳鼎壶相遥相呼应。


陈顺培《全手华颖》

梨形壶

因造型似梨而得名,从古至今一直备受喜爱,闽南地区更有“手中无梨式,难以言茗事”之说。而惠孟臣创制的梨式小壶,流于东瀛日本,后传入欧洲,闻名海内外,成为紫砂壶之经典代表。


何华林《全手梨形》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