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器之美
1、方器要有“度”
构思要合理,比例要得当,线条要流畅,虚实搭配要恰当。这与创作者的功力、对作品的见解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制作的方器茶具不在乎有多少个面、有多少层,关键要有层次感和立体空间感。
邵顺生《诗情画意》
2、方器要有“力”
这是一把方器茶壶非常重要的直观特征。为什么清代黄玉麟创作的“铺砂斗方壶”、现代顾景舟创作的“僧帽壶”能被收藏家和行家青睐、追捧,就是因为它们看上去非常有力,似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线条有力、角度有力、衔接有力、虚实对比有力,作品厚重。
3、方器要有“角”
所谓方器茶壶,就是用数学立体几何概念来衡量的。比如潘持平老师创作的“方钟”是用四片泥片镶接而成,角度端庄,嵌接合理,是一件上乘之作。这里说的“角”,不仅是角度的意思。而是一个气度,也就是上下左右线面界定明显,角度协调,对称匀称。
袁小强《砂四方》
4、方器要有“粒”
紫砂方器对泥料要求比较严格。通常以“拼紫”、“底槽青”等掺以颗粒适当的砂粒为宜。烧成后让砂粒在壶身上似隐似现,反而让人感到老而不枯、新而不嫩、粗而不润、娇而不艳的混沌感觉。这就是方货区别于一般其它种类紫砂壶的工艺特色。
5、方器要有“润”
方器茶壶是由多个面嵌接而成的,在“公共边”处理上,也要注重“方中寓圆”的艺术感受,把线条在交界处处理得圆润些,使线条变化更富有特征。当然一件好的作品也要根据造型特色和创作理念,不一定要牵强附会地找“圆”接点。
所以说,方器茶壶在创作或制作过程中合理把握好线与角、线与面的关系,或粗犷、或丰腴、或刚健、或清秀,将会呈现不同的立体效果和艺术感染力,这就是方壶造型富有独特魅力之处。
童康《混四方》
方器之难
1、角线的处理
角线的处理是表现方壶气度的首要因素。锐角表现干脆、利落,钝角表现沉厚、稳健,方中寓圆则别有情趣。
手工成型的钝角其实比锐角难做,其张力与弹性,是壶韵的根本。
根据造型设计的意图,来构思角线的处理,如烹小鲜,不同的“用料”所呈现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2、口盖的处理
与圆壶相比,方壶口盖的变形要大得多。圆壶口盖以圆心为中心点,应用工具时无首尾之分,施力能够达到均匀一致。
但是制作方壶口盖应用工具的时候,必定有开端、收尾,然后再换一面的次序,难以保持均匀施力,容易导致口盖变形。
王石耕《满园春色》
3、镶接或堆砌的痕迹
说的通俗一点儿,就是手工成型的方器方器需要逐渐将各个面粘贴、镶接,在泥片镶接合拢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较大的空隙。所以片片要做到完美的结合。
尽管空隙部位可以用稀泥黏合,但毕竟与泥片的颗粒紧密度不一样,烧成后,还是会有一点痕迹,泥片堆砌的痕迹也是如此。
范永军《堆金积玉》
看一把方器,要看它是否挺而有力,方器的结合有点类似太极的意思,刚中带柔,柔中带刚。而且不论方器是几方型,紫砂壶的口盖须规矩划一,注意壶盖轴对称旋转后,依旧应该准缝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