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我在宜兴陶瓷工业学校讲学时,王亚平就是全班40名同学中的佼佼者,他们都是来自不同的山区、农村,都是上山下乡的知青,他们深知知识的重要,学习的不易,个个都像蜜蜂一样如饥似渴地吸吮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营养。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家的优良品质,无非是智慧、专心、真挚、意志,像诚实的工人一样完成自己的工作。"
亚平40多年来,就像一位诚实的工人在努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他潜心专注于紫砂艺术,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积淀,长期艰苦的历练和对艺术真谛的领悟,形成了王亚平自己的作品面貌特点,寻找到了一种紫砂艺术的当代表达方式。亚平大量的作品丰富了紫砂文化资源,为宜兴紫砂工艺美术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光彩。
亚平是位富有创新情怀的艺术家,他以紫砂为起点,作品承载起丰厚的历史文化传承,他的紫砂艺术涉猎面广泛,有壶、盘、罐、钵、瓶、壁画等系列,在这些不同的系列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他的文字陶刻,他的文字陶刻能体现王亚平符号化的艺术思维与符号化的艺术行为。
德国当代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所有的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
亚平长期的创作,如他所说领悟到了"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传统里,汉字书写闪耀着的民族的本真、艺术的原光,这是人类共同的资源和伟大的财富,几十年来,我被深深地吸引和感动。"在这种吸引与感动之下,亚平充分利用书法线条的曲直、刚柔、粗细、涩疾等大胆的对比变化,书刻形式突破古典书法书写的章法秩序及认读清晰的恪守,强化书法线条艺术的空间运用与发挥,知白守黑,顾盼生情,试以博大精深的线条艺术与淳朴简洁的紫砂器皿融汇一体,力图用现代书刻形式美的艺术构成打破固有的陈旧范式,寻求一条传统与现代契合的道路,使其形式张扬个性,个性体现时代精神。
对亚平而言,艺术符号是一种有别于文化符号的特殊符号,他的作品关注的不仅是文字作为传统符号的文化意义,而是陶刻作为艺术符号的纯形象形式的意义。他要通过文字这一传统文化符号,既揭示文化符号与艺术符号的关系,也揭示艺术与形式的内在联系。这点,是王亚平把文字符号转化为现代艺术符号的一个根本步骤。在他看来,符号的主要功能是将经验形式化并通过这种形式将经验客观地呈现出来。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应具备这种"形式"的功能,有了这种功能,艺术家才能充分地表达对事物的独特认识与情感,作品才能具有独特的艺术面貌。
王亚平在长期的紫砂艺术创作中不断地加深对紫砂材质属性的感觉和认识,摸索出一种能适应自己作品的意义呈现的陶刻工艺手段,并利用这种工艺手段进行了多种的艺术实践,从而不断地丰富了陶刻的形式内涵。而他独有的人文精神也深深地渗透到紫砂载体的制作与运用之中,文字陶刻也由此成为他的文化符号转换为当代艺术符号形式最重要的表达话语。
亚平紫砂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就在于他紧紧抓住了从文化符号到艺术符号的转化这一重要环节,构成了一个既有古典抒情情调,又具现代哲学内涵的艺术生命体,这使他运用紫砂创作作品时能穿越形式的层面,进一步深入文化的层面,通过更加宽广的文化视域解读民族的文化资源,让紫砂不仅仅作为一种材质,更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来得到光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的作品不仅步入了百姓家庭堂室和公共建筑空间,今年来亚平书法紫砂陶刻艺术,还在探索与环境工程装置艺术结合,走向城市、乡村环境建设空间,他的作品有的高达6米,长20多米,给人以奋发昂扬之韵、雄健伟岸之气。他能创作出这些既是我们熟悉又如此不同于以往的紫砂陶艺作品,就不仅仅是表层地挪用文化符号这么简单的事了。
王亚平在从陶的道路上,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不断地追求,是因为他要向更高的精神境界迈进。他为此而一錾一斧地雕凿他的"灵魂化石",一砖一石地建造他的精神圣殿,"天道酬勤",祝亚平立足本土的当代紫砂书法陶艺事业有成。
2017年4月16日
注:本文作者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教授。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