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市面上仿品越来越多,但是喜爱老紫砂的藏家可以在拍卖会上一尝夙愿。2013年的嘉德春拍,李长平看中的一件乾隆时期的紫泥黑漆描金方壶,最终以448万元成交。据他介绍,明末清初的紫砂制作工艺水准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是最高的。
而这个紫泥黑漆描金方壶,属于宫廷器,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而在现今的拍卖市场里,通过市场运作,很多年代较近的紫砂作品却能拍出三四百万的价格,照此看来,公认的老紫砂精品的内在价值还有待开发,其升值潜力颇大。
老紫砂的收藏,最考验一个人的眼力和智慧,不是光有钱就能胜任的。人们可以花个几万元买个大开门来喝茶,但是,想做老紫砂投资,则需要很深的阅历,同时也需要很好的眼力才行。
紫砂壶收藏的四个不盲目
追求增值不盲目
玩壶藏壶以寻乐养身、增加学识为好,如为增值求利,需得小心从事,不受误导“听故事”。紫砂壶鉴定真伪比字画都难,特别是“老壶”更难,就算是一等陶瓷鉴定专家,鉴定陶瓷不会失误,而鉴定紫砂壶就较难认证。
真正的名作老壶和当代名家作品都是艺术风格、制作特点和印章而定真伪。再论经济价位,真货好价,假货无值。
追求名家不盲目
现时社会盛行“包装,炒作”二词,故名家诸多,有自封的,有攻关搞来的,有跨行业异地发证,职称级别与专业水平不符,名家之多真假浑杂,需藏家壶友慎之行事。
追求制法不盲目
随着社会前进,生产发展,技术工具改革,紫砂传统制作技术与历代相比,整体制作技艺进了一大步,也有时代特征。
由于紫砂材质具有可塑造性好和透气性好,宜用手工按人的理念和想象能制作各式壶形。表面不用任何遮掩,一切效果全有艺人用双手表现出来。
按技艺的高低作品艺术效果会有差异。所以紫砂壶分类,是按艺术涵量和制作水品的高低而定的。约分三类希少的收藏艺术品、适量的玩赏特艺品、批量的日用工艺品。
追求泥料不盲目
紫砂泥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所能为的,有些不懂泥料的人吹嘘自己的泥料是祖上传下的百年老泥,这是说故事。
紫砂原矿泥主要有红泥,紫泥,绿泥三种原色泥。如适量加入氧化铁,氧化钴,氧化锰等金属氧化物(不是化工色素),或经调和炼制成“五色土”,再由高温1200℃左右烧制固化成紫砂器,对人体绝无危害。
结语:上面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关于紫砂壶鉴定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多了解。小编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对紫砂壶能有个清晰的认识,紫砂壶收藏前一定要了解这些哦,希望这些知识能帮助到大家哦!最后,小编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哦!
紫砂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了,很多人对它有着特殊的情谊,于是看到有好的紫砂壶都会购买收藏,但你知道这些是不是真品呢,是不是优质的呢?我们该如果来鉴别它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些紫砂壶鉴别方法吧。
紫砂壶六步鉴定法
一看
真紫砂壶的纹理清新、圆润,视觉有亚光的效果,有众多分布均匀的细小类似金属光泽的颗粒(紫砂颗粒)。有的手工壶内壁,有从中心圆点向四周的放射状线,属于加工工艺过程中形成的。用普通陶土仿冒的紫砂壶色泽暗淡,而且很少有光彩,内壁也没有放射状线(这叫“推墙刮底”工艺)。正品紫砂壶除了壶底款,盖款,还有把款的印章。
二摸
真紫砂壶摸上去的手感细腻但不打滑,假紫砂壶手感粗糙,或者打滑;例如普通陶土的手感粗糙,瓷器的手感初摸打滑,如果稍用力按压摩擦就手感发涩。这是由于分子结构不同的表现。
三转
转动壶盖,真紫砂壶的壶盖转动灵活流畅,并发出轻微“丝丝”或者“沙沙”的悦耳的声音,陶土的假“紫砂壶”则发出沉闷的“哧啦哧啦”声音。瓷器转动的时
候手感发涩。这些区别都和第二条所说的分子物理结构原因一样。
四听
用盖子轻敲壶体,尽管有人不赞成这么做,但是这点非常有效。真紫砂壶敲击的声音清脆悦耳,声音短暂,敲击结束声音立刻停止;普通陶土的假紫砂壶,敲击声音沉闷浑厚短暂;瓷器敲击的声音比紫砂的更加清脆有点像金属撞击的声音,一般人不好区分。但是有一点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是,瓷器的声音波长明显,敲击结束后,声音仍然持续数毫秒,而真紫砂是立刻停止。
五证书
一般正品的紫砂壶都有制作者的手写证书,证书通常为宣纸,毛笔书写,书法俊秀,这是因为,书法是一个好的工艺师的必修课,好紫砂壶的增值更多体现在书法和绘画的技艺上,加盖印章。印章的落款与紫砂壶底的落款一致。
六试水
水浇在真紫砂壶上面,不会形成明显的水珠,水是比较均匀的一片,然后没多久就逐渐被紫砂吸收。这个与紫砂多孔的物理结构有关,紫砂具有2%的吸水性。但是水浇在陶土的假紫砂和瓷器上面,都是明显隆起的水珠滞留,直到最后风干。
有许多追求收藏紫砂老壶,那么大家知道紫砂壶鉴定有什么方法吗?如何鉴定紫砂老壶的年代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紫砂壶鉴定方法,告诉大家相关的紫砂壶收藏技巧与原则,对紫砂壶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看看吧。
紫砂壶鉴定
想要收藏紫砂老壶,首先我们要了解到底这个紫砂是哪个年代的,明代的紫砂壶造型多以方形、圆形、筋囊式为主,线条简约,壶体偏大,平实质朴。清代初期的紫砂壶造型与瓷器一样,出现了专供宫廷皇家使用的精雕细琢的宫廷壶,多以自然形与几何形为主。另有一些民间实用型壶类,壶形小,流短,小耳柄,形制小巧玲珑。清末及民国初期的紫砂壶造型款式增多,附加装饰也增多,以仿古代名家为主,在形制上没有多少创新。
其实紫砂壶的泥料是不平整的,紫砂器的胎质具体的说就是砂料。不同时期的砂料有着不同的砂质,而不同的砂质呈色肌理都是不尽相同的。明代紫砂使用的砂料内含颗粒状粗砂,给人的感觉是粗糙的,这是当时的炼砂淘洗技术相对落后而造成的。
据有关资料表明,明代紫砂泥料的目数为20-30目,清中期为50-60目,近现代为100-120目。目数低,颗粒粗,孔隙度大,用手指弹击,声音沙哑、发闷。明代的砂壶由于多是墓葬出土物,胎体吸收了地下的水气,表面失光。清代砂料细腻润泽,也显示出古朴的意趣。由于经常把玩摩擦,久而久之,会有一层光亮面,如同古代硬木家具,年代久远自然而然地产生光亮面一样。
创制砂壶的成型工艺,各个阶段都有不同之处。这些外在的因素也就成为我们今天断代的凭据之一。
明代创始期的壶是以手捏制为主,壶内胎往往有掏空时捏按的指纹。晚明时时大彬创制了木模制壶方法,壶内壁不见指纹,而略留用竹刀刮削的痕迹。在柄与壶身、流与壶身相接处往往比较粗糙,有时为美化接痕而贴上柿蒂形泥片而成为最早的附加装饰。盖与钮的相接处有时也会这样处理。
由于明代不单独烧壶,仅将壶放在窑中套烧,常有缸瓮飞洒的釉泪沾在壶体表面。有的砂壶还因受火的原因凸起气泡,使表面凸凹不平,内壁薄厚不一。很多情况下由于温度不够,砂壶不能完全烧结,故胎质较为疏松。
清代的紫砂壶一般采用打泥片,再捋泥片镶接而成,所以壶胎厚薄均匀,制作精细。也有制壶大家仍然坚持以手捏制为主,技艺炉火纯青,一般匠人不能望其项背。近现代采用注浆成型,壶身略加修饰就极为光润,细如膏泥,干脆而不润泽,里外极规整,手感极轻。注浆成型的紫砂壶需用较多的黏性土掺和砂泥,实际上紫砂的比例已经很小了,从严格意义上讲,它不具有任何艺术性,充其量是黏土与砂泥的混合物。
老紫砂:更加考验人的眼力
老紫砂是指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作品。当时,大陆把玩老紫砂的藏家还颇少,大部分需求则来自于台湾,李长平就是其中之一。随着台湾经济的放缓,大陆的老紫砂处于滞销状态,这是一个可乘之机,他不停的在地摊、鬼市、文物商店等地寻找,终于被他找到满满一博物馆的老紫砂。随着老紫砂被大众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本就存量稀缺的老紫砂更是难觅踪迹。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普通文物市场里流传的老紫砂90%都是仿品。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