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胶泥艺术佼佼者——张海平作品鉴赏
【人物介绍】
张海平,1963年生于陶都宜兴,毕业于江苏省宜兴轻工业学校,进修于南京艺术学院。他师从于享有“制壶魔术师”之称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先生,自1994年起人尧臣大师工作室“醉陶居”的特别助理。恩师的厚爱及悉心指导、海平的虚心好学、刻苦钻研,使他不仅拥有娴熟、扎实的紫砂功底,更传承了吕氏胶泥精湛而独特的紫砂装饰技艺。2002年独立创办“天宝斋”紫砂艺术创作室。
海平的紫砂作品形神兼备,并能在空间艺术中展现出简秀、典雅、古朴、含蓄的意境之美,2006年国家邮政局以张海平作品为图片内容发行紫砂题材的明信片。2009年他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优秀工艺美术家,作品入选新中国国礼。
紫砂胶泥,意境设计
紫砂胶泥,是当代工艺大师吕尧臣首创的一种紫砂装饰手法,是用两种或几种不同颜色的紫砂泥绞合而成的一种装饰制作方法。
其装饰、设计、制作方法、装饰效果在于材质的统一,富于变化,在视觉上有很强的冲击力,使紫砂壶产生魔术般的装饰效果。在图案和装饰题材以及创意的设计上强调自然天成,使画面产生似与不似之间的抽象效果。
紫砂胶泥的意境、设计、制作,强调作者要有深厚的生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更要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和艺术素养,使之产生的装饰效果才能在视觉里产生自然天成、天人合一、丰富多变的效果,在触觉上与器物产生浑然一体的肌理效果,丝毫不破坏器物的外形,真正使装饰设计和造型设计融为一体,成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一、胶泥的设计制作
紫砂胶泥是用不同颜色泥料的色相与色度进行调配,色泥的形状与比例的不同,其相互关系与整体的处理、局部的运用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也就不同。选择不同颜色的胶泥,特别要注重把握两种或两种以上泥料颜色之间的差距不能太相近,同时又不能太大,要在色相的色度的变化中寻求对比和谐,协调统一。
紫砂胶泥是利用泥料颜色的色差,形成自然的纹理变化,从而产生出的一种意趣,并给人美好联想和视觉上的愉悦。这种愉悦的效果,产生出的装饰效果是自然的、原始的、切忌呆板、做作、要顺其自然,即所谓的自然天成、天人合一,这样才会使人感到愉悦的自然之美。
紫砂胶泥是装饰艺术的一种手段,是满足创作设计立意的一种方法。胶泥艺术所产生的丰富多姿的艺术效果和别致的艺术韵味,营造出别具风味的诗意,飘逸清淡的艺术清趣,为我们的创作设计营造了紫砂胶泥艺术的源泉。以件件传神的胶泥壶作品,使人感到畅快、舒展、轻松、愉悦、事实上,在设计构思和工艺处理上,要做出一件上佳的胶泥作品,是破费心思的,有时失败多于成功。这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在反复实践、不断总结中,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二、紫砂胶泥的意境设计
意境是中国传统书画、诗歌抒情、艺术理论中源远流长、涵义丰富,在于核心地位的美学范畴,是抒发感情,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哲人王国维曾经把意境分为两类: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他说:有自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与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白石写景之作:“二十四桥乃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格韵高绝,如雾里看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久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如此写境,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其意境设计的营造,才能充满浪漫情感和激情。
三、紫砂胶泥意境设计案例
(一)紫砂胶泥壶的创作,不是技艺的展现与堆砌,而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赋天趣于自然,蕴情韵于有形,方非一式,圆不相同,尧臣大师设计制作的“小石冷泉”壶,是由一壶四杯组成,该壶大胆地突破传统款式,似方非方,似圆非圆,宛如被急流冲刷了千年万载的天然卵石,另观者似见“清泉石上流,疑有溪声耳边来”,“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面对此壶,便有望石闻泉的艺术效果,与齐白石的晚年代表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诗情的意会、灵感的展现,达到了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紫砂胶泥意境设计的艺术创作不仅要做到一大观小,而且能小中见大。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情境交融的造型,使得形有尽而意无穷,使传统虚实相生的紫砂壶,体现出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表达出作者丰富的艺术想象和艺术意境。这就是紫砂胶泥意境之美。
免责条款:本文为企业宣传商业资讯,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凤凰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