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陈曼生与曼生壶的关系

  • 日期:2015-01-21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曼生壶的书法及镌刻技法也为后开创了新的风范,例如壶铭的章法是因壶而异,稍高的壶身上作由上而下由右至左的排到;而在扁形的壶身上则作品横向顺时针方向排列,并根据壶身不同肌理采用不同的刀法及进刀的深浅,可见曼生壶在造型及文化涵养方面对后世人留下了多宝贵的经验,这些对后世紫砂壶的发展都起到了至观重要的作用。

 砂陶艺发展史上,明清两代的文人曾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据现存实物及文献记载,明清两代文人以各种形式参与紫砂陶艺活动者达百余人之多。除了以他们的名号来定制茗壶,也有请紫砂名家到家中按照自己的要求制壶,更多的写诗词歌赋来赞颂宜兴紫砂壶的独特功能和精湛制壶技艺。直接在与壶形设计并刻写壶铭的陈鸿寿便是其中一位,由他及其幕僚设计壶形并刻写的铭文这类茶壶,形成了集壶艺、文学、书法及篆刻于一体的文人壶风格,世称“曼生壶”。

  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老曼、曼寿、曼公、别称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种榆仙客、种榆道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活在乾隆、嘉庆年间。为“西泠八家”之一,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也颇具文人的多愁与敏感。

  陈曼生直接参与紫砂壶的设计与制作,这样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来改变紫砂壶的面貌,也让紫砂恢复原有的淳朴古雅以及高雅脱俗的的风格,且陈曼生凭借紫砂在学术上的造诣及政治上的行政地位,将紫砂茗壶的创新推向另一个高峰。当然需特别指出的是陈曼生发现并依靠了紫砂良工杨彭年兄妹,才能将他的艺术主张得以实现。从现在看到的曼生壶上可以看到文人与工匠之间的如何的配合默契、珠联璧合的。且陈曼生的一些幕僚都是一群博学多才的书画家、金石篆刻家,有着全面的文学艺术修养以及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他们设计的壶形及撰刻的壶铭具有极高的美学成就和文化价值。

  曼生壶造型洗练简洁,绝大多数是几何形造型,造型形象来源很广泛,大部分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类是借古代铜器、汉砖汉瓦的造型,如以铜镜造型主题的“镜瓦壶”,借鉴铜制水壶形设计的“石铫壶”,受汉砖汉瓦启发设计的“飞鸿延寿壶”、“瓦当壶”、“砖方壶”等等。第二类来源于生活中的实用器皿,如“合斗壶”、“柱础壶”、“井栏壶”、“合欢壶”等,第三类是将动植物形象作高度提练成壶形,如“匏瓜壶”、“葫芦壶”、“天鸡壶”等,第四类是按照造型法则设计的几何形造型,如“古春壶”、“汲直壶”、“春胜壶”等,陈曼生还根据不同的壶形,分别采用不同肌理及泥料,以增强其艺术效果。曼生壶的泥色和肌理有天青、黯肝、朱砂、调砂等。

  曼生壶造型虽然来源于各种形态,但其设计造型首先重实用功能,当然更能从壶形上处处见到文人的和雅趣。特别是壶形及壶铭是整体设计的,就更增加了曼生壶的文学意蕴和回味性:如月缺月圆本是自然景观中常见的现象,陈曼生设计为壶形“却月壶”,并撰壶铭“月满则亏,置之座右,以我为规”,劝说人们为人处世一定要谦虚行事。以汉延年瓦当为壶形,其壶铭“不求其全,乃能延年,钦之甘泉”,则是要人们凡事不能求全责备,这些都显示了文人们的机智巧思和安身立命的一些主张。

  曼生壶的书法及镌刻技法也为后开创了新的风范,例如壶铭的章法是因壶而异,稍高的壶身上作由上而下由右至左的排到;而在扁形的壶身上则作品横向顺时针方向排列,并根据壶身不同肌理采用不同的刀法及进刀的深浅,可见曼生壶在造型及文化涵养方面对后世人留下了多宝贵的经验,这些对后世紫砂壶的发展都起到了至观重要的作用。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