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壶艺英杰 研高黄自英作品欣赏

  • 日期:2014-05-04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崇尚自然”是黄自英的创作法则。应该说,“自然”这个概念在紫砂圈里,黄自英绝不是第一个,也一定不会是最后一个提出的人。因为紫砂本来就来自于自然,当然就要回复其自然的本性。但黄自英是把“自然”当成紫砂的生命和灵魂来创作,他认为,一个紫砂作品失去自然的风骨的时候,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研高 黄自英 闻鸡煮铭

紫砂是个万物可容的物件儿。“一壶了却千般累,月白风清万里同。”什么能够了却“千般累”?是一壶清风明月,还是一壶气定神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和答案。但假如是“一壶落英”呢?那种初开花朵的灿烂、明丽、活泼和恬淡,是不是会有一种令人胸臆顿开、超然物外的感受?

崇尚自然的法则

“崇尚自然”是黄自英的创作法则。应该说,“自然”这个概念在紫砂圈里,黄自英绝不是第一个,也一定不会是最后一个提出的人。因为紫砂本来就来自于自然,当然就要回复其自然的本性。但黄自英是把“自然”当成紫砂的生命和灵魂来创作,他认为,一个紫砂作品失去自然的风骨的时候,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但是,紫砂作为一种陶土,它的自然并不一定就是“土”、呆板、笨拙。泥土里可以生长出美丽的花朵、参天的竹林,甚至可以孕育无限的生命,所以它的自然应该是充满生命的,色彩斑斓的,甚至是隐隐透着淡淡的香味的。正是因为有这样独特的想法,当别人的壶里容天容地容世界的时候,黄自英的紫砂里只有一壶落英缤纷。一壶落英,是“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然,也是“望天上云卷云舒”的超然,更是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

黄自英在自己的作品“大龙蛋”上刻有“几静双钩摹古帖,瓮香小啜试新茶”。真的是“一壶了却千般累”,生活本来就可以这么自然和简单。

研高 黄自英 大竹提

君子气质“大竹提”

品茶品心境,赏壶赏格调。古来,紫砂就是怡情寄性之物,许多文人墨客以壶言志,成就了独特的紫砂文化。也因此,象征着君子气节的竹,每每被文人咏叹,也每每成为紫砂等艺术作品的创作题材。

对于竹子,黄自英有着自己的独特感受。“大竹提壶”就是他在探索过程中的一件新作。紫砂与竹的结合,早已有之,其中也不乏名家之作。“大竹提壶”的设计汲取了名家以竹为题材的紫砂壶造型处理的精华,大胆地采取更接近于竹的自然形态的结构为基本造型,整壶取自一节竹段,以竹节造型为壶体,壶身向上留前宽后窄两片竹爿以做提梁之用,前片梁苍劲挺拔,后片梁模仿竹爿熏烤弯曲,插入前片梁形成提梁,前后连接之工法以两个竹钉铆合,整个提梁刚劲挺拔,弧度圆润丰满。提梁所形成的虚空间与壶身的实体比例协调,打破了通常以讲究对称、均匀的装饰手法,突出了作品的艺术变化,增强了拟竹的刚劲、虚心的艺术效果。“大竹提壶”将竹子的纹路和肌理成功地运用到紫砂工艺中。壶身正面镌刻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背面与诗句呼应,几块山石,几根竹枝。让人在欣赏壶艺、书法、绘画艺术的同时,品味虚心有节、豪情万丈的大写意。

研高 黄自英 金鸡纳福

从不简单地复制

中国的民间智慧是黄自英的另一个灵感宝库,他常常从中汲取营养,丰富创作题材。“金鸡纳福”就是这样一件来自于民间传统文化题材的作品,壶型伸展有度,线条流畅有力。以鸡头为壶嘴,鸡尾装饰壶把,壶身中间以一圈蝙蝠雕刻图为饰,雕刻精美细致,别有意趣,寓意福慧双修。

“我的作品总得要有自己的思想在里面。”黄自英,这位鲍志强大师的高徒,一贯以自主创作能力高于常人而著称。他的作品融百家之长,见自家风骨。一把仿古、一把龙蛋总有独到之处。黄自英擅长光素器,他自行设计制作的器型与自己的陶刻艺术总是能相得益彰,独出心裁。在他看来,宜兴紫砂以其古朴、淡雅的独特风格而闻名于世。经过几百年的继承与发展,紫砂壶的造型有了不断的创新,其装饰手段也是与时俱进。好的紫砂壶,在于将壶泥、壶型、壶款、壶章、题铭、绘画、书法、雕塑、篆刻诸艺术共融于一壶,这也是他创作的一个目标。

黄自英创作从来不会简单地复制,没有好构思,宁可不做。因此,他的创作量一年有时候都达不到两件,但是他仍然保持“宁缺毋滥”的心态,为自己的艺术理想坚持着。

研高 黄自英 秦钟

黄自英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委员

自号乐羽斋陶人。1956年生于江苏宜兴, 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鲍志强学习紫砂陶刻艺术,1993年又随曹婉芬学习紫砂成型工艺。

作品以自行设计成型制作和自行设计陶刻装饰为独特风格,曾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展奖项。 

●1994年  作品“大竹提壶”获全国第五届陶瓷艺术设计创作评比三等奖;

●1996年  作品“百寿挂盘”获江苏省陶瓷艺术新品展评三等奖。“金鸡纳福”壶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2009年  “和鸣”壶在“朝中陶瓷百人展”评比获金奖;

●2009年  “容天”壶被韩国陶瓷文化博物馆收藏。

研高 黄自英 咏梅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