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宜兴紫砂的艺术价值

  • 日期:2013-07-08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这把石瓢壶是顾景舟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作品,壶形简朴大度、气宇昂然,壶体温雅玉润,制作周正严谨。而它的价值显然不仅这些壶内因素,更多的则是丰富的壶外因素。

顾景舟制吴湖帆画戴项明收藏之相明石瓢

2010年5月16是紫砂艺术界值得记忆的日子,由已故紫砂艺术泰斗顾景舟大师制作、已故国画大师吴湖帆亲笔书画的紫砂壶作品“石瓢壶”创出了1232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成为宜兴历史上继徐悲鸿、吴冠中两位大师的作品后又一过千万的艺术品,为紫砂艺术的价值认识树立了全新的标杆,艺术界、收藏界对紫砂艺术的内在价值和市场空间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使得多位收藏家以千万的巨价争购这把“景舟石瓢壶”呢?
  这把石瓢壶是顾景舟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作品,壶形简朴大度、气宇昂然,壶体温雅玉润,制作周正严谨。而它的价值显然不仅这些壶内因素,更多的则是丰富的壶外因素。
  石瓢壶型是传统最经典的造型之一,也是具文人精神的传统紫砂器型之一。石瓢壶最早有清朝“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创作,陈曼生在儒学思想影响下,逐步从苏东坡的“石铫”演变到最后成熟的石瓢壶。北宋年间,大文豪苏东坡在宜兴蜀山脚下亲自参与设计制作了便于随身携带的“东坡提梁壶”,东坡诗中有记:“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曼公延续着东坡的文人思想,从“石铫壶”演变到“提梁石飘壶”再到最后成熟的“石瓢壶”。为什么取名“石瓢”呢?《论语。雍也》中有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自古文人敬圣贤,曼公则将贤人品格融入砂壶成为经典。其后历代制壶名手乃至当代名家大师都喜欢制作“石瓢”。

顾景舟鹧鸪提梁

  顾景舟自幼天资聪慧,家传壶艺,20岁时已于名手之列。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后,二十多岁的顾景舟应邀到上海仿古作陶,其间有机会见识诸多历代名作,技艺大进。更有机会结识一批如吴湖帆、江寒汀、来楚生、唐云等书画大家,视野大开,自身也熏染了更多的文人气息。然在战火连年的时代,无论是顾景舟这样的艺人还是如吴湖帆、江寒汀这样的文人自然生活得不会轻松,但他们也希望自己能象孔子的弟子颜回那样一瓢在手,乐而忘忧。于是在铁画轩的老板戴相明的牵头下,由顾景舟制作五把瓢壶,吴湖帆字画,再由顾景舟镌刻,顾景舟、吴湖帆、江寒汀、唐云、戴相明各得一把。而选作石瓢壶正是包容了那个时代、那群文人们的情感和他们对快乐、对自由的期望……其后的数十年,顾景舟用毕生的精力对数百年的紫砂艺术发展史进行梳理,成为当代紫砂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品让人们充分领略了紫砂之精神、气质、神韵,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峰,成为紫砂界公认的一代宗师、壶艺泰斗,为紫砂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已故著名艺术大师亚明先生在世时曾经有评:“紫砂自明正德至今五百余年,高手不过十余人。顾兄景舟当为近代大师。顾壶可见华夏之哲学精神、文学气息、绘画神韵”。吴湖帆作为一位集绘画、鉴赏、收藏于一身的人物,在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吴湖帆是一位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远超出他作为一名山水画家的意义的重要画家。

顾景舟雨露天星壶

  今天人们来看这把“石瓢壶”时,壶虽然还是六十多年前的那把壶,而顾景舟已经不是当年的年轻陶手。人们对这把壶的价值认识,已不仅仅是一把泡茶的砂壶,更是把对壶艺泰斗和国画大家的敬仰之意也融入壶中!
  由此,我们在对一件紫砂作品做价值评判时,如果只是当作一件实用品或把玩的工艺品时,只要从作品的工艺性和实用性来做鉴别,通常是看作品的用料是否恰当、造型是否满意、制作工艺是否精到、烧成火候是否合适、使用把玩是否得心应手等;如果是一件既是实用又作艺术收藏的作品,那在注重作品的工艺性、实用性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关注作品所包含的综合文化元素,关注作者的综合信息,包括作者自身的艺术学养、造诣以及作者创作此件作品的主观思想乃至作者的艺德品格和社会影响。或者说:作品自身的品质只构成作品的价值基础,作者的综合学养和艺德品格及社会影响才是构成作品价值的决定因素!

顾景舟供春壶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