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彬款梨皮提梁壶
全壶通高20.5厘米,口径9.4厘米,底径13厘米。
制作年代为晚明。该壶外观大气,雍深古朴,具有早期紫砂壶雄浑大度的气质,亦是时大彬早期作品。紫泥调砂。壶胎外层有黄色细砂粒,俗称“梨皮”,器身呈现金星点,如撒金般闪闪生辉。盖里有阴刻“大彬”二字楷书款和藏壶者之“天香阁”阴文篆书小古印,是时大彬传世壶中精美的一件杰作。
时大彬(1573~1648年),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江苏宜兴人,是著名的明代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之子。他精选紫砂泥调配成各种泥色制壶,一脱尘俗,不务妍媚,朴雅坚致。风格优雅悦目,流畅灵活。相传他的早期作品多模仿供春大壶,后根据文人饮茶习尚改制小壶,并落款制作年月,被推崇为壶艺正宗。
壶通高11.2厘米,口径3.3厘米,底径51厘米。
陈鸣远(1622~1735年),宜兴人,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是制作精品文玩成就很高的名手。他出生于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作品在仿生方面造诣最深。
通高13厘米,口径5.9厘米,底径6.5厘米。
4、陈荫千款竹节提梁壶
通高15.3厘米,口径6.6~7.5厘米,底径9.6~10.2厘米。
清代制壶。竹节提梁壶是紫砂壶众多壶式中的传统题材,亦是经典壶式。该壶以壶嘴、提梁、盖钮为竹节造型,衬托整壶竹节要素。陈荫千将壶艺与文人情趣融为一体,明丽高雅。该壶是仿生壶中一件精巧的佳作。壶底钤篆书阳文“陈荫千制”方印。
陈荫千,清代乾隆时期宜兴紫砂名工,生卒年不详。工治砂壶,造型庄重,质朴大方,制作精良。
5、华凤翔款炉钧釉高身方壶
通高21.8厘米,口径8.9~10厘米,底径12.3~13.3厘米。
通高7.1厘米,口径6.3厘米,底径7厘米。
惠孟臣,明代天启到清代康熙年间荆溪人,壶艺出众,独树一帜,作品以小壶居多。且善于配制多种调砂泥,有白砂、紫砂、朱砂等,其中以朱紫者多,白砂者少。所制壶式有圆有扁,有高身、平肩、梨形、鼓腹、圆腹、扇形等,尤以所制梨形壶具影响。孟臣小壶享誉世间,后紫砂艺人作小壶多有追思其款现象,此壶应是一例。
通高7厘,口径6.1厘米,底径11.8厘米。
陈鸿寿(1768~1822年),字子恭,号曼生,又号曼寿、种榆道人、曼公、曼龚、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等,浙江杭州人。四体书都很精绝,篆刻学丁敬、黄易,而刀法的运用更为大胆,曾与宜兴茶具制作名家杨彭年等合作,仿古出新。这种名为“曼生壶”的茶具,一直被紫砂收藏家视为珍品。
通高7.7厘米,口径7.4厘米,底径13厘米。
黄玉麟(1842~1914年),清末制壶名家,为邵大亨之后又一重要的制壶大家。他所制紫砂壶选泥讲究,作品莹洁圆润,精巧雅致,灵妙天然。黄玉麟最让人津津乐道之事是他曾经被金石收藏家吴大澂请入家中制壶,因借鉴吴所藏古代铜、陶器藏品的艺术风格,壶艺大增,留下了“供春壶”等佳作传世。
9、寿珍款扁石壶
通高5.5厘米,口径7.4厘米,底径8.5厘米。
程寿珍,清咸丰至民国初期宜兴人,为近代制壶名匠,是一位多产的壶艺名家。其制壶用料精细,做工考究,所制之壶造型简朴厚重,以“掇球壶”名气最大。
10、裴石民制松段壶
通高10.6厘米,口径6~8.2厘米,底径11.5~9.8厘米。
裴石民(1892~1976年),原名裴云庆,又名裴德铭,宜兴蜀山人。著名紫砂艺人,擅制仿古紫砂器,颇负盛名。长于水丞、杯盘、炉鼎等器制作,所制紫砂器造型典雅别致,具有青铜器敦厚稳重之特点,尤以仿真果品最佳,有“陈鸣远第二”之美誉。
11、王寅春制绿泥半菊壶
通高7.7厘米,口径6.8厘米 ,底径12.6厘米。
王寅春(1897~1977年),宜兴紫砂名艺人,筋纹器巨匠,一代宗师。13岁即拜赵松亭为先生,在其陶坊随金阿寿学艺。20世纪20年代后,所制朱泥水平系列壶以胎薄轻巧而出名。30年代至上海作仿古器,1954年参加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江苏省政府任命其为技术辅导,带徒50余人,高徒何道洪、王石耕、周桂珍、张洪华、高洪英等随后都成为有名的紫砂艺人。60年代多次承制国家礼品,为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