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水茶禅 聊玩通透
青年紫砂艺术家范泽锋,为雅集制作了60把紫砂壶。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
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
第八届文博会前夕,4月30日下午,骤雨初歇,一个关于紫砂壶的雅集在深圳园博园听香苑慈善艺术馆如期举行。与会的嘉宾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韩国学者朴贤、美籍画家丁虹,宜兴陶瓷协会会长史俊棠,香港茶人叶荣枝,青年紫砂艺术家范泽锋,深圳跨界设计师张达利,香港音乐人李戈等。嘉宾们边品茶,边欣赏着范泽锋紫砂艺术作品展(他制作的60把颇具禅艺的紫砂壶其中部分将用于认拍,善款将用于深圳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各抒己见,围绕紫砂壶文化碰撞出不少思想的火花。
懂得舍得的净土
王鲁湘:上天给我们安排这么一种材料,在太湖边上。到了宋明之间,有了这样一种用茶的叶子直接炒制的饮茶方式。新形态出现以后,宜兴的艺人发现了这种土,而且用它做壶,来饮叶子状态的茶叶。就好像是天时、地利、人和各种要素在公元15世纪的时候,机缘际会凑到了太湖边上。这不是人的安排,中间确实有神秘性,这才是后来我们“爱”死了这个小小的叶子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范泽锋:学壶做壶有很大的包容心,能把茶、水、禅都包容进去,可以把中国文化整体包容进去。紫砂泥也是一种特殊的材质,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懂得舍得的净土”,有所舍才有所得,这也印证了俗话说的养壶道理,它只有能舍,才能吸收茶里面的精华如茶油和色素,使壶更加精美。
史俊棠:能够做茶壶的材料非常多,但是所有材质做的茶壶,在实际应用中,大家觉得紫砂壶最好。这说明什么问题?第一,它很古朴,颗粒结构、弹性结构和其他的材质都不一样,做成陶器后,透气性很强,又不漏水。其次,它的胎很薄,但又不烫手。第三,看上去有砂质感,摸上去又很光滑。所以明代紫砂茶壶问世后,得到了文人墨客的高度赞赏,把它推到很高的位置。
我的理解,所有民间工艺、民间艺术都带有一点点神秘性,有些东西可能不是只用科学能揭示清楚的。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正在向联合国申遗。
“素面”的人文之美
王鲁湘:紫砂从普通茶具,最后变成一个中国各种文化集一身的载体,除了紫砂艺人功不可没外,当时文人雅士在整个过程的介入,起了很大作用。
叶荣枝:紫砂壶发展有一个重要的秘密,是有很多文人在参谋,因为文人能够悟出紫砂本身自性清净、自性满足的特性。紫砂壶的土性,最能发出茶的真香。古代的陶器,在明代那个时候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即使是陶器也上了釉,都有一层东西在外面,作为一种装饰或者是作为实用功能存在,只有紫砂土还是以本来面目示人。
鲍志强:从范泽锋60把壶当中,能看出他跨出了一大步,就是把传统的理念继承过来,把禅学文化带到他的作品中去。他的设计并不是随意拼凑起来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同样的造型,比如僧帽的变化、莲花的变化,都运用到紫砂壶上来,画龙点睛,提升了壶的美感和艺术含量。
史俊棠:现在讲紫砂有多种美,第一是材质美,第二是造型美,第三是工艺美,第四是实用美。我领悟到,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实际上还有一个人文精神在里面,有人文美在里面。
“传统”其实很神圣
朴贤:东亚文化中相同的多,不相同的地方也多。日本的茶道,是精气神当中“神”的部分,跟他们的宗教文化相通,很复杂,不能轻易进入他们的茶文化领域,因为太重视精气神当中的“神”。韩国的茶文化是重视“气”,茶道不是喝茶的茶,茶是“慢”的意思,“礼”是空的意思。中国的茶文化很重视精气神当中的“精”。
王鲁湘: 朴贤的话其实启发我想起了中国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所说的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器不二,就是道在器中。今天范泽锋呈现的这些壶,就体现出了这种文化精神和生活态度。禅宗亦如是,把精神的极高修炼和日常生活并不分别,是一体的。
丁虹:面前的紫砂壶非常传统,但同时又有现代感,这对于搞艺术的人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这里面牵扯到一个传承问题。在我看来,传承有两类,一类是传统,还有一类是习惯,但很多人把习惯当做传统来传承。
王鲁湘:什么叫传承?把这两个字分开,传是一个时间轴,只有能传下来、传下去的东西,才能进入传统。什么叫统?统是一个空间概念,只有在某一个范围之内,或者在一个地域之内,或者在一个国家之内,能够统起来的东西,才能进入传统。所以,我们不要轻易说一个东西太传统,也不要轻易说,这不过就是一个传统的东西。我们要想想传统这两个字,它其实很神圣。
社会结构决定需求
张达利:我在思考,为什么非常悠久、非常有影响的紫砂壶,没有把它上升到一个品牌的国际化战略范畴。
王鲁湘:这提出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就是我们中国的很多工艺品,包括紫砂壶在内,历史悠久,却在进入现代后没有产生世界性的品牌。我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需求产生供给这样一个经济学的原理。比如景德镇从元代后,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超一流的瓷都,产生这么多精美的瓷器,一个原因就是有一个特殊的需求阶层皇室。皇室超乎寻常的需求,产生了景德镇超乎寻常的瓷器。紫砂也是,由于江浙一带饮茶文人的特殊需求,所以产生了宜兴的非常文气的紫砂艺术。
英国瓷器兴起,是因为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它的社会并没有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保留了皇室和贵族阶层存在,这个圈子的特殊需求和不计成本的投入,才使得他们的瓷器后来居上。与此相反,中国把特殊的阶层消灭掉了,都成了平民,所以我们只有普通的瓷罐子、瓷碗,景德镇一蹶不振。如果不是改革开放30年重新又产生了一个比较富有的阶层,而且这个阶层完成了自己的财富积累以后,也在开始学着要做优雅的人,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社会变化,大家想一想,宜兴的紫砂壶会有今天的局面吗?所以很多的变迁,我想首先是社会结构造成的。
史俊棠:生下来就喝冰水的人,他怎么爱喝茶?不爱喝茶的人,他怎么会爱茶壶?这是一个问题。欧美人对中国紫砂壶的人文价值、工艺价值和功能价值不易认可。所以这还是生活方式决定的。
我到美国拜访了一个最大的茶具收藏家,收了各种材质的茶壶17000把,其中能够用的就是几把宜兴的紫砂壶,其他的都是观赏的艺术品。紫砂壶,现在不管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还是韩国,基本上还是围绕着华人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