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是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陶瓷艺术,所谓“一盏一世界”。建盏的釉,在1300多度高温烧制的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的高低和气氛的变化,釉水会变幻出各种自然奇特的花纹,演变出丰富的层次与色彩,即为我们所熟知的“窑变”。而结晶釉多彩的窑变纹理,也正是建盏的迷人之处。本期,让我们走进建盏的六大经典釉色——黑釉、兔毫釉、油滴釉、鹧鸪斑釉、曜变釉、杂色釉。
一、黑釉
黑釉,即纯黑釉,表面无斑纹,是建窑较为经典的釉色。有的表面乌黑如漆,有的则是黑中泛青,也称为“绀黑釉”或“乌金釉”。
“绀黑”一词在蔡襄所著《茶录》已有记载:“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
建窑早期阶段烧制的一些黑釉盏,又称酱黑釉盏,釉料配方与成熟时期的黑釉配方有所不同,且普遍上釉偏薄,釉面呆板,或不够黑,或偏滞涩。
廖成义《乌金黑木叶盏(龙窑柴烧)》
二、兔毫釉
兔毫是建窑最为典型且产量最多的釉色,其斑纹形态是在黑色或褐色的底釉中透析出均匀细密的丝状筋脉条纹,呈放射状结晶,因形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般纤细柔长,故此得名。
宋代与饮茶有关的诗词常常称颂歌咏兔毫盏,宋徽宗所说的“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指的就是兔毫盏。多本茶书亦以建窑兔毫盏为茶盏之尊,《茶具图赞》甚至将十二种茶具之一的茶盏直接画成兔毫盏,其标志性的地位毋庸置疑。
兔毫纹的形态有长短、粗细、弯直等分别;色泽有金、银、褐等颜色,故又可细分为金兔毫、银兔毫、蓝兔毫,有金黄色、银白色等变化。不同色泽的兔毫,其结晶结构、主要成分都有所区别,分布状况亦有疏密之别。
孙建兴《柴烧兔毫》
三、油滴釉
以“油滴”来形容建盏斑纹的说法源自日本,目前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日本应永年间(1394-1427年)成书的《禅林小歌》。油滴是宋代建窑成熟时期的名贵釉色,其烧制难度颇高,在日本被称为仅次于曜变天目的第二重宝。
所谓油滴,是指在乌黑的底釉上,散布着无数具有金黄色或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斑点,故又有金油滴、银油滴之分。这种斑点多为圆形,大小不一,甚至细如针尖,形如沸腾的油滴散落而成,使人眼花缭乱。
张静《撇口油滴盏(大)》
油滴盏的烧成条件,比兔毫盏更为苛刻,窑温偏低,难以形成点状斑纹,窑温偏高,斑点又容易流成条形。宋代油滴盏的传世品、出土品都很少,完整器更是鲜见,知名的传世宋代建窑油滴盏全世界不超过20件。
陈大鹏《蓝油滴盏》
四、鹧鸪斑釉
鹧鸪盏是建窑建盏中的珍品,其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并且为宋代文人雅士所喜爱,在宋代诗词中常有记载。北宋初陶谷的《清异录》记录,“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可见建盏中,有鹧鸪斑花纹的茶盏,是无比珍贵的品种。
陈大鹏《鹧鸪斑盏》
鹧鸪鸟的羽毛为紫赤相间的条纹,外观同鹌鹑、沙鸡相似,鹧鸪斑因类似鹧鸪鸟胸前羽毛上的椭圆形斑点状花纹而得名,这种胸部散缀圆珠白点的羽毛,也正是鹧鸪所独具的风韵。
鹧鸪斑盏的工艺复杂,烧成率极低,流传下来的极少,据目前所知,极品的鹧鸪斑盏均在日本,国内罕有见到完整的鹧鸪斑盏。从建窑遗址的残片上判断,鹧鸪斑的残件数不足兔毫的十分之一。
孙福昆《黄鹧鸪斑盏》
五、曜变釉
与“油滴”一样,“曜变”一词亦来自日本。三只完整的传世宋代曜变,均藏在日本,以静嘉堂所藏的曜变盏最为出名,被称为“碗中宇宙”。此外,日本大佛次郎的建盏也被认为具有近似的曜变釉色,称为“准曜变”。
曜变,是在油滴和兔毫的基础上,温度、气氛、瓷釉反应达到极致的幻变。所以要想烧出曜变,必须先掌握兔毫和油滴的烧制技艺,只有所有环节都无懈可击,才能烧制出一件,成功概率极低,要从数十万件的建盏里才能偶然所得,珍稀非凡。
曜变盏内外,黑色釉面上呈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近似圆形的斑点,其分布并非油滴斑那样均匀,而是几个或几十个聚在一起,形成大小迥异的群落,宛如宇宙星云,各自集结,相互辉映。经光线照耀,曜变盏会呈现蓝、紫红、金黄等彩色光晕,璀璨相映,珠光闪烁,令人叹绝。
揭继荣《曜变金丝盏》
六、杂色釉
杂色釉其实并非是匠人们刻意去烧制的一种釉面,往往是意料之外所得,凡是无法归类于黑釉、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的釉色,都可归到杂色釉的范畴。
孙建兴《木叶盏》
杂色釉的品类颇为丰富,可大致细分为:柿红釉、茶叶末釉、铁锈斑釉、龟裂纹釉、灰皮釉、灰白釉等。
深红色、紫红色、红褐色等红色系为主的釉面,均可称为柿红釉;与茶叶颜色相近的黄绿、翠绿、墨绿等,都属于茶叶末釉的色系,开片的茶叶末盏表面带有细小的冰裂纹,富有别样美感,也属于杂色釉中的上品。
部分精美的杂色釉其实并不比其他釉色的建盏逊色,甚至可以说更为美观雅致。经匠人之巧手,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为建盏艺术增添了不同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