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最有干货的紫砂书籍之一, 150张图片诠释古壶之美

  • 日期:2016-09-30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 《古壶之美》是非常好的一本介绍紫砂老壶的专业书籍,书里面展示了数量可观的紫砂珍藏。但是可惜的是,在国内没有售卖,大家只能从台湾购买。从今天起小编就陆续将《古壶之美》整理成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分次跟壶友们分享。因为是将书中图片翻拍,故定不能展其全部神采,壶友们见谅~ 大彬款紫砂壶 大彬款紫砂壶 年代:明万历 宽:15公分 高:11.5公分 底款:大彬 明清之际,中国器物造型同时受传统绘画复古之

《古壶之美》是非常好的一本介绍紫砂老壶的专业书籍,书里面展示了数量可观的紫砂珍藏。但是可惜的是,在国内没有售卖,大家只能从台湾购买。从今天起小编就陆续将《古壶之美》整理成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分次跟壶友们分享。因为是将书中图片翻拍,故定不能展其全部神采,壶友们见谅~

大彬款紫砂壶

大彬款紫砂壶

年代:明万历

宽:15公分

高:11.5公分

底款:大彬

明清之际,中国器物造型同时受传统绘画复古之风影响,多以远古彩陶形制为圭臬。更多的艺师们偏爱商周青铜厚重醇厚之典型。

本件署名大彬款,其壶身造型即源自商周青铜罍器的体势,具长躯细颈、高肩敛腹的特征。仰视若君临天下,肃穆端严。作者妙手巧合三万流及耳形把与壶身呈“动”与“静”之配比,在视觉美感之外,赋予人们哲学思维的无尽探索。

铁笔钢刀的晋唐楷法镌刻,愈形增加黯色紫砂的凛然气势。

大彬款乌钢砂壶

年代:明万历

宽:14公分

高:5公分

底款:时大彬制

管状短流源于青铜盉器,刻意压扁的盘状壶身带着圈耳把,状极商铜盥手注水的匜器。《左传》“奉匜沃盥”之语,意思是执匜浇水于手洗沫,可见他的方便,所谓“器用”是也。扁平壶的设计正是这种器用哲学的最好例证。制壶人都说“砂壶,宜矮不宜高,宜圆不宜方”,这就是更深一层的所谓的“道器并用”了。

“时大彬制”四字似初唐大家储遂良孟法师碑的结体,笔笔坚实,刀刀梃健,名家所为。

君用款朱泥壶

年代:明天启

宽:11.5公分

高:6公分

底款:大明天启丁卯君用制

圆短锥形流似乎由壶身自然展出,两者浑然一体,有机成形;垂下圆耳把搭配平弧盖加钮,都适得其所,尽管粗砂大点散置其表,却不见人为的錾痕刻迹,全器朴然天成,可见匠师的心境修为。

落款处虽非同属一人,其刀法、笔法、章法一如,有若合唱共鸣,随艺匠的心法同调,整体书风在隋唐楷法之间,整契中见勃勃之生机。

无款六方朱泥壶

年代:明末

宽:12公分

高:7公分

天、下、四方谓之六方,取其通天达地,正大周延,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壶身上下都涵六顺六,吉祥安利之寓昭然若见。

作者创意来自瓜形,刻意缩短的流嘴,向下偃的圈把,侧视和俯视都充满着巧思,细细端视,可以隐约见到作者的妙手如何地任运自然,悠游在壶里壶外。

孟寅款紫砂壶

年代:清初

宽:28公分

高:19公分

底款:孟寅【椭圆章】,制【方章】

高肩细颈、执壶注水的利便,由其整体造型即刻可以通晓,不必解说。

镂空的万『卍』字形球形钮,结合三万流的龙首饰纹,耳形把的蟠龙贴粘,都显示民间信仰『双龙夺珠』的吉祥意寓。龙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是男性尊贵的象征,又是『主水之神』,能降雨祈水,求得丰收。

方圆并济的隶篆阳文印款,和龙饰的阳气,恰成乾坤合和的对照。

沈融款朱泥壶

年代:明末

宽:15.5公分

高:7.5公分

底款:遹俊阁珍藏  沈融

本件壶形前流、后尾、及若覆盖的圆肩,整器有一种水波的流动感,特别是圆耳把的部分,微微收起鱼尾状的突出飘举,鼓动着前倾的壶嘴曲流,壶身有如一叶扁舟,在泛起的水浪间吹奏着妙美的舟行曲歌。

刻款静柔的楷体,横笔极近水平,和壶身舟行的节奏有异曲同调之趣。配合着每一个字展现的笑容,扁舟一叶之乐何似天上人间。

邵元祥款紫砂

年代:明末

宽:15公分

高:6.5公分

底款:邵元祥制

三弯式流似鸡头又像羊角,应是『吉祥』的谐音合成。壶身、盖、经由大、中、小三个椭圆叠起,象征天、地、人三才,以小见大,见的是中国人的宇宙观。

当形式(器)被赋予意义(道)之后,生命的光辉才能获得彰显。中国民间艺术潜藏着中国人普遍对人文世界的有情关怀,及时是一把小壶,也是这种看似平常,用之可以明心开悟的生活大道。

钤盖的阳文篆书,布局疏朗平和,算是人文境界的另一章。

邵正来款紫砂加彩壶

年代:清初

宽:14.5公分

高:9.5公分

底款:邵正来制

蝴蝶在花间穿梭,俯仰而下的世界,尽是如锦似绣的彩影璀璨。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褐色的紫砂铺地,粉彩的蝶花倩倩,托映着这美丽天地的怀想,最适合在盛夏的午后啜饮。

款式系方正篆体、阳文深刻,别有一种沈厚凝练的实在感。

邵亨裕款紫砂壶

年代:明末

宽:12.5公分

高:7公分

底款:邵亨裕制

圆实的壶身端正而突出,微短的管状嘴流和耳形把竟使人不易发觉它的存在。

作者将形式简化到极简;只有圆弧和短捷直线,用一种极度平静且又缓慢的速度,使壶身兀立着,没有激情,没有喧哗。应是作者长期静默涵养的心境投影。

印章篆文浅刻,状似模糊,却舒秀质朴,疑是高手镌雕。

邵应周款紫砂执壶

年代:明末

宽:14公分

高:8公分

底款:邵应周制


非持古式款紫砂壶

年代:明末

宽:12.5公分

高:7公分

底款:邵亨裕制

类吉祥壶式,具圆肩细头、扁圆盖纽、流弯、正耳把等特色,唯腹部无明显收敛,显得较雍容丰腴。

底款硬笔钢刀刻书,取汉隶北海相景君碑长方形结体,瘦劲飘逸之趣,得其仿佛。

春水堂款朱泥壶

年代:明末

宽:13公分

高:8公分

底款:春水堂

低把高流,壶身古穆如秦权鼓腹平底,盖帽及纽丰厚而显细颈之不察。尤以管状短流,类古青铜盉器嘴形,更加深壶器的古意盎然。

制壶手法如吴昌硕篆书金石的钝笔钝刀,所行之处都化为淳淳湲湲的冲和之气,味之恒久、用之恒久。

竹笔在壶底署款,如春水般轻言细语,惟恐过分使力,会坏了坯子。

用卿款特大紫砂高执壶

年代:明末

宽:35公分

高:28.5公分

壶身款:用卿

古钱套的绣球纽,附上柿蒂壶,长颈圆肩敛腹,腰间有线圈,上下各刻行草横披,和长耳把及三弯流的流动节奏相符。壶嘴损毁,后人惜物,以锡入替。唯三弯流稍细,与粗大的镂空绣球纽对比加大,在注水之时冲力应适度减少,始得平衡之美。

作品大时『远观取其势,近看察其质』。大壶之势应成竹在先,下笔俱在;大壶之质,除选土捣砂之外,适度的火候在每个部位的平均热力早应事先算准了。

无款紫砂大壶

年代:明末

宽:28公分

高:16.5公分

球腹敛口,加小盖小纽,壶嘴上层延线逶迤上升至壶身球面经峰顶降至耳把,优美的呈一曲三波折,收尾的弧线,短促急停,亦演出如云裳飘然舞姿,曼妙轻盈,叹为观止。

陈伯芳款六瓣朱泥壶

年代:清代

宽:11.5公分

高:5.5公分

底款:荆溪陈伯芳制

瓜形六瓣棱线清晰明确,瓣与瓣之间的接线稍晦;壶面的光线显影,忽明忽暗,而呈现立体的透视感,尤其是弯形流,耳形把的棱线一前一后的呼应,更加深此『棱线交响乐』的合奏之美。而朱泥的高彩度色泽愈发发显出器物之讨喜爱怜的视觉饗宴。

壶底铁笔楷书以『陈』『制』尾划的捺笔最有韵致。

彭文忠款紫砂壶

年代:明末

宽:14公分

高:8公分

底款:彭文忠制

壶腹圆凸,有充实感,正如孟子所说:『充实之谓美』。是以形下厚生、利生之实惠为『美』之前提,也是目标。

圆是一种饱满无缺的状态。以圆心为中,向外上下四方都等距的平整充实的空间立体。因此圆除了形下的物质之美,也包涵形上的心灵之美。

落款除去垂直纵线,余皆由曲线缠绕,有不尽不绝、绵延永续之意。

新渊款紫砂壶

年代:明末

宽:14公分

高:6公分

底款:新渊

青铜盉器管状尖嘴流、圆扁品字壶身、搭配一只厚实的耳把、紫砂紫里带红、肤质柔细净雅,真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形器反应出作者的气质风度,古今皆然,而要能文不胜质,质不盖文,相容相蓄,得君子之风,诚难见更难得。

阳文落款布局严谨,计白守黑,虚实相应,曲线圆点,教人想起伊秉绶的篆隶,恭谨整然中不乏稚趣童心。

潘忻宝款紫砂执壶

年代:明末

宽:14.5公分

高:10公分

底款:潘忻宝制

有敛腹敛足,全器曲线玲珑,婀娜多姿,像初嫁的少妇,脸上仍泛着青春的气息,在田野陌郊花间草从里舞进舞出,把喜悦请我们分享。

每一条线都清楚的交代,即使是壶把和曲流都浮现壶身各部位独擅的美。

落款是凹陷的阳文方形印,看不到一条生硬的直线,曲线是它的旋律的主调。

崇雅堂款紫砂壶

年代:清 顺治九年

宽:17公分

高:11.5公分

底款:壬辰仲夏崇雅堂制   孟臣

挑高的圆肩、略呈筒形的腹腰、细耳形把、斜出的三弯流、戴着二阶平面圆盖、壶身缩小为小纽,有重复渐层的秩序美。

最简单理解的美可能就是这种『重复』或『渐层』的『秩序美』,它们都温和地、有秩序地、渐次地娓娓道出。

惠孟臣的壶不可一世,署名崇雅堂的款更是堂堂正正,确有一点功夫。楷书的力道遒劲,笔笔中锋,且顾盼有情,和壶器成宜美之配。

方允卿款朱泥壶

年代:清 康熙二十四年

宽:11公分

高:4.5公分

底款:乙丑仲春方允卿制

在腹圈一围突出、上下各自收敛、似算盘珠子,壶盖曲平、盖纽亦重覆壶身之特征,辗转相见,只是相对缩小,曲流耳把都实在敦厚,注水的曲线一定别具风味。

壶底的刀笔落款形制近唐敬客王居士砖塔铭,特别是挑起的勾划温厚柔畅。

逸公款朱泥壶

年代:清 康熙三十六年

宽:13公分

高:7.5公分

底款:丁丑仲冬日  逸公

二阶式平盖加高出的椭圆纽,紧贴着颈沿,密实几近无瑕,顺着圆肩滑下,敛足的大小和壶盖一致,从上倒下、层层叠叠着好几个同心圆,热水在壶,冲汤时,茶叶可以得到一定的均衡的保温作用。耳形把宽绰,流口弯曲顺畅,直把茶香水色送入眼底齿间。

落款大小错落有致,『字大大,字小小』,合乎自然之妙,没有深刻体会的书家,不能臻于此境。

惠孟臣款朱泥壶

年代:清  顺治八年

宽:12公分

高:8公分

底款:辛卯仲秋惠孟臣制

折肩微圆的曲腹是青铜罍形的另一个钟形制,紫砂壶造型也不例外,尊古法古是对传统薪传接火,只是,今人该面对的是,尊古法古之后的例外创新,所谓“我自有我法”。

一壶在手的好处不只是清水茗香的口齿之欲,在悠游于传统千古之外,如何端出“新法”“自法”,才真正对得起古人。

小字娟秀端细之美,非巨擘大字所能比。书法之论如大丈夫处世之道,能大能小、能伸能屈。

紫砂彩釉方壶

年代:清  康雍

宽:22公分

高:15公分

底款:荆溪史维高制

全器见不到紫砂原貌,粉彩通身作寒暖对比色的搭配,在主要的窗景里转为一般的紫红釉色,其他都用氧化铝制成的玻璃白温润匀净地施于器表,华美艳丽,有一种宫廷气,是雍正时期盛行的主流。

方壶只能配方把方流,为着把手柔适方便,设计成“外方内圆”,当然是一种权宜之计。三弯流的曲线也是一样方圆融汇、曲折并置。

落款用盘曲线,示意连绵不尽,用之不竭的吉祥话。印章仿砖画文字的阡陌切割,配合方壶造型,真是一种巧思。

邵茂如款紫砂加彩壶

年代:清  康雍

宽:14.5公分

高:10公分

底款:邵茂如制

局部粉彩山水入画,曲流和圈耳把的动态和它适呈一静一动的对比。

高矗的龙蛋形的壶形立线,应是配合着上、下垂直这样的基调运行,与细长流、细长把,都能合作无间,壶匠的功劳不小。彩绘者若能体会这种基调美的讯息,则必能锦上添花,美上加美。

底款篆书圆劲曲健,是汉印的另一种圆曲美学。

鸣远款倒把朱泥壶

年代:清  康雍

宽:12公分

高:9.5公分

墙款:鸣远

笠形尖纽是仿自青铜卣壶盖纽,但多数也是配合方形卣器。这里圆壶用尖盖,也是极特殊的例子,当然,本器之造形亦如卣器腹部地下的特征,呈塔形直立。倒把的设计,也配合塔形三角腰的曲度,向下斜去。盉形管状流也适合在这里出现,它短小,口沿向左边斜去,也是跟着整体造型考量的。

鸣远或即陈鸣远制壶大师,落款粗细一致,在行楷之间,但异常开阔。有曰鸣远紫砂“做工提款俱佳”,由此器约略可以印证。

陈鸣远款紫砂壶

年代:清  康雍 宽:17公分

高:9.5公分

底款:陈鸣远制

汪柯庭有歌《陶器行赠陈鸣远》称赞陈鸣远的茶具可与时大彬和徐友泉“争雄”,其诗用了“古来技巧能几人?陈生陈生今绝伦”如此推举,可见陈鸣远当时的盛名。此件类一九九零年福建漳浦县清乾隆二十三年蓝国威夫妇墓出土“鸣远”款紫砂壶。鸣远壶的特征有:调泥不苟,暗接法、刀笔熟稔。可惜,此处只有押印,取篆体之方整井然。

惠逸公款汉方朱泥小壶

年代:清  雍正五年

宽:7.5公分

高:6公分

底款:丁未仲冬惠逸公制

方壶似汉形制,实由秦朝权器而来,秦权稍矮实,汉方壶则略高瘦。四片相接部分棱线突出,属“镶身筒”成型法,与圆器的“打身筒”相异。底座、四片、曲流、圈把带纽方盖等分片粘贴镶接,要高妙的手艺,才能有此佳作。

刻款天干地支季月署名,有晋唐小楷韵致,略带元赵子昂的秀逸。

孟佳款六方朱泥壶

年代:清  雍乾

宽:11公分

高:4.5公分

底款:月下长吟   孟佳

是底矮的扁壶形制的商周卣器的变形,基本章法仍不离古卣器的规律;腹部最宽处离地较近,呈宽底的塔形。

把手的耳形穿白处,透空可见一云气形,是此壶的特征。

落款有楷书诗句“月下长吟”四字,布局率尔从容,直下随书,但觉自然真趣。楷书也可以行走自在,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那样板滞。

无款十六瓣朱泥壶

年代:清   雍乾

宽:10.5公分

高:7公分

照理这种弯流和耳把粘贴在壶身,曲线平弧了无痕迹的作工,应是“潘壶”的壶形特征。无款不能证明任何事实,但潘壶的这种特色,是可以提供一点线索的。

多重细瓣组成的壶身似无花果的果肉,盖顶恰像倒覆的荷叶张开,最上的纽像大蒜,各个部位都极圆劲丰回,朱泥的光泽使它肌理的真实感加重。

无款紫砂加彩官帽壶

年代:清  雍乾

宽:14.5公分

高:16公分

盖器两边状如官帽、粉彩绘饰四面,题材有山水和花卉常见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罗列其间,取其美意延年、吉祥永康。

方壶短流,管状突处不易察觉。造型仍以官帽为主,刻意夸张那种气派。

柏原款朱泥壶

年代:清   雍乾

宽:12.5公分

高:8公分

底款:风花雪月天。荆溪【椭圆章】。柏原【方章】

此器三曲弯流和圈耳把的中心线,皆呈垂直状,和壶身的中心线一样,虽然由许多圆曲线构成,但异常肃静,全器显露一种从容不迫的气格面貌。

落款行书竹笔“风花雪月天”配合方圆两印,此种刀章并置的风格,盛行于雍乾之间。

恒茂款四方鼓腹朱泥壶

年代:清  雍乾

宽:10.5公分

高:6.5公分

底款:窗前夜雨残灯在  恒茂制

四方鼓腹像是吹气的方形气球,在圆平处鼓出,盖帽也是如此。弯流和龙形、兽形把的曲线也相当传神地透漏这种蓄势待发的张力。

作者应付这种复杂的造形,又要赋予这种看不到听不见的张力,是很艰巨的一种挑战。

落款写“窗前夜雨残灯在”是否系诗人的思乡怀乡之情。夜雨当前,残灯犹在;千里相思,故人可好。竹笔写情,分外深远。

徐飞龙款紫砂彩釉汉方壶

年代:清  雍乾

宽:18公分

高:16公分

底款:徐飞龙制

盖似秦权、方壶通身上彩,粉蓝、粉绿与粉黄,另少许粉青点缀。圈饰薄施红釉,人物、诗篇可以阅读吟诵,在音韵之外,还有缤纷的遐想。

诗句写杜牧的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笔法有一股清气,是民间美术的可贵资产,却是文人大夫永远难企及的淳朴之音。

款“徐飞龙”在楷隶之间,人人识得。

柏原款朱泥壶

年代:清  雍乾

宽:13公分

高:7.5公分

底款:我爱江山好   柏原

近于梨形,平顶微弧圆纽,圈耳倒把曲流,在低下的宽腹翻上的微敛颈身处,是比例夸张后的一张特殊的曲面,也是视觉的焦点。

刀笔写出的“我爱江山好”,行笔时有一种愉悦情趣,烂漫天真。

逸公款冷金黄扁壶

年代:清  雍乾

宽:11.3公分

高:3.5公分

底款:清味正心  长伴名人

盖款:逸公

此壶造形极扁圆、盖略平、口宽侈,即俗称“宜扁宜圆”之佳壶美称。

砂土呈冷金黄色,益增诗句中“清味正心  长伴名人”的雅兴。

刀款并置,又是雍乾之间的力作。

唯刀趣藏锋、洗尽铅华,且一味正心,清气流逸。

澹然斋款紫砂壶

年代:清  雍乾

宽:13公分

高:7.5公分

底款:澹然斋

圆盖上的页面九面,小小的三角形向外伸开,中间略凹的蒂沿绕着似莲蓬状的圆纽,说着“花开莲现”的佛法经意;指努力修持,终得福慧双全、悲智双运。

折肩处似倒覆的巨大莲瓣,是北魏佛教盛行后的遗響。

取名澹然斋,正准确地道出形器的内在禅机。全器造形类晋唐铜镜的格局。

澹然斋款紫砂蓝釉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7.5公分

高:13公分

底款:澹然斋

涂被极均匀的粉青蓝釉满地,再加彩粉色系的山水人物,线描的工夫到家,则见山水清音再现。器表虽覆上多色的粉彩色釉,仍能把握传统山水画那种高达的情境气氛。

澹然斋款篆体字里,许多似小绳圈的有趣线条,不断地发出一种出尘的清香。

馥远亭款四方鼓腹朱泥壶

年代:清初

宽:12.5公分

高:6.5公分

底款:馥远亭

四方鼓腹的器身造形,加上朱泥的色相美,让人聊想到柿子丰满的果肉;但这不是艺匠的创作极则,细颈加盖的方厚感,承着类壶身的鼓腹纽。节奏的统一,是那种在“像与不像之间,具象与抽象之外的美”更符合器用美学的标准。

腹远亭有竹削的笔记,轻轻划下、重重收笔,像唐朝人的写经体,简洁中不失一种虔诚的敬意。

圣和款朱泥壶

年代:清  雍乾

宽:12公分

高:6公分

把款:圣和

腹大流小盖高柄圆,全器呈类扁圆式造形,耳形把尾向后跷起,壶器的重心前移,给人一种注水时的流畅感。

曲、圆、流是此器的特征,连圆肩往上的颈部亦曲线翻腾,看不出界限了。

落款极隐密,像宋人的山水画,山水为先,署名殿后,是对创造的大自然一种膜拜顶礼的诚意敬心与“沧海一粟”的谦卑恭谨。

圣和款朱泥壶

年代:清  雍乾

宽:13公分

高:10公分

底款:松竹古人心,玉珍制【篆文长印】

盖款:盖内“圣和”二字

如瓮形的高身壶,配了一把粗壮的耳柄,带着微弯的细流,落款“松竹古人心”指的是松的坚忍不拔、竹的虚心向上,都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一把尺标。喝茶这种平常之事,还可以体悟人生大道理,真所谓“成教化、助人伦”,是一种民间美育。

刀笔极短捷,但都挺劲有力,与旁边篆书的押印形成章刀并用的雍乾款风格。

乾隆八年款朱泥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2公分

高:7.5公分

底款:乾隆八年制

如鼓的壶身、敞口的盖、圈耳把、微弯三曲流等特征,会集中在鼓形的壶身焦点去观赏它,盖口的宽长横面和壶底呈显着的两条横线,加深壶器的稳定感和安全感。

人的焦躁心面对古壶形式的安定感,这种形式的视觉性功能,在中国古器物造型里屡见不鲜,所以“器用”之外,还需有“器美”的要求,才是理想的生活哲学。

落款粗看粗率不堪,细玩别有一番童稚天趣。

继玩款朱泥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1.5公分

高:5公分

底款:继玩

把款:玉

盖款:清

鼓腹敛足直颈、流弯朝上敞外、圈耳把、全器扁圆,当然是一只好壶。特别是细砂朱泥所散发出的光泽与内在精神,像是一处活水源头,可以源源不绝溢出清泉,挹出净水。

“继玩”的篆书款方中带圆,曲间有折,收笔处有草书的笔意飞白,是汉印中仅见。

万丰菊轩款梨式朱泥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0.5公分

高:7公分

盖款:万丰 鞠轩

关于梨形的腹大头小、曲线有致的妙美变化,最适合表现曲流圈耳把的配件。而盖和壶身紧密的接缝,让人完整地感受梨形轮廓的玲珑之美。

南齐谢赫的六法之一“气韵生动”,讲的是人物画的第一美学,它的重要性,一样可以移入器物的品评标准。较诸六法中的“应物象形”的取法于自然形象的外在形似,“气韵生动”更深一层传达出内在美的共相。

大清乾隆款朱泥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0公分

高:4.5公分

底款:大清乾隆年制

第一眼便为它的坚实的砂质、古雅的朱泥色泽所散发出迷人魅力所倾倒。壶痴也罢,玩物丧志也罢,都一股脑地抛诸九霄云外,眼前呈现的是可以夺天工、可以比造化的艺术家的杰作、近乎精美的演出。

形式的简洁和丰富并不矛盾,色泽的单一与多变也不会成为视觉的障碍;简洁不是贫乏,单一不是单调,它们的背面所支撑的是文化素养累积而成的丰富内涵,是精神世界被升华后的纯粹与净洁。

“艺术家是上帝的使者”。

荆溪所制款朱泥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4公分

高:8公分

底款:荆溪所制

在进入艺术大观园的同时,先要有一种恭谨敬对的心,才能在欣赏之余,得到一种似圣水般的沐浴过的心灵净土,否则艺术品不过是一堆废土弃料捏造成假象虚影而已。我们的心之所以蒙蔽,是因为我们常用物质的价值观去对待所有的东西。这只朱泥砂壶给我们的启示是:艺术家诚笃的心放在流间、把间、盖上、纽上、腹上,从来不曾马虎。

大清乾隆年制款朱泥扁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3公分

高:5公分

底款:大清乾隆年制

这把扁壶因为平面受水的面积大,壶把和壶心的距离便觉路远,因此,把手的设计便应适当的加粗,在注水的当下,才能左右逢源。

西方现代科技文明尽管如何先进前卫,中国人的血液里头对传统生活美学的执着与坚持,不是轻易地可以动摇,谁说这只茶壶没有科技的文明内涵和它所展现动人的生命魅力?

叶形香字款朱泥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1公分

高:4.5公分

盖款:『香』字叶形章

健捷的细耳把、细长流结合略呈扁圆的壶身,全器精巧小美。然而,也要配对执壶的人,粗手粗脚恐会糟踏制壶者的美意。

有谓“方寸之间见大千世界”。

刻刀在印石上游走,只占方寸,却能游刃有余,任运自如,而壶艺匠是们的巧手也像篆刻家那把刀一样,可以随手拈来,不假造作,眼、鼻、口、耳俱足,那是“芥子纳须弥”。

款题叶形香字,说对了品茗之乐。

肯亭款梨式朱泥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0.5公分

高:7公分

把款:肯亭

小壶的掩盖,静静地依偎在壶身的曲肩上,这梨形朱泥壶的上盖下腹,似永不分离的母子,对着我们诉说他们的亲情深意。

壶艺家穷其毕生之力。试图在壶身与壶盖之间找出一个满意的密接空间,这种与“合”字的原意相符的“上盖下腹”的说文解字提醒我们,壶底乾坤,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

肯亭款的含蓄谦恭,使我们看到自己平日的鲁莽与自大。

肆筵设席款朱泥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1.5公分

高:5.5公分

底款:肆筵设席

把款:玉

曲流和壶身下沿几成一挺直斜角,和壶身右上至右下的坡度遥相呼应,除了力学还有图学,及最重要的实用的美学。

现代运输交通工具讲究迅捷、安全;在车身打造时,尽量减低阻风系数,在所有可能接触到的部位,都尽量化整为零,以直线或曲线为主,一改昔日繁复的风格,而有了更深更新的科技美学。同属于“衣食住行”的生活需要,中国祖先在茶具艺术上的先进发明更早于西方百千年。

无款紫砂子母暖壶

年代:清  乾嘉

宽:13.5公分

高:15公分

子母壶的设计首重衔接线的隙间密合度。

中国书法艺术的空间结构上,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通风”,是指字体结构虚实之间的关系转化;在疏处虚处要让出最大空间,可以跑马其间;在密处实处要封合的很好,不使侵入。

所谓“知其白,守其黑”,生命才能流转。否则不能密守,便漏;不能疏放,则自闭己封,没有出路。

茶道、书道、壶道,味味一道。

乾隆己卯年款紫砂壶

年代:清乾隆二十四年

宽:20公分

高:11.5公分

底款:乾隆己卯年制

自上俯视而下,这款乾隆年紫砂壶,呈现一幅唐镜的式样,中圈圆纽放射出莲花瓣的丰盛状,平肩的一圈,圈紧着绵密的回纹及绳纹,当我们掀开纽盖的同时,也对自己的颜面经由茶水镜面的倒影对照,得到一种释怀。

瓜形壶身的意思源自诗经大雅“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大瓜曰瓜、小瓜曰瓞,意指子孙如瓜如瓞,可以绵延长远,生生不息。

无款贴泥提梁壶

年代:清  康雍

宽:14.5公分

高:13.5公分

有提梁的壶在商周青铜器的壶器和卣器上常见,但青铜器上的提梁是可以活动旋转的,此器则为固定式,只能制小壶。大壶含水量超过一定的容积,便不易执使。

本器提梁与壶身等高,侧看似横跨壶面的一弯彩虹。

贴泥有松、竹、梅在盖上,取松之坚、竹之节、梅之德的象征,所谓“岁寒三友”。

两色色泥类似色相,要不同明度和不同彩度,才可能有视觉差异性。类似技法在木器工艺也有不少例子。

大清乾隆御制描金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6.5公分

高:7公分

底款:大清乾隆年制

盖款:景舟  癸酉秋月配盖

人法天,天法地,地法自然,中国人可能是最爱亲近大自然山川的民族,所以在绘画史上的山水风格成为主流,并不是山水画有何高深的技巧,而是借山水意象,寄托诗人画家或者观赏者对它的向往和眷恋。

在品茗之余,也能透过壶面的山水清音,获得心灵与精神上的慰藉,如果还有诗文书法的旁白,更能添增无比的情趣。这算是一种修持,也是教化功能的美意。

此御制描金壶盖已佚失,一九九三年由壶艺大师顾景舟重配盖。

御制堆泥方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6.5公分

高:9.5公分

方壶的手把是源自于青铜器上的蟠纹和龙纹的装饰,和三弯流的鸡首曲线合拍。方壶亦非直线,高肩微敞的腹面有对称的书画,内容不一定一样。

在弯曲的湖面上涂绘,大笔一挥,比较容易驾驭,但要用泥堆写方寸小篆,可要熟稔的手艺。诗中内容是山中即景,有对句“径穿玲珑石,檐挂峥嵘泉”很可以取来另绘一幅水墨山水。

无款泥绘方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5公分

高:9公分

小壶的掩盖,静静地依偎在壶身的曲肩上,这梨形朱泥壶的上盖下腹,似永方壶用外延线搭成方脚,把手的耳也跟着对唱一番,只有三弯流的上缘留下注水的曲线,视觉所及都为“方形、折角、直线”所占有,可以称之为“方形乐曲”不为过。

作者以山水画当素壁上的装点,使方形的局促感化为乌有。

山水单彩,行笔受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简笔画的影响。一幅江边垂钓画为平日汲汲营营于烦物琐事者一剂有效的清凉解药。

仁全堂款紫砂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2.5公分

高:7公分

底款:仁泉堂。惠、孟臣。香

盖款:清香

圆肩宽弧,令人颇觉舒坦,耳把及曲流的动感也教人难忘。全器类吉祥壶,最精微的部分要属盖钮的密合度和颈缘的造型关系,精确中有数理的几何美的律动响起。

人的素养到达一定的层次时,便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终身追求的不也是这种来去自如、与自然合一无碍的境界?

周子连款紫砂壶

年代:清  乾隆

宽:25公分

高:15.5公分

底款:荆溪周子连制

盖款:周、子连

把款:周、子连

翻开中西美术史,以自然对象寓意艺术家自我品格情操的象征手法,大概只有中国文人绘画兴起后,才独立出的特殊而重要的历史流派。

竹子生长的特性、及其生长状态,成为中国艺术家拟人化、移情化的对象。

竹有节,故人的处世要如竹节的进退有致;竹的虚空,更提醒人的虚心,并学其节节向上的意志力,经常鞭策自己。要如竹叶低首默默,甘于卑下,才更能在心量上精进,才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意义深远。

此器直道竹子之德、君子之美,由植物形象转为人的道德行为标杆。

文远款朱泥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1公分

高:6公分

底款:孟臣制

盖款:文远

骨形壶身有大气能容的气度,把耳的尾端可以和曲流画上连线,所谓“笔断意不断”,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优雅,不愧是名家名壶的典范。

落款“孟臣制”用笔在欧阳询九成宫与敬客王居士砖塔铭之间,而更近于后者。毛笔楷书在宣纸上书写已经不易,铁笔钢刀在软泥上搅和,更不轻松。起笔和收笔能一波三折、顿挫有致,更是难上加难。我们之所以常给予艺术家一致的赞叹,即发诸于这种由衷之情。

白玉山居紫砂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1.5公分

高:6.5公分

底款:白玉山居  孟臣;荆溪【椭圆章】;惠【圆章】;孟臣【方章】

在一定的高温下才能烧成上好的紫砂壶,所以未经锻炼过的砂土当然不能“成器”。

当我们赏玩砂壶之时,是否生起这般沉思,人类文明在进化的同时,不也是在这种困境煎熬中走过历史的吗?

有曰“度过危崖知力健”“恨铁不成钢”这种紫砂壶精神是否能为这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物化世界带来一点点鼓舞和希望?

孟臣款紫砂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0公分

高:6.5公分

底款:只在此山中 孟臣

吉祥式壶形,落款软笔竹刀写贾岛诗“只在此山中”的句子,运笔精气神俱足,楷体有行书味道。紫砂壶艺之道,也如贾岛诗所言“只在此山(壶)中,云(壶)深不知处”。

多数人看到的是艺术品完成的样子,少有人追问那求道的艰辛过程;只有艺术家本人心头点滴自知,难为人道。

御制邵春元款堆泥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7.5公分

高:11.5公分

底款:邵春元制

盖款:何、道洪

此品工于巧、精于整,四平八稳,即使是繁复如山堆泥,其工精细无比,也能安排得体,一丝不苟。虽然算不上什么绝世佳作,但可贵的正是这一丝不苟的心,也可窥出陶手抟制御用壶时的战战兢兢。

现代人的心焦虑、性急、按耐不住任何压力。多少人懂得在塞满的生活空间里,让出一方休憩的田地,安置躁动不安的心?

此壶壶盖佚失,由当代名手何道洪重配盖。

邵其中款梨式紫砂壶

年代:乾隆十五年

宽:12公分

高:7公分

底款:庚午春日邵其中

古器物中不乏栩栩如生的“象形器”,但如果只注重象形,在形似间打转,是不容易有佳作,更谈不上感动。

梨式壶,只在“像梨的式样即可”的意思中打住,其余便是艺术家发挥的空间了。

否则,茶壶只是茶壶,不能当作艺术品看待。所谓艺术品,即是在对象的形式之外,渗透着艺术家个人的感动、个人的生命力。

就像这只梨形黝黑的紫砂壶,梨形只是抽象概念,重要的是邵其中说了什么感动的话在泥壶间。

思亭款紫砂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2公分

高:8公分

把款:思亭

带着小帽的梨形紫砂壶,有纤纤细流,细细把圈,鼓着小腹,吹起笛音悠悠。

任何创作都会不自觉的融入自己的感情、气质、思想、行为等种种。当你小心翼翼的捏塑修整的同时,那些平日的规矩、动作、表情便已不知不觉地溜进了对象的里面外面。

这是“感情移入”“物我两忘”的创作契要。

就像我们惊看大海波涛汹涌的同时,自己也成为汹涌的波涛一样,忘记自己的存在;自己便是波涛,波涛便是自己。

玉珍之玩大彬款朱泥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2公分

高:7.5公分

底款:玉珍之玩  大彬

把款:文

时大彬绝对是个高手。他之所以能成为制壶高手,除了不断地工作,使成就熟稔的技巧之外,是因为他对壶器的热爱,这种热爱导致一种痴狂,而将自我化为壶,化为器。

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几乎都是艺术的痴狂者,他们因为义无反顾地投入,所以他们的作品便是这痴狂者的化身;贝多芬化为贝多芬的音乐、梵高化为梵高的绘画,李白化为李白的诗。

这个器形的纽座完全贴合着壶盖,显得极稳当安和,各个部位也都恰如其份静默地流曳着他们的魅力。

笨岩款御制虚扁壶

年代:清  乾隆

宽:17公分

高:7公分

底款:笨岩

壶盖饰如铜镜,有雷纹绕其上,耳把、弯流和壶身如如一体,坚实而具有份量。

要将这种份量表现在壶具上,也是要先成就自己,成就自己的涵养、阅历,乃至于生活经验。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重点不在路也不在书,而是心量放开,眼界推远,自己心中便有立志。这种心和眼的空间延展,就是作品的力量。

陈曾元款朱泥壶

年代:清  雍乾

宽:25公分

高:15.5公分

底款:陈曾元制

壶是常见的扁壶,流弯倒是作工精丽,那么小的位置,要挺要直、要注水利落,都是经验。落款结体也很特殊,作者用了许多半圆或半弧、一个牵一个、一个推一个顺势成列成排,深得玺印艺术三昧。

制壶和治印一样需要妙法,而不只是妙手。

是妙法在先,然后才有妙手。妙手循着妙法,再拙劣的手,总有机会出线。

陈荫千款绞竹提梁壶

年代:清  乾隆

宽:21.5公分

高:21.5公分

底款:陈荫千制

提梁壶极近巧思妙手,印章落款极钝拙质朴,两者都能产生美感,只看作者如何诠释。

西方有秀丽之美,也有悲壮之美,两者都美,也各有拥护者和创造者,这其间并没有高下之分,端看各人喜恶。中国人常说“宁拙勿巧,宁率真勿安排”,是喜爱拙,喜爱率性的程度稍微高点,并无碍于巧思之美、刻意安排之美。

无款弯月把朱泥壶

年代:清初

宽:11公分

高:8公分

这只壶的美是在弯月把上,多数人在欣赏艺术品时,偏向于“实”的一面、偏向于“有”的一面、偏向于“看得到”的一面,如同有人学习书法,写“二”两条线时,只看到分别独立的两条横线,却不注意横划间的空间距离所产生的形的紧张、形的松弛等等关系。所以有人可以成为书法家,有人只能一辈子当个写字匠。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