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紫砂壶型赏析:曼生石瓢

  • 日期:2022-10-27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经典的曼生石瓢,由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制。其主要特色是壶身呈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式,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整器古朴端庄。原壶题铭:“不肥而坚,是以永年”。

最初的石瓢壶,由北宋年间苏东坡设计,当时被称为“石铫”,后被清代书画家尤荫得到,作画《梅花石铫图》。到了清朝年间,陈曼生以铫为型,设计曼生提梁,经易稿数百次,改良创制出曼生石瓢壶。

当时的曼生提梁,以三角圆锥为形,已形成了石瓢壶的基本样式。桥梁钮与壶身形成完整三角形线条,底三足将壶身托起。流为炮筒,肩饱满处镶提梁把,提梁间虚空比例恰当。壶身铭:“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已然“瓢”矣。

而经典的曼生石瓢,由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制。其主要特色是壶身呈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式,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整器古朴端庄。原壶题铭:“不肥而坚,是以永年”,也表达了曼生石瓢丰腴饱满,却有骨力、有张力的器型特点。

 

《曼生石瓢》佳作赏析


徐聪《全手曼生石瓢(沈龙娣铭)》

采用了原矿紫砂泥制作而成,壶容量为380cc,曼生石瓢,壶身呈三角形,形态雅致,舒展挺拔,端庄稳重,柔中带刚;线条饱满,壶底部与壶腹部乃是小弧面围绕而成,连成较为圆滑的圆锥体;壶嘴较为修长,直挺胥出,挺括有力,状似喇叭,出水冲劲十足;暗接三角形端把刚毅有力,尖端转折圆润,十分称手;壶底三足圆润精巧,稳重鼎立;口盖较薄,壶钮为散开的三角形大钮,圆弧感明显,与盖的交接处似明似暗,功力老道。

壶身正面刻绘“不肥而坚是以永年”,落款“龙娣铭”,底款『徐聪壶制』,壶底刻绘“石瓢,乙未年冬,全手工製”,证书“此壶选用原矿紫砂泥,由父亲徐元明言传身教全手工技法,母亲沈龙娣陶刻,乙未年製于陶都。助理工艺美术师,徐聪,沈龙娣写”,无论赏玩还是养用皆可,值得收藏。


葛二麟《曼生石瓢提梁》

石瓢提梁为曼生十八式之一,此款壶形颇有些典故。一日,恰有好友钱菽美到访,曼生以石瓢壶煮白石以待之。好友随口曰:石瓢乃曼公最为钟爱之壶型,何不置提梁于此壶,以观其效?曼生心动,遂依石瓢壶绘之,去壶柄,设提梁,几易其稿,得提梁石瓢壶。而石瓢提梁也成为曼生十八式中唯一有所重复的造型,可见曼生爱石瓢之深。

葛二麟老师的这把曼生石瓢提梁,其体梯形,其身无颈,其底三足,其盖桥钮,除鋬把改为梁形外,余皆与石瓢无异。然则提梁椭圆,弯弯似天上月牙,自然而精巧!


范伟文《曼生石瓢(光货)》

曼生十八式,传世永流芳。陈曼生直接参与到了紫砂壶的设计和铭刻艺术,作为一个文人,他在紫砂文化的推动和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也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范伟文老师的这款曼生石瓢选择了经典器形,优雅端庄之外,选用原矿老紫泥制成,泥色古朴厚重,增色不少。

壶身扁腹微凸,截盖颇显端庄,桥钮过渡平缓,承接自然;一变嘴暗接自腹部胥出,流转自然,出水爽利;壶把圆耳形,四方形态给壶身增加了挺拔之气,向右延伸,空间感十足;壶底三钉足稳妥美观,整体庄重秀雅,着实难得!

判断一把壶的优劣,是要从泥型工款功多个方面来统一判断的,此壶泥料纯正、器形经典、工艺老到……范伟文老师全手工制成,淘壶人全力推荐!


范伟文《曼生石瓢(刻绘)》

范伟文老师紫茄泥全新作品,流自壶腹胥出自然,壶把高挑圆中寓方,与流对应出势,整体凝重端庄,古朴素雅。壶体敦厚饱满又略显扁意,曲张有致,线条圆融有力,简洁明快,沉稳而不凝滞。

壶身刻绘“诗清只为饮茶多”,字体刻绘力度十足,与壶的整体神韵极为相符,另一面的图案刻绘亦让人浮想连篇,整器色泽古朴优雅,高贵大方;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

石瓢是曼生十八式的经典款,长久以来被不断的创新与演绎,一款款有别于经典款的石瓢问世,范伟文老师制作的此款石瓢便是在经典石瓢的基础之上制作而来,比经典石瓢多了几分饱满。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