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紫砂壶型赏析:唐羽壶

  • 日期:2023-03-11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唐羽壶,又称侧把壶,壶型特征为壶把设计成握柄,与壶身成直角,把手颀长,线条流畅,冲泡时可根据不同人的习惯方式,随性持握,姿态更加优美,并且能解决烫手问题。

唐羽壶,又称侧把壶,壶型特征为壶把设计成握柄,与壶身成直角,把手颀长,线条流畅,冲泡时可根据不同人的习惯方式,随性持握,姿态更加优美,并且能解决烫手问题。

唐羽壶的创作构思源自唐代宫廷中羽觞壶,它的造型与之非常贴近,手柄较细长,有羽翼飞升之美。执壶泡茶,犹如重温唐风,再现历史的美妙感觉。

紫砂唐羽壶的创作还借鉴了唐代煮茶器的造型。唐代时,茶的饮用方式与现代有着极大的区别。唐代的茶为饼茶或团茶,是煮来“吃”的。在陆羽之前,唐时煮来“吃”的茶甚至需要投放许多调料。直至陆羽认为煮茶加料会影响茶叶本身的清香,才逐渐摒弃了煮茶加调料的习惯。唐代的煮茶器有多种,其中有的煮茶器便有着长柄,似羽翼飞升,称“唐羽”。亦有文章诠释为唐代陆羽之壶。

作为紫砂材质的唐羽壶的历史并不古老,属近现代创新系列的精典之作,但唐羽壶的设计灵感却来源于历史久远的“羽觞”和唐代宫廷中的煮茶器,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
羽觞(shang)又称羽杯、耳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酒器。羽觞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有时也有饼形足或高足。因其两侧有耳,似鸟的双翼,故名"羽觞"。

羽觞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中,后来简称为“觞”,久而久之便成为酒器的统称。大凡与饮酒有关的古诗文中,会经常出现“觞”字。最为耳熟能详的大概要算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曲水流觞”。“觞”随波逐流,沿溪水蜿蜒而下,“觞”停,便即兴赋诗并饮酒。王羲之说:“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可见“觞”是一种极具文人情怀的雅器。

再来看看唐时邛崃窑黄釉茶铫(tiáo)。茶铫也是一种煮茶器。该黄釉茶铫口沿有唇,深弧腹,平底,有着长柄。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萧翼赚兰亭图》中有煮茶的场景,炉子上放的就是茶铫,与此茶铫可相互印证。唐朝的煮茶器有多种材质,不过那时还没有紫砂泥的器皿。
近现代,随着紫砂壶的制作和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创新设计的唐羽壶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在制壶艺人的精巧构思中,有着唐代煮茶器和古代酒器特征、精美圆润的紫砂唐羽壶问世。唐羽壶颇受茶客们青睐,于是成为人们用来冲泡、煮茶和珍藏的紫砂精品。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