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详解】紫砂壶泥料目数“颗粒”

  • 日期:2017-03-10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紫砂泥的“目数”也称为“码数”,是形容紫砂泥料粗细的一个指标。紫砂泥料在开采后,经风化,除杂质,粉碎,使用筛子过滤后泥料的粗细,称为“目数”。这一个过程也叫“过目”。

紫砂泥的“目数”也称为“码数”,是形容紫砂泥料粗细的一个指标。紫砂泥料在开采后,经风化,除杂质,粉碎,使用筛子过滤后泥料的粗细,称为“目数”。这一个过程也叫“过目”。以60目为基准,相对目数越大泥料质感越细腻,反之则越粗糙。比如用80目的筛网过目得到的是80目的泥料,用40目的筛网过目得到的则是40目泥料。 泥料的目数也与工艺发展息息相关,明代紫砂泥的目数多为25-30,清中期则为55-60目,目前使用机械化手段可得到120目以上的泥料,但高于 80目的泥料就不含砂了,而低于40目上的泥料过于粗陋,所以目前最主流的目数依然是50-60目。

坯料颗粒越细,则可塑性提高,壶的机械强度增加,烧制成品率相对低,收缩率相对大;反之,坯料颗粒粗,则可塑性降低,在烧制过程中不容易变形,稳定性提高,收缩率减小。

决定目数的筛子  

目前做壶的泥料常用的是50--60目的,其他目数的泥,有人也会用来做壶,80、100目的泥料经常会被用来做泥绘,装饰壶用,16、24和32目的料,对工具的损伤大(有点像生活中的磨刀石),而且在制作过程中,走刀时,刀口一般不会划断砂粒,使得砂因外力的作用而从泥中脱落,我们称为“跳砂”。泥料的收缩大,砂的收缩小,在烧窑过程中,泥很容易把砂挤出来,也是跳砂的一种,在壶表刻字或画时,也会形成跳砂。这样几种情况,就造成了线条上有缺口,平面上有凹坑,也就是所谓的瑕疵。这种情况在壶口和壶盖的边缘经常会有的。

在烧成过程中,颗粒细,则收缩大,烧成温度降低,容易变形。烧成后壶表的金属光泽感强。而粗颗粒在烧成过程中,收缩小,烧成温度提高,不容易变形,成品率提高。目前,对于同一种泥料,40目的泥料做壶,成品率最高。紫砂的颗粒对壶的整体视觉效果影响也比较大,在泥料中加入熟颗粒(泥料素烧至600--800°,再磨成粉末,筛选出的所需要的颗粒),变形程度就更小,收缩小,成品率提高,在壶表形成梨皮效果,有一定的观赏性,肌理效果明显加强。如果泥料中加入生颗粒(没经过素烧的),则收缩大,烧成后表面光滑,颗粒隐在表面,容易形成莹润感,手感佳,玉质感强烈。

图:梨皮效果

紫砂泥的颗粒品种很多,有原矿中本来就有的,有人为添加的,每一种颗粒对烧成后壶的颜色效果反映不同,各有特色。颗粒烧成前是一种颜色,烧成后是另外一种颜色,和不同的泥料结合,色泽又各不相同。我们一般是紫泥中加紫泥素烧的砂,段泥中加段泥砂,朱泥中加朱泥砂等等。

图:铺砂效果

因为紫砂颗料有这些特征,故在紫砂壶上的一些装饰手法便会运用到它的这些特殊,比如铺砂,就是在已成型的壶的表面嵌上其他泥料不同颜色的砂的颗粒。  

图:调砂朱泥

还有调砂手法的运用,加入砂颗粒可以提升朱泥等的成型率。紫砂颗粒也促使了紫砂壶有多种不同的视觉变化!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