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徐建国的紫砂石瓢壶

  • 日期:2015-01-23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有着东方紫玉、陶中瑰宝之誉的宜兴紫砂壶,承载着厚重的名族传统文化,它将中国陶瓷之美发展到了精致,紫砂壶在数百年的传承创新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和艺术框架,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师,名家,以及优秀的紫砂工作者,他们在紫砂的这篇海洋里驰骋,撒网和收获,也涌现...

清芳雅韵,任茶香三千,只取一瓢,独留一味! ----题记

有着“东方紫玉”、“陶中瑰宝”之誉的宜兴紫砂壶,承载着厚重的名族传统文化,它将中国陶瓷之美发展到了精致,紫砂壶在数百年的传承创新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和艺术框架,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师,名家,以及优秀的紫砂工作者,他们在紫砂的这篇海洋里驰骋,撒网和收获,也涌现出了各种各样,千般变化的紫砂器型,其中石瓢壶为紫砂器型中不得不说的经典!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最接近于现代石瓢的应该是“曼生石铫”“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曼生石铫”之后出现“子沾石铫”也就是现在的曼生石瓢和子冶石瓢的前身,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石瓢壶细分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红华石瓢,汉棠石瓢等。但最终万海归宗,同出一源,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徐建国的这把石瓢壶,采用正宗黄龙山紫砂浆坡泥精制而成,在器型上与子冶石瓢更为相似,却比子冶石瓢更多了一层稳重的气息,并且在子冶石瓢的基础上加以了改良,去掉了三足底,让整把石瓢更有立体空间感,这也是相当考验制壶者制作手法的,三足底属于石瓢的标志性部分,去掉它,稍微做的不好,就变成“四不像”了,而徐建国的这把石瓢壶,却跳出来这一怪圈,成就了新的紫砂石瓢器型!细看这把壶,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壶身用陶刻装饰,字体苍劲有力,竹枝大气典雅,更为茶壶平添了一丝历史厚重感和文化感,壶身的八字造型,整体亦曲亦直,皆显现出简朴大方的气度,直流,简洁不失力度,暗接处理,溶于壶身整体,把成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形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平压盖,桥扭,干净利落,比例恰当,充分体现出精工细作的特点,精巧夺目,秀雅天成,徐建国在创新的基础上,又保留了石瓢壶的传统之美,让人在创新中品味独有的那一抹历史的味道!这大概也是徐建国老师的创作初衷了,我们不拘泥于前人的制壶规律,开拓新的视野,顺应市场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也正因为如此,紫砂壶,这一悠久历史的见证者,才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所喜爱!这把壶在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并被山东美术馆长久收藏!

人说,做紫砂的人都是寂寞的使者,徐建国却不以为同,他认为,做紫砂,就是做思想者,在不断的思考冥想中,更新自己的老观念,开拓自己的新思想,紫砂壶才能越做越好,徐建国的石瓢壶,说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