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寿星壶与施金廷

  • 日期:2012-08-17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邓君曙

寿星壶与施金廷

寿星壶与施金廷

笔者在河北省作协主办的《散文百家》杂志2005年第7期上看到一篇与紫砂寿星壶有关的散文《紫砂珍品'抗战壶'》,配有照片。(见附文)读罢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看得出该文的作者温振东先生既是一位散文高手,也是一位有丰富鉴赏知识的紫砂收藏家。便立即查阅手头有关资料想了解制壶者施金廷的生平及寿星壶的一些史料,可惜多无详细记载。仅在工艺大师徐秀棠所著的《中国紫砂》中有一段关于寿星壶在"文革"期间易名的文字记述。在李昌鸿、沈遵华合著的《紫苑笔谈》中,昌鸿先生的《紫砂艺壶·工艺·造型艺术》一文中有一段关于寿星壶制作工艺的图解说明。另在南京藏家沙志明先生主编的《中国明清紫砂精萃》中见有清代黑砂寿星壶照片一幅(见附图1)。在徐秀堂、山谷合著的《紫砂泰斗顾景舟》中有一幅顾老制作于1975年的一把小寿星壶照片(见附图2)。

为此,笔者专门走访了一些紫砂界业内人士。工艺大师汪寅仙明确告诉我施金廷确有其人,其后裔有施小马、施秀春、高德根等。正好高德根先生(系金廷的长房长孙,后随母姓高)与我同事,在他的协助下又走访了施小马(施金廷孙,施福生子)、施秀春(施金廷孙女、施福生女)、高峰(施金廷曾孙,高德根长子)。现将走访札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务望业内行家指正。

寿星壶是紫砂茶壶中的传统产品,属紫砂壶中的粗货,俗称大路货又称"行货"。由于价廉物美、经济实用,深受广大农村人喜爱。尤其在北方农村,耕地离村较远,寿星壶容量大,最大可达3000毫升,携带更显实用,加上北方人的生活习性,喜欢喝大碗茶,几乎家家都备有此壶。

它的款式,因大小不同,有称:海海寿星、海寿星、放寿星的;徐秀棠《中国紫砂》中则分称:海寿星、放寿星、中寿星、小寿星。"文革"中因避"四旧"之嫌改称"圆形壶"(简称圆壶),分别有1-4号规格。壶盖上原长方形楷书木章"寿星壶"字样改成楷书印章"圆形壶"。也有人更简称为大、中、小三种规格。

至于寿星壶名称的来历,起源于何时,何人命名已无从稽考。据施秀春回忆,她父亲施福生生前和紫砂名手裴石民交谈中谈到过寿星壶,说"在明代寿星壶很盛"。汪寅仙大师认为寿星壶取名与造型有关,壶肩部分前凸后冲,很象是中国传统年画中老寿星的额头,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俗内涵。据汪大师回忆,顾景舟大师生前说过:"不要小看寿星壶,认为是低俗的粗货,农家使用而已。其实由于做工的不同,既可以做成普通的实用壶,也可以做成一件了不起的艺术品,因为它本身造型很美。如果做工精致的话,整个泥条、泥片不会浪费一块,可以做得非常精美。所有制

(图三)壶的基本功都能通过寿星壶体现出来……"。顾老自己于1975年就制作过一把小寿星壶。

寿星壶的生产一直到文革期间没有停止过。当时紫砂厂四(1)车间就专门负责生产"寿星"、"洋桶"之类的行货。除寿星壶外,还做过农家乐壶、丰登壶(都是顾景舟大师设计),这些产品均由当时的江苏省陶瓷批发站营销,主要面向全国农村。施秀春至今还保存着1968年她制作3号、4号"圆壶"时用过的壶盖、底款木章(见附图3)。汪大师还记得70年代,徐汉棠大师也做过一批比小寿星还小的寿星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号寿星壶的实用价值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不过据说目前农村还有人在制作,但都是小型甚至更小型的工艺寿星壶,说明它的造型、名称仍深为人们所喜爱。

紫砂陶上挂彩釉俗称点彩。至于历史上在硕大的寿星壶上有没有过点彩?我请教了汪寅仙大师,回答是肯定的,有点彩。她说:1999年她在北京琉璃厂古玩市场上就看到过二把点彩的寿星壶。其图案是戏曲人物,还清楚地记得其中有的人物还插有羽翎,色彩亮丽,形象栩栩如生。当时想买下来,可惜店门一直关着,只好失之交臂。这说明自清康、雍、乾以来,追随彩瓷风格,迎合当时王公贵族取向富丽堂皇的赏玩心理,同时也适应大众审美要求,在紫砂器上点彩曾成为时尚。据徐秀棠大师回忆,解放前釉炉师傅郁洪庚老前辈就经常在他家帮助绘图、点彩。文革前紫砂厂还设立过专门的釉炉车间。现秀棠家中还收藏有一把花卉点彩且壶流包锡的小寿星壶(图4)。

温振东先生收藏到的金廷五彩挂釉寿星壶,点彩题材与抗战有关。绘图色彩艳丽,人物生动,壶流的梅朵花饰上还赫然写有"鲁军去上海"五个黑釉字体。主题与政治关联,一改以往花卉、山水、戏曲等传统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又极富强烈的民族爱国精神。

当然紫砂与政治题材相关的作品不是没有,在建国初有过刻有五角星的茶壶,"文革"中又有过毛主席诗词或革命口号上过茶壶的例子。但它们都不是紫砂壶点彩作品。由此温先生所收藏到的这把点彩"抗战"壶,问世六十载,历经战乱而未毁,又经文革"破四旧"而未陷于万劫不复,实乃奇迹。此壶确是一件紫砂壶藏品中的孤品、绝品。

寿星壶作者施金廷,宜兴丁山人。祖籍常州小虹桥,后随父迁来宜兴蜀山定居。生于光绪三年(1877年),卒于新中国建国初(1950年)。夫人何氏系丁山乌溪人。均从事制陶业。

施金廷一生专做寿星壶。据其孙施小马回忆其父亲施福生生前曾讲述过有关祖父的二件事:其祖父做的寿星壶除本地销售外,也销往北方河北、山东一带,远至辽宁、吉林等省。有一长期包销的山东烟台张老板,此人双目近乎失明,每次验货只靠手摸,规定金廷的寿星壶在每一竹篓中(当时用竹篓装货,一竹篓约数十把)要有一把。张老板能用双手体验出金廷制作的寿星壶。另一件事是豫丰老板有一次定制100把寿星壶,当时预付定金100大洋,其祖父看到如此多的大洋,竟一时不知所措……。

施金廷所做的寿星壶做工讲究,被各地专营陶器商行的老板看好,加上施为人诚信厚道,销路比同行要好。施金廷还做过容量500毫升左右的小小寿星壶,专馈赠亲友,但数量极少。至于为什么只做寿星壶不做其它产品,据徐秀棠大师说:这与当时战乱,社会动荡、不安定有关。艺人们为了养家糊口,即使是制壶高手也不得不去做低档的大路货,因为好销。

施金廷制作的寿星壶,开始壶上不留任何印记,后应商行要求,才在壶系下方或壶盖、底部款以"金廷"或"施记"字样。初为刀刻,后改用木章。同时商行也将其行号刻印于壶盖、底,如"豫丰"、"福康",或呈椭圆、葫芦形,或为方形印章(阴、阳文均有),有的还用满、汉二种文字,周边饰以花纹。民国时期印章改为国民政府交叉的两面旗帜。

温先生收藏到的这把中号寿星壶,大约制于1937年前后。壶盖上的"福康"印记是秀棠大师祖父 当年的店号,当时福康在天津、营口等地设有开埠分号,专营紫砂器销售。现施小马家藏有一把其祖父的 中寿星,高15公分、口径10.4公分,一侧壶系下方刻有"金廷"二字,壶盖正面有二枚葫芦形"豫丰"阳文 印记,壶底是一枚方形印记:国民政府旗帜图案为阳 文,另有"营口豫丰"四字为阴文(见附图5)。

高峰家藏有一把小寿星壶,高12.4公分、口径 8.6公分,浅碟型壶盖面,孔二侧铃有两枚葫芦型阴 文印记,各书"豫丰"二字,一侧壶系下方有椭圆形阳 文"金廷"印章,壶底部有楷体阳文"施记"二字,下方为一枚有满、汉"豫丰"二种文字的方形阳文印记。(见附图6)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寿星壶虽属于普通日用品,但其中也不乏佳作,关键在于制壶者本人的技艺水平及素养。在源远流长的紫砂发展史中,能留下传世作品的人实为不易。由于各种历史的原因,时代的局限,有许多技艺水平很高的艺人往往名不见经传,甚至未留下姓名,但他们的作品,包括作品本身派生出来的文化现象却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财富。施金廷的"抗战"寿星壶就是其中之一,它的造型、制作工艺包括装饰艺术的题材,无疑为紫砂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