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刚才有人买壶被骗了

  • 日期:2017-06-23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好多壶友们,拿起壶的时候,喜欢用盖子轻敲壶把听声音。站在专业角度来说:这是测试窑烧温度的高低及检测是否有裂线的做法。

你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与友闲谈总少不了喝茶,友人每每都要拿出自己的好壶,在你面前大展身手,告诉你这东西有多好,让你云里雾里。结果就是,这朋友比我懂壶、壶比我多、壶比我硬。回家后,心底一个字——收、收、收!(小编数学很好哦)

收壶!

可从哪儿收呢?

某某电视购物频道——只要688,好壶带回家。大师之作,工艺,出口海外,亏本让利。688马上带回家。

妥了,便宜,就它了。

结果往往就是这人会成为友人的笑柄,让人笑话不懂壶,乱买壶。志不同不相为谋,不要小看一把壶在朋友社交中的重要性。

大家以看客心态观世界,这样的事情总有发生。

那对于初入门的朋友,该如何不被骗呢!

且往下看:

好多壶友们,拿起壶的时候,喜欢用盖子轻敲壶把听声音。

站在专业角度来说:这是测试窑烧温度的高低及检测是否有裂线的做法。

但发出的声音的音频多种多样,稍有变化在本质上就会体现出很大的区别,新手根本无法轻松掌控。

1.如果烧结温度高而且烧很合理,碰触的声音应该是“镗”声;

2.如果窑烧温度过高烧疵了或者添加了部分瓷土或过量的石黄,碰触声音应该是“叮”声;

3.如果窑烧温度不够或者是泡养很久之后明显退火了,碰触声音应该是“嗒”声。

以上的三条,并非绝对准确定义,但是大部分案例会靠的很近。


什么样的泥料为之好泥料?

承压系数高(深层矿井)、纯净度高(杂质少)、钢化系数高(砂性强)、玻化度高(水色好)

能够满足这几条的,基本上可以算是很好的泥料了。

并非所有的紫砂泥料都以砂质感强为最佳,这其中就蕴生了两种以泥性体现为最“贵”的品种:朱泥和本山绿泥。

这两种泥料以纯泥制作成形难度极大;烧制变形率极高;成品质感却极佳。一般提到这两种泥料中的纯净品,若不做化妆土、不灌浆、不冲浆、不调砂者鲜有大品,即便有烧成,品相也难完好。

当下为提高成品率,对这两种泥料的制作过程加以改良,其中最大的一个改良手法就是降低窑烧收缩比。于是,有了掺熟料的冲浆做法(清中期已经开始的工艺);有了调砂做法;也有在本山绿泥中加入部分收缩比较小的紫泥......

而现代对朱泥的做法改良又新增了一项,就是在冲浆制作烧制后,用砂纸将外壁轻度打磨掉一层再烧。这样的话,外观水色和手感都会很好,但原本圆颗粒的外观会被扫平。

这些改良手段多属能接受的范畴,是时代工艺的进步,只是和传统工艺已经有少许的违和。

需要提出的新手们需要绕开的一道坎——“紫泥冲浆”。这种方式过分投机取巧,可玩度差。用放大镜看泥料可以边缘尖锐或磨光,泡养效果变化差,部分做的差的会刮毛刺手。

不懂得看一把壶的细节,也不知道如何分辨一把壶是否做的很好?

当你发现一个壶盖的竹叶贴的这么漂亮的时候,你还会怀疑这把壶做的很差吗?

当你发现一个壶钮做的这么精致,你还用担心这把壶的造型会很糟糕吗?

审美壶的步骤很简单,就是看壶钮和外观细节,当细节都做的很到位了,壶一定差不到哪儿去。

除了老壶,其实就新壶而言,做的好与差其实很好理解,新壶的美绝大多数人都能理解,让新手们唯一理解不了的,却是行情。也正因为价格问题,让新手们最希望避开的问题——反倒是品质。

作为一个纯粹的实用者而言,他们最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其实很简单(除此之外一切都是浮云):

用料要考究、造型要美观、比例要协调、出水要流畅、把握要舒适等等不一而足...


作为一个新手,要是真的遵循了以实用器标准为拣选第一前提,加之对工艺细节的反复审美后再精挑细选,那挑选一把心仪的壶,还有那么难吗?

此文章献给刚玩壶的新手和尚未跨过门槛的壶友们,愿大家少走弯路,多收好壶。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