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董建民的紫砂艺术人生 发扬匠人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

  • 编辑/作者:淘壶人
  • 日期:2017-10-18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广大民众的精神家园。文化更是一种自信和持久的力量。中国的陶瓷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中,蕴藏了我们先辈们长期以来的艺术智慧、文化智慧和劳动智慧的精髓结晶。因此,瓷器和紫砂器皿就成了广大名人、文豪墨客们的"宠"品。人们除了在品细细味浓浓茶香,感悟人生外,再就是,在紫砂作品中的那种深厚文化底蕴所带给人的一种享受。为此,对于上等的紫砂就有了"紫砂"堪比"黄金"一说。说到浙江省长兴县的制陶史,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广大民众的精神家园。文化更是一种自信和持久的力量。中国的陶瓷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中,蕴藏了我们先辈们长期以来的艺术智慧、文化智慧和劳动智慧的精髓结晶。因此,瓷器和紫砂器皿就成了广大名人、文豪墨客们的"宠"品。人们除了在品细细味浓浓茶香,感悟人生外,再就是,在紫砂作品中的那种深厚文化底蕴所带给人的一种享受。为此,对于上等的紫砂就有了"紫砂"堪比"黄金"一说。

说到浙江省长兴县的制陶史,早在65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之时,先辈就已有了制陶的开始。这里陶土(紫砂)矿产丰富,与江苏宜兴素有"南陶"、"北窑"之称。 据说,在北宋时期长兴紫砂就与宜兴的制陶可以说是比翼双飞,董建民表述。

为了更多、更好的了解紫砂泥的特点、性质。同时,也为了找到更好的紫砂泥料,作出更多的紫砂壶精品,董建民会经常与同行一起来到矿山探究情况。图右为董建民正与同事在矿山现场了解和查看紫砂泥风化情况。

紫砂艺术殿堂

走进董建民的工作室,你仿佛就像走进了一个艺术的殿堂。8个柜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紫砂艺术精品,有大一点的;有小一点的;也有被称作是"谜"你壶的,壶上塑有小动物的;雕有山水书画的;刻有蝇头小字的;还有根据不同树桩、南瓜等植物塑造的不同款式的形状各异的壶等等。据他介绍,经过几十年的摸爬滚打,他已能依据一些不同文化、不同制作特色和不同形式变化开发出多达几百种不同款式、不同造型、不同形态的壶,其中,有方的、圆的、六角型的和方中带圆的等等,看上去每一把壶都艺术的精品也那么的让人喜欢。记者拿起一把小壶,壶身虽然没有雕刻什么,可就是在壶嘴、壶把上简单地添加了两个"如意"饰品,这把小壶也就立刻"活"了起来。仔细地端祥,壶嘴上那"点"缀的"如意",像是金鸡的"冠",而手把上的"如意"装饰,就像"凤尾"。小壶制作的圆润而饱满,加之较好的紫砂泥天生所赋予的一种油润,同时,侧光看去,在泥的细腻中所透露出的那一点点的砂石小颗粒,你会觉得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一种美妙而又天然的"造化"。而且,不同的泥料所制作的壶形,也会给你带去不同的感觉和享受。另外,如在使用过程中,放入茶叶,倒入开水,那一股热气分别从壶嘴、壶盖上的小钮出气孔散发出来,宛如一股云雾撩绕的感觉,美不胜收。

据董建民介绍,在他的工作室里摆放的都是精品,这里面有与国内知名书画人士合作的壶,也有80年代原长兴紫砂厂制作的不同款式壶,比如:有与浙江西冷印社"5老"等等合作的作品,特别是,有些合作作品的相关人员已不在人世,这些作品就难能可贵了。

其次,在董建民的工作室里还张贴和了摆放了许多知名人士的书画、官窑、哥窑等瓷器作品,加上他制作的作品,整个工作室就成了一个艺术天堂。他说,有时自己想一个人静一静的时候,就自己在工作室里烧上一壶水,拿着自己亲手做的紫砂壶或是与那些知名人士共同创作的壶,泡上好的茶叶,就是一种很惬意、很享受的生活。

紫砂艺术人生

到目前为止,董建民在紫砂行业已拼搏、耕耘了近50 年,可以说是把全部青春都奉献给了紫砂艺术,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紫砂艺术"匠人"。早在1970年,他就进入了当时的长兴陶器厂当学徒,学徒时期就开始学习制作难度较大的大水缸,据他介绍,经他手制作的最大水缸装满水可达1000公斤左右。这种水缸制作的最大难度,就在于把一块块生坯陶泥给拼接起来,而且,泥的干湿特别讲究,通常要把一块很长的陶泥弄扁后背在身上,再把陶泥围成圆连接和叠加起来,弄不好就会整体塌掉,是一个讲技术的活。正因为有了这些技术的铺垫,这为他后期制作大型紫砂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76年他如愿地考入了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工艺系陶瓷美术设计专业学习,三年左右的系统的学习又为他在美术艺术的创作、构图和创新设计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业后,他又回到了长兴,并在长兴紫砂厂担任和负责紫砂厂的产品创新设计和新款开发工作,很快成为了厂里的主要骨干。之后,又相继担任了紫砂厂副厂长、厂厂长一职,此 ,他不仅有了自己大展才艺"拳脚"的平台,还与紫砂真正结下了不解之缘,原长兴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卢宗豪介绍。

说到对长兴紫砂产业的发展和对董建民的了解,原长兴县委副书记刘世军也算得上是一个能说上一、二的人了。长兴有"三绝"(紫笋茶、金沙泉和紫砂壶。前两样都曾经是唐代的贡品,而后者则是与之相匹配的器物),这些都是茶文化的产物。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紫砂矿产资源,而且还有了丰厚的茶文化底蕴,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就与长兴结有良缘。特别是在2007年末,董建民被应邀请到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座客,作为专家对紫砂藏品进行分析和讲评。节目之后,使他的名声一时"沸腾"起来,长兴紫砂元素和中国的传统紫砂文化也随之被国内、外群众所知晓和接纳。那时,董建民不仅把紫砂艺术作品与创新作为长兴紫砂发展的根本,将紫砂作品的品种也从原来的40多种扩充至2000多种,有效丰富了紫砂艺术的表现形式。

培养紫砂新人

企业要长期发展,后续技术力量的培养就更为重要。因此,他大胆放手,竭力为制壶设计人员创造施展才华的平台和空间。在那时,他就提出,要充分利用好紫砂厂老师傅的带头引领作用,培养更多的年青艺术设计人才,因地制宜地结合国内外销售市场发展需要,拓展紫砂产品种类,因此,紫砂厂建立起了专门的设计室。同时,董建民还将现代美学和中国现代文化元素的新思想融入到传统壶艺当中,认为紫砂工艺品要打破工匠式的沿袭仿制,创造出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紫砂新作品。因为他的"放手"管理,长兴紫砂厂不仅为地方经济做出了较大贡献,更重要的,在于为紫砂行业培养了一大批制壶"大匝",他们以传统的手工艺法,并通过对不同的紫砂作品,积极探索和创作出具有中国味十足的传统文化,确立了长兴紫砂在中国紫砂艺苑中的一席地位。另外,他还与浙江大学纳米材料研究所、浙江树人大学杭州官窑研究所等几家单位联合攻关的"纳米氧化铝改性陶瓷抗胎裂研究"课题获浙江省2004年科学技术一等奖。2005年,长兴紫砂工艺厂还参与了南宋官窑工艺恢复和产品开发及应用推广项目,并荣获浙江省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二等奖,大力弘扬和继承了我国独有的紫砂千年文化。

可以说,董建民和他的技术团队脱胎于原长兴紫砂厂。该厂不仅创作出了许多紫砂艺术新作,弘扬了我国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最为重要的是发掘和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潜质的紫砂艺人和制壶"大匝"。

他不仅师从邓白、陈松贤、李松柴等教授,还与范曾、米景扬、韩敏、程多多和浙江西冷印社的钱大礼、郁重今等5老的等等国内著名书画家合作,创造出了许多新作品。比如:他创作的"中国印"壶,该壶高17公分,宽14公分,刻有蝇头小字"茶经"近6000字。从中,不仅有效刻画、流落出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时代痕迹,还展现出了一种时代的"烙印"与"年轮"。可以说,他是把茶文化与紫砂艺术和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合到了一起,内涵中隐现着一种活力,仿佛充分展示出了中国人骨子里那种特有的一种"厚重、大气、宽容与谦德"等等的元素。另外,再仔细观摩、品味该壶,仿佛还浓缩了一种博大与深邃的感觉。当然,在他的制作风格和作品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他那种宽厚、豁达的性格和行事风格,刘世军说。

董建民凭着几十年对紫砂的理解、钻研,并坚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把紫砂的无声语言与精美的文化内涵统一起来,使之充分展现出"泥性"之美。他制作的仿古"壶"和瓜、果、花、木、虫、草等一件件造型独特的作品,无不透露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种浑厚典雅之美和独特的"匠心",让原本没有生命力的一块"泥",充分展现出了一种富有形式、富有表现力和丰富文化内涵、富有生命活力的一件作品,卢宗豪赞赏说。

因此,他的作品也分别被韩国、新加坡、日本、台湾等海内外众多藏家和相关博物馆所收藏。另外,他制作的中国印、汉方壶、方盅壶、圆珠壶、井栏壶和用微刻制作的陆羽〈茶经〉壶等等作品缕缕在各种展览会、博览会上获得了众多大奖。因此,他也头顶诸多头衔: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塑艺、陶艺中青年十大名师、全国古陶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等。(余哲 高明)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