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古人消暑,就是这么简单

  • 日期:2021-07-19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盛夏来临,酷暑难当。如何消暑?从古至今,都是夏天的一大难题。现代人依赖空调、电扇、冷饮,而古人又是如何消暑的呢……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唐·白居易《消暑》

盛夏来临,酷暑难当。

如何消暑?从古至今,都是夏天的一大难题。

现代人依赖空调、电扇、冷饮,而古人又是如何消暑的呢?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曾被酷暑扰得心烦意乱,提笔写下“何以销烦暑,端坐一院中”。

静坐院中,或手捧一书,或沏一壶茶,眼前是郁郁葱葱的竹林,凉风阵阵吹过。如此这般静坐在院子中,吹着阵阵清风,心静了,热也散去。

无独有偶,杜甫在《夏夜叹》中写“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孟浩然在《夏日南亭怀辛大》中写道“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于没有空调、手中仅有一把扇子的古人来说,微微的凉风,便是消暑的一大利器。

更有甚者,则前往寂静的寺庙、或幽静的山林中避暑。

漫步于庙宇,禅房花木葱茏,长廊曲径幽深,静听禅音,品茗纳凉。

或走进婆娑飘拂的柳林,徜徉于荷塘小径,清风吹来,暑热顿消于诗情画意之中。

除了纳凉,古人常见的消暑之法,就是饮降温去热的茶品。

《本草纲目》说:“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能降火”。茶,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清爽,不昏不睡。

所以在炎热的夏天,饮茶正当时。

宋代的大文豪苏轼,就十分嗜茶。

他熬夜要喝茶:“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

写诗要喝茶:“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

睡前睡醒也要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

夏天容易乏累,茶,助诗思、战睡魔、祛暑热,正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

饮茶,给人带来清净之感,而“静养勿躁”,正是夏日消暑养生倡导的理念。

消夏消火,上士养心。

消夏的上乘境界,是保持一种静心、清心、散心的平和状态,一种充满禅意的境界。

心底静了,世界再燥热,也不妨碍内心自如。

根据《中国茶经》的分类法,将茶分为了六大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夏日炎热,人的体力消耗很多,精神不振,这时以品绿茶、普洱熟茶、红茶、乌龙茶等为宜。

绿茶属未发酵茶,性寒,“寒可清热”,最能去火,其汤清叶绿,营养丰富,还可以防止疾病。生津止渴、消食去热,绿茶的效果十分之好,因而在夏季是十分适合饮用的。

普洱熟茶、红茶等茶,茶性温和,温厚而不燥热,体质虚寒者,夏天饮用,不仅可以去热消暑,更可气血通畅、祛湿养胃。

古人素有“禅茶一味”之说法。

“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

这与古人纳凉避暑时泡茶品茗,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人所选避暑之地,多是风景秀丽、清雅幽静之地。

或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是竹林掩映,翠台溪畔;亦或是皓月清风,繁花垂落……

泛舟湖上,诗乐同奏,于青山绿水间品茗,身在其境,远离俗世喧嚣,静心体悟,净化心灵,多为古人之所好也。

而人工打造的避暑之地,大多数在亭台楼阁、画舫水榭之所,亦有佛道场地。

许次纾在《茶疏》中提到:“明窗净几、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课花责鸟、荷亭避暑、小院焚香、清幽寺院、名泉怪石”等二十四宜,均为品茗、消暑之佳境。

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再煮上一壶茶,伴着茶香,微风拂过,自然能达到避暑消热、心静自然凉的效果。

古人懂得,烦夏不如享夏,寻一处净地,品上一壶好茶,便能换得清净心。

这种风雅,亦随着诗词书画,流传后世。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