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淘壶人物 | 花器大家——储亦斌

  • 日期:2021-02-08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储亦斌出身于宜兴丁山,他的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从幼年时,父亲就常带他到紫砂厂观看陶艺大师们做紫砂壶,在储亦斌幼小的心灵中就种下了热爱陶艺、热爱艺术的种子……

储亦斌

高工

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

中青代实力派人物

擅长花器制作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捷径,就是勤恳、踏实,有钻研精神,认认真真做好每一把壶。”

——储亦斌

  师出名门 潜心磨砺  

储亦斌出身于宜兴丁山,他的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从幼年时,父亲就常带他到紫砂厂观看陶艺大师们做紫砂壶,在储亦斌幼小的心灵中就种下了热爱陶艺、热爱艺术的种子。

中学毕业之后,储亦斌到宜兴紫砂厂做学徒,成为了紫砂厂陶艺班的学员。他很幸运的跟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学习制作紫砂壶,在其指导下,他的进步很快,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包袱》

受吕尧臣大师影响,储亦斌的光素器有着相当的火候。他的光器作品线条流畅,壶身饱满,简练而独具意蕴,圆润而富张力,给传统的经典注入了新的活力。

《全手五竹》

除了吕尧臣大师,蒋蓉大师也是储亦斌学艺路上的一盏明灯。他有幸得花器大师蒋蓉的指导,在花器的制作工艺上得其传承。

《全手梅桩》

储亦斌的作品作品多以花器为主,注重自然生态之美,神、气、型的表现,在国内外陶瓷评比中多次获奖,并被《紫玉金砂》《天地方圆》《壶谱》《中国紫砂报》《大公报》等国内外大型书刊、报刊、杂志刊登,其作品“龙头一捆竹”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2009年入选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艺术家精品作品,并在人民大会堂接受紫砂精品证书颁发。

  做壶的工夫在壶外  

“做壶的工夫在壶外”,储亦斌始终记得他的师父吕尧臣所提的经典概念。储亦斌认为所谓的“壶外”,包括书画、读书、个人修养、社会层次,还包括紫砂壶之外的各种传统工艺美术,如木雕、玉器、青铜等等。

《荷花壶·老红泥》

为了将紫砂艺术研究到很深很透,储亦斌对各类艺术都有了解、研究。他热爱艺术,从小学习书法,痴迷古典文学,对于地理、历史都有涉猎,在玉器、古董、字画方面也略通一二。他利用业余时间,研究中国古典传统文化,中国书法,以及古董鉴赏等学问。随着学养的丰厚,他做出来的紫砂壶已渐渐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器形上产生了一种灵光。

《荷塘月色》

储亦斌的知识广博,在制壶间隙对于紫砂历代的精品名作皆能了解来龙去脉,其诸多见解多为紫砂收藏界所看重。

在储亦斌的作品中,能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气韵。从这些历史大家身上,储亦斌学到的不仅仅是制壶的造型技法,更是一种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那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气质。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

《熊猫》

  花 器 大 家  

作为中青辈实力派花器名家的储亦斌是低调而谦虚的,但他的花器作品,在紫砂界却赫赫有名。

《一叶知秋》

储亦斌曾说:“花器的制作需具备深厚的美术功底,制作时间长,工艺繁复,且有的花器,成品要求色泽丰富。作者对于泥料、泥料颜色、原始颜色与烧成之后的颜色区别,需了如指掌。制作精良之花器壶,集材质,工艺高度,形体美,品味深度于一体,缺一不可。因此本身壶的繁复程度也是为了体现整把壶的寓意韵味,即壶的精神思想内涵。对比传统无装饰的光器壶,独特的造型,变化莫测的装饰手段,更是俘获了一众爱壶人的倾心以待。这也就衍生出了这么一句话,花器佳作,亦幻亦真,传神切魂,了无斧凿之痕。这也是我对我所钟爱也是一直在坚持制作的花器款式的壶的一些个人见解。”

《松趣》

储亦斌有一种执着的精神,虽然明知花器的制作难度较大,他也一直坚持不懈。源于自己的喜欢,更是源于一份职责。他认为,仿生花器因为制作时间长、功夫细,较之光器,愿意去学、去钻研的人很少,长此以往,这种技艺的传承会越来越困难,有可能到最后会直接流失。而他自己对于花器的喜爱让他感到一种责无旁贷的传承义务。

《岁寒三友》

储亦斌钟爱花器,既是因他曾受蒋蓉指点,得其指导;更是因花器的内涵丰富,与储亦斌的博学相得益彰,通过花器,储亦斌能够将他的技法、知识,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在紫砂壶上。

《牛盖莲子》

储亦斌有一双灵巧的手,更有一颗细腻的心。在他的手下,熊猫、松桩、荷花、莲藕、蛙鸣……大自然的一切,似乎都能活灵活现地以紫砂的形态再生。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