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选壶者都很注重壶身要周正匀称,口盖要配合得当,流、把、钮要在同一轴线且端正不偏,“明接”要干净利落,“暗接”要续出自然……而作为入门者,在选购紫砂壶时,还应特别注意壶钮...
在紫砂艺术中,“石瓢”与“掇只”、“匏尊”、“仿鼓”等传统壶型,在紫砂行内称作“跌不破的形”。国大师徐汉棠曾就“汉棠石瓢”谈及精品“石瓢”壶的特点,他认为一把好的石瓢壶应具备...
徐鸣浩,师从王秀局、马璟辉,年轻辈中的实力陶手,擅长全手方器制作。
周虎倾二十余年之力于紫砂壶艺一事,擅长光素器的制作,尤其精于铺砂工艺,其作品传承与创新并蓄。
徐元明紫砂技艺炉火纯青,光器、方器、花器、筋纹器无一不精,尤以松、竹、梅题材的创作见长,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新。
1978年出生于陶都宜兴的范萍自幼与紫砂艺术结缘,师从实力派陶艺家袁小强,勤奋好学且悟性极高,擅长传统光素器和花器,尤以瓜类花塑器的设计和制作见长。
施黛智毕业后即跟随父亲施小马学习全手工制壶技艺,潜心钻研,擅长紫砂壶和紫砂花盆的设计与制作。沈律亦跟随岳父施小马潜心学习,精于紫砂造型设计及制作,沿袭施氏风格。
抽角壶,是紫砂壶的传统造型之一,有根据方器加以改良的,如四方抽角、六方抽角、八方抽角等,也有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上进行演变的,如抽角石瓢、抽角提梁等。无论是哪种造型演化而来,抽角...
提及雪华壶,就不得不提到紫砂泰斗顾景舟。雪华壶是顾景舟大师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的原创款型,在经历“文革”之后,顾老有感而发,雪华壶应运而生,壶名取瑞雪兆丰年之意,故又名“雪花壶”。
紫砂花货一代宗师朱可心,从艺七十余年,流世佳作无数。对于经典,其师古不泥古,对于创新,其思如泉涌,创出精美生动、赏用俱佳之精品。
环龙三足壶,由顾景舟得意徒弟、周桂珍丈夫高海庚早时所设计,后由周桂珍制作面世。因周桂珍首次制作的环龙三足是由我国著名的红学家、被称作“国学大师”的冯其庸题书,这也间接成就了此...
柱础壶,造型灵感源自古代建筑中用来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柱础”,此壶型最早见于曼生壶系,为清代嘉道年间,书法篆刻家陈曼生与制壶名家杨彭年设计制作,可称之为“曼生柱础”或“...
天鸡壶,亦称“鸡首壶”,在魏晋至唐初甚为流行。最早把天鸡壶的造型嫁接入紫砂壶艺的,是明朝紫砂大家徐友泉,其仿青铜造型器所作的梨皮泥“天鸡壶”,可谓承古开今。
曼生乳瓯壶,又名乳鼎壶,是传承数百年的壶式之一。此壶型始于清代乾隆时期,表达了古人对于人体美的向往。乳瓯壶亦是曼生模仿女子身躯之形所作,一经问世便风靡一时,后世更是奉为经典。
“紫砂泰斗”顾景舟,在其一生璀璨的紫砂艺术生涯中,佳作无数,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由顾景舟大师所创制的原创壶型,代表着紫砂创作的最高水准,被后世奉为经典。
匏瓜壶为曼生经典壶式之一,曼生做此壶最初的用意是解相思之苦,以物寄情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匏瓜壶讲究线条挺拔,其形制朴素敦厚,古雅大方,施艺严谨,凝聚着秀雅浑成的气质。
笠荫壶,为曼生经典壶式之一。其形若箬笠,造型简朴端庄。一大一小两个半圆构成壶身,既稳重又富于节奏变化,宛若圆形帽沿中央拱起一圆形的帽顶。流形上翘,弧度有致,圆形圈把,曲而有力。
汲直壶乃曼生壶式之一,是道光时期的典型造型。曼生读《汉书》时,感叹汉武帝的大臣汲黯常直言切谏,遂萌生创作“汲直”壶型的想法。
鱼罩壶为紫砂壶的传统壶式之一,其形出捕鱼的罩,故得名。鱼罩壶由紫砂七老之裴石民先生所创制。抗战期间,裴老以“独钓寒江”的寓意,怀揣对故国家园美好的热切向往,创作出此款鱼罩壶。
汤婆,又名“汤焐子”,即古时所用的热水袋。汤婆壶器型古拙,有明季遗风,壶型简到精致,壶身饱满,壶壁挺秀,端庄古朴。其造型不一,或高或矮,或扁或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