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宜兴紫砂文物古迹

  • 编辑/作者:淘壶人
  • 日期:2016-01-07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宜兴简称宜,古称“荆邑”、“阳羡”,位于江苏南部、太湖西岸,无锡市下辖的县级市。自古而今,先后有吴、越、楚三种文化在此交汇,成为太湖西岸的文化重镇。骆驼墩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现表明,宜兴具有7000多年的制陶历史,而且“骆驼墩文化类型”填补了环太湖西岸史前考古学文化的空白,被誉为江南文化之源。宜兴自然遗产丰富,山水秀美,景色宜人,享有“阳羡山水甲江南”之美誉,也因此成为许多文人学士心目中理想的诗意栖居之地,李白、杜牧、李商隐、白居易、苏东坡、欧阳修、陆游、康有为、郭沫若等一代代名人雅士都在宜兴留下了足迹和

宜兴简称宜,古称“荆邑”、“阳羡”,位于江苏南部、太湖西岸,无锡市下辖的县级市。自古而今,先后有吴、越、楚三种文化在此交汇,成为太湖西岸的文化重镇。骆驼墩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现表明,宜兴具有7000多年的制陶历史,而且“骆驼墩文化类型”填补了环太湖西岸史前考古学文化的空白,被誉为江南文化之源。宜兴自然遗产丰富,山水秀美,景色宜人,享有“阳羡山水甲江南”之美誉,也因此成为许多文人学士心目中理想的诗意栖居之地,李白、杜牧、李商隐、白居易、苏东坡、欧阳修、陆游、康有为、郭沫若等一代代名人雅士都在宜兴留下了足迹和传世美文。通过传承发展形成了被称为“五朵金花”的紫砂、均陶、精陶、青瓷、彩陶,宜兴赢得了“中国陶都”的美誉。

一、十六字概括宜兴:陶都、洞天、竹海、茶洲、水城、佛地、书乡、文邦

1、陶都

宜兴市是全国重要的陶瓷产区之一,享有“陶都”的美誉。早在7000多年之前的新石器时期,宜兴的先民就开始制陶,迄今未曾中断。在几千年文化积淀中,宜兴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陶瓷文化特色,并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紫砂陶原产地”,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陶瓷造型艺术中,有着相对独立的体系。

宜兴紫砂工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今,是集书画、诗文、篆刻、雕塑于一体、独步世界的艺术品。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非物质遗产名录,雄踞传统手工技艺首位的,就是宜兴紫砂。古往今来的工艺大师和民间艺人薪火相传,见证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源泉和永恒的魅力。宜兴陶瓷既实用,又具观赏价值。宜兴陶瓷素以精湛的技艺、浓郁的传统、丰富的造型、优雅的装饰而享誉海内外。紫砂陶有壶、杯、瓶、盆等上千个品种,其中紫砂茶壶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夏不易馊等独特优点。1984年,竹简紫砂茶具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赢得金奖。除紫砂陶外,还有被誉为“东方的绿宝石”的宜兴青瓷,以及均陶、精陶、彩陶和工艺美术陶。被誉为陶瓷艺术殿堂的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馆藏陶瓷精品8000多件,是中国藏品最多,规模最大的陶瓷博物馆。

在紫砂壶的天地乾坤里,清雅的茶香,滋润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脉。

宜兴产陶瓷历史悠久,已有7000多年的制陶历史,紫砂陶更是名扬天下,宜兴是公认的中国陶都,宜兴紫砂、青瓷、均陶、精陶、彩陶,被誉为陶都的“五朵金花”。紫砂矿泥是宜兴特有的资源,这种资源成就了一系列紫砂工艺品的历史演进。明代供春的“供春壶”、时大彬的“三足如意壶”、项圣思的“圣陶杯”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分别珍藏于国家博物馆、无锡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馆。当文人和这些艺匠合作之后,这些工艺品的文化价值也就愈加提升,最终成为宜兴特有的一个文化符号。更重要的,紫砂壶背后所依附的中国茶文化,基本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而文化本身的特点,致使中国文化完全可以通过很多优秀的紫砂工艺品来表现出来,同时,这种文化内涵的价值,更是可以通过紫砂艺术品来映射到人们的价值观中。可以想象,当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更大力度的紫砂文化宣传后,公众对紫砂品的更多了解,就会带动他们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意韵产生更深刻的了解,这种无形价值带动的现实意义将是巨大的。

宜兴陶瓷源远流长。远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便开始烧制陶器。在丁蜀等地发掘出各种商周时期的古陶器皿及残片。

2002年,新街骆驼墩出土马家浜文化时期陶器。丁蜀前墅的明代龙窑是全国唯一迄今仍在使用的古龙窑。骆驼墩遗址和古窑址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宜兴紫砂文物古迹

2、洞天

宜兴雅称“洞天世界”,80多个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态,遍布全市。尤以“江南第一古迹”暨“海内奇观”善卷洞与张公洞及绚丽多彩气势宏伟的灵谷洞名扬天下。宜兴南部山区多溶洞,景奇形怪,目前开发开放的5个。宜兴山地占宜兴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拥有大小山丘1000多座,其中很多山丘蕴藏着天然溶洞,已发现的溶洞有80多个,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罕见。如:善卷洞、灵谷洞、张公洞、范蠡洞(慕尼洞)、西施洞、清风洞、海会洞、落户洞、朝天洞、仙人洞、老虎洞、凤凰洞、陈公洞、野猫洞、大老虎洞、小老虎洞、制水洞、风洞、蛇洞、克漏洞、唐家山洞、对门山上洞、对门山下洞、铜山洞、新发洞、耗猪洞、无底洞、螺丝洞、野猪洞、老鹰洞、桃花洞、响水洞、和尚洞、木犀洞、棋盘洞、白马洞、天窟洞、佛窟洞、老人洞、石来洞、乌泥洞、青龙洞、蚂蚁洞、长龙洞、金泉洞、飞云洞、甘泉洞、金牛洞、泉水洞、白鹤洞、三珠洞、天狗洞、君阳洞、三郎洞、天井洞、觉悟洞、金鸡洞、上昂洞、川埠洞等。其中善卷洞、张公洞1934年就对外开放。

3、竹海

宜兴拥有数十万亩毛竹,面积之大江苏第一,为华东地区最大竹海,分省庄、茗岭、太华三部分。

4、茶洲

宜兴阳羡茶自唐朝实行贡茶制度起就被定为贡茶,是中国最早的贡茶,被喻为中国第一贡茶。宜兴是江苏省最大的茶叶产区,至今有数万亩茶园,是江苏产茶第一大市。前几年国家第一次评比了14个中国名茶之乡,宜兴是江苏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给了宜兴一把紫砂壶,并没有忘记在里面放一片茶叶。宜兴地处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生长着被茶圣陆羽称为“芳香冠世产,可以上供朝廷”的阳羡茶。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宜兴阳羡紫笋茶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三国时代以“国山舜茶”称雄江南,唐朝以“阳羡唐贡茶”名扬天下。在宜兴山区,茶园依山就坡,一望无际,人称“茶的绿洲”。

5、水城

宜兴拥有太湖、滆湖、三氿、五荡等30多个天然湖泊,同时拥有20个大小不等的人工水库,湖泊面积占宜兴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宜兴河流分4大水系,拥有大小河流3699条,河流总长3242公里,全市每平方公里河流密度为2.77公里。湖泊、水库以及河流总面积为575平方公里。宜兴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整个宜兴城就在湖泊拥抱之中,是著名的东方水城。古桥是宜兴文物的重要特色,也是反映宜兴水乡风貌的重要景观。近年来,宜兴始终把古桥的保护作为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工作内容,先后实施了青龙桥、武昌桥、东塘桥、官林桥、后亭桥、施塘桥、谢桥、江家桥、裕兰桥等古桥的维修工程,遵循“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维修工作原则,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文物保护设计专家,科学编制维修方案,认真抓好现场管理,努力把文物维修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

6、佛地

宜兴自南北朝起就是中国佛教圣地,是著名的江南佛地,至今仍然保存大量寺庙(约50座),这在全国少见。

【寺庙名录】大觉寺、圆通寺、澄光寺、九峰寺、从善寺、雪蓑寺、福源寺(烟山)、司徒寺、临津寺、永安寺、荆溪寺、承福寺、化城寺、万福寺、东城寺、保安寺、黄土寺、福胜寺、慧林寺、武烈寺、福善寺、显圣寺、静云寺、福源寺(大潮山)、崇恩寺、洞灵观、潮音寺(芳桥)、灵山殿、南岳寺、金沙寺、芙蓉寺、善卷寺、海会寺、寂照寺、澄光寺、潮音寺(大浦)、洞灵观、静乐寺、显圣寺、朝阳寺、大芦寺、国治庵、城隍庙(张渚)、城隍庙(周铁)、周王庙等。

7、书乡

宜兴与江西省临川、湖北的蕲春并称为中国三大才子之乡。宜兴读书风气盛行,宜兴出了大量院士、教授、专家、学者、大学校长。

8、文邦

宜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书画之乡,文化底蕴深厚、文物数量巨大、遗址总数多、遗存丰富、并拥有梁祝等多种非物质遗产。宜兴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沿革,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长三角地区少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宜兴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控制单位163处184个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11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23个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94个点,市级文物控制单位56处56个点。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门类齐全、地方特色鲜明。全市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9项,市级非遗项目22项。文化就是资源,历史就是优势。

二、历史沿革

宜兴古称荆邑,春秋时属吴。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建县,改荆邑为阳羡县。303~310年(西晋太安二年至永嘉四年),朝廷为表彰周玘(周处长子)三兴义兵平乱之功,设置义兴郡,属扬州。589年(隋开皇九年),改称义兴县,属常州。976年(宋太平兴国元年),为避赵光义讳,改为宜兴县,属常州。1726年(清雍正四年)分为宜兴、荆溪二县。1912年(民国元年)荆溪县撤销,并入宜兴县。1949年6月至1953年1月属常州专区。1953年1月至1956年2月属苏州专区。1956年2月至1983年3月属镇江专区(1967年3月改称镇江地区)。1983年3月起属无锡市。1988年1月撤销宜兴县,设宜兴市(县级市)。

三、文化遗存

宜兴是全国著名的陶都,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万年开发史、7000年制陶史、2200多年建县史的江南古城。宜兴市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古城风貌保留较好,古往今来名人辈出。宜兴现有文物古迹数以百计,文物库藏近万件,在全国县市中位居前列。

位于芳庄镇溪东村的西溪遗址为马家浜文化时期大型聚落遗址,体现出先民六七千年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祥和、自然的生活。

西渚镇猪婆山曾是春秋战国时期人群居住点。1984年,吾桥村出土的汉代独木舟被南京博物馆收藏。

2002年发掘的骆驼墩遗址,代表了太湖西部山地向平原地带过渡的新石器考古文化特点,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对研究长江下游古代文明进程有着重要意义,被列为2002年国内六大考古发现之一。骆驼墩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为研究太湖西部的史前文化提供了新材料,填补了环太湖西部史前考古学文化的空白。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表示,骆驼墩文化和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是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共同开发了长江下游的环太湖地区,加速了长江下游的文明化进程,并最终导致良渚文化踏上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历史文化街区是延续地方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宜兴市的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向世人展示城市“活的历史”。其中,月城街历史文化街区将通过恢复和展示街区历史街巷的肌理,形成宜城传统居住、商业和文化休闲综合区以及宜城城防系统与传统民居展示区;葛鲍聚居地历史文化街区将通过保护大新厂工业遗产,恢复龙窑历史空间场所等,来保护和彰显葛鲍世代围绕制陶、烧陶作坊形成的“绕坊而居”的独特格局。通过对葛氏旧居、鲍氏旧居及鲍四房弄、中路堂、马家弄、大隔弄等“两堂四弄”的保护,来保护街区整体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蜀山古南街历史文化街区将定位为紫砂文化发源地和紫砂技艺传承地,以“山、窑、街、河”的物质形态为中心,形成“四区八点一环”的空间格局,打造成具有江南传统风貌的生活居住与休闲旅游区。

“梁祝传说”和“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男欢女嬉”、“宜兴手工刻纸”、“宜兴均陶堆花技艺”、“观蝶节”等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喝茶,养生请收藏此号,购买超值紫砂壶加私人微信号:15021554738 验证暗号“壶友”

原矿紫泥,220cc

作者 : 顾红莲 国家级工艺美术员

工艺 : 手工制作 做工泥料佳,器形漂亮,紫泥很好养

宜兴紫砂文物古迹

宜兴紫砂文物古迹

宜兴紫砂文物古迹

宜兴紫砂文物古迹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