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唐云、陆俨少、谢稚柳、程十发等10余位沪上国画名家绘制了一批宜兴紫砂壶,并由徐孝穆、沈觉初等名手镌刻。
首先,用壶泡茶比盏更宜于保暖;其次,用壶泡茶有利于防止尘埃落入茶汤;其三,茶壶的密闭性更优于茶盏,可以保持茶香而不使涣散。
发展中国传统紫砂陶艺,继承与创新要符合规律,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不能一概而论,有所偏颇。
即,泥、形、工、款、功。这样说壶,我想这也是比较严谨和传统的方法和立场,同时也体现出来了一个有滋有味的“品”字。
紫砂壶的商品性与工艺性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两者有其相交结合之处。
嘉道年间的文人紫砂陶简约古雅,渗透了文人的审美理想和品位追求,与紫砂创始之初的旨趣一致,可以说是文人引导下的紫砂行业的复古之风。
“功夫茶”之茶具功夫茶最讲究的第一是茶具。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别也在于茶具。据说陆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潮州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
好多人想买壶,可不知怎样选。其实选壶只要您明确买壶的目的。
我们在拥有自己的鉴赏标准的同时,也就获得了选择紫砂茶壶的自由,选用紫砂壶,参照上述几条标准还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而定。
越是好紫砂壶,越能养出个名堂;越是名人名作,越容易养出精神来。
宜兴紫砂壶把玩与鉴赏的标准归纳起来,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功‛。前四个字属艺术标准,后一字为功用标准,分述如下
紫砂是宜兴当地的一种矿物质土,包括紫泥、红泥和绿泥三种,因而又有“五色土”之称。
宜兴紫砂壶和景德镇陶瓷一样,早已是天下闻名。紫砂壶最大的特点就是泡茶不失茶的原味。
发现自己玩壶的方向有问题以后,如果不是自己要坚持骗自己。早就可以发现疑点,从而终止收购,减少损失的。
一位搞茶文化研究的学者说,茶有三味:曰水,曰茶,曰器。高士尚水,将其视为茶事首要;常人尚茶,认为选择什么样的茶叶才是喝茶的关键;最不通的是尚器,把盏弄杯铺张成一显摆。
紫砂茶具的好处之一,便是“裹住香气、散发热气”,久用能吸收茶香。
明代紫砂器大多具有古拙、凝重、质朴、厚重的风格,此种遗风并不因朝代的更迭而突然终止。
紫砂陶器与一般瓷器的款识有所不同。
一把既美观又实用的方型茶壶,要求比例准确、口盖紧密平整、块面挺括、线条利落、气势挺拔、力度到位,其工艺水平毫不逊色于其它造型。
论是泥料还是其他方面的问题,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实践同样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