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形象引入紫砂壶艺创作始自明代的陈仲美。
创作于1644年农历四月之后,周高起于1645年被杀害之前写作的《阳羡茗壶系》,在《神品》一节的开端就明确地记载: “陈仲美婺源人,初造甆于景德镇,以业之者多,不足成其名,弃之而来,好配壶土,意造诸玩,如香盒-------或龙戏海涛,伸爪出目------心思殚竭,以夭天年。”(见韩其楼《紫砂古籍今译》之6页)
“龙戏海涛,伸爪出目”,巨龙在大海的波涛中戏舞,伸爪怒目,大显神威。此处因仅有文字记述,没有实物佐证,故之引来两说,一说这即是“鱼化龙”的形象,鱼化龙壶的首创者是陈仲美,不是邵大亨。一说这不是“鱼化龙”形象,因为“鱼跃龙门”的故事是人人皆知的,若是“鱼化成龙”,不会只记“龙戏”,不说“鱼跃”。若进一步说“鱼跃龙门”的鱼化成龙神韵,也不是“龙戏海涛”的味道。
两说谁是谁非,待实物出现吧!
但不论哪种说法对,但有一点是清晰地,那就是是陈仲美第一个把龙的形象引入了紫砂壶艺的创作。从现有实物看,第一款“鱼化龙壶”确是清代邵大亨创作的。
从邵大亨的鱼化龙壶式流传至今,已成为紫砂壶具的经典器型之一。传承中有所创新的有清末黄玉麟,还有得到翻身解放的朱可心,从鱼化龙壶向前一步,创作了“云龙壶”。
清代邵大享鱼化龙为波浪堆塑,一层一层,立体感强,波涛中龙仅露出头部而不见爪,表现了鱼化成龙的那一瞬间的自豪;壶钮的形态堆塑成“波浪状”,装在盖里的龙头短而粗,壶钮和装在盖里的龙头,都与“鱼化成龙”一瞬间的神韵相呼应。而黄玉麟所制鱼化龙,波涛中的龙伸出半身,龙爪清晰可见,似是在展示“鱼化成龙”之龙的神采,壶钮也不作堆塑波浪状而作卷云形,也是在以形抒意,描述成鱼化成龙后欲“翔于云天”之上的期盼。
壶钮,容易捏拿、安全,是茶壶器用价值的重要元素。若从实用的角度说,黄玉麟变涌浪纹为云头纹,作为壶钮的捏拿,似比邵大亨的容易捏拿,也较安全。我没有使用过邵大亨的壶,凭感觉应以“盖内”的龙头作壶钮用。若以活动的龙头作壶钮用,给人以容易损坏的印象。
品读朱可心的“云龙壶”,不少人都以为也是“鱼化龙壶”。那是误读。朱可心因喜爱“鱼化龙壶”而走上陶艺之路,也成为民国时期制作“鱼化龙壶”的高手,但他并不停步,继续前行,于1932年左右创作了“云龙宝鼎”,又于1952年创作了“云龙壶”。“云龙壶”没有鱼,只有龙,它是从“鱼化龙壶”走出来,表现龙翔云天的形象。
如果说邵大亨表现了“鱼化成龙”那一瞬间的自豪,黄玉麟抒说“成龙”后欲“翔于云天”的期盼,那么朱可心则表达了“鱼化成龙”后,龙搏击九天、开创新业的磅礴气势,此正是中国人翻身道情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