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紫砂大师陈国良回忆从艺的峥嵘岁月(下)

  • 日期:2024-03-09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陈国良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1972年即进入紫砂工艺厂学艺,如今已是闻名遐迩的紫砂大师。回望数十年的从艺生涯,感慨良多。

八、九十年代成名期:创新求变

——陈国良大师口述


80年代早期,我是花盆和茶壶交替着做。1983年,我就开始做方壶了,一只厂里派的指标“六方龙凤”,要有花盆基础的人做。这个是丁洪顺创作的,计划定的也多。也是这一年,厂里接到上海盆景协会的一笔纪念品的单子,是千筒,也是我做的。我只要一做茶壶,就断断续续自己创新。那时候厂里对我比较关心,算是创新设计人员,老中青把我带在里面。其中有一件作品“远山”,当时高海庚厂长看到了,他一直都很关心我的创新,对我说:“这个创新,要是接到了任务就你来做。”后来,真的来了订单,订单要求敲我印章,就做了一方我的印章。


陈国良

▲1989年带学徒时师徒合影

有:朱朝辉、周立成、杨海蓉、夏颖等


1985年,我开始真正转到茶壶上来。1986年的下半年,紫砂行情好起来了,厂里把我从成型一线提出来去带班。原先跟我在一线的老职工还说我:“小陈啊,你痴了哇,你在这里做,还有超产,你去了那里要吃苦的喏!”我说,我服从厂里安排。一个班13个人,我一个人带,艺培中心的主任是吴群祥,副主任是范岳林。带班时候对学徒的生活、思想、工作等都要抓,包括不让他们谈恋爱影响工作。新人一培养好,就立马调走,然后再给一个新人继续培养,每一个都是从做工具开始。但是带班,对我技艺的提升帮助是很大 ,设计的产品品种多,比如这个学生要翻样做“南瓜”“竹子”了,我得先熟悉这些样、制作,然后指导。


陈国良

▲2017年师徒合影

前排左起:卞丽娜、张丽萍、周雪皓、陈国良、张静、李美玲、钱美锦、刘婕

后排左起:苏为国、马景辉、范黎明、彭耀年、王继忠、王立、沈建宏、沈晓平


当时范岳林老师管理很严格,三天两头有考核,就打个泥片,要考两三次,比如泥片打个两三天,集中起来测。20块叠一起一放,毛病毕现。学生们刚开始以为打泥片没什么,一经测试才懂得其中厉害。有的学生打不好,晚上还去班级里面练习。我带的基本上是职工子女,他们的父母有时候会来窗口看着自己的孩子认不认真。班与班之间有竞争也很大,用现在的话叫做“卷”,但是当年我们“卷”得很实在,也很有劲头。

关于我的创作,其实我很感谢紫砂厂。当年紫砂厂的氛围非常好,一是老师傅们愿意教,倾囊相授,二是同事之间也是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带班时候,有的身筒我会邀请师父何道洪或者当时副主任的吴群祥帮我给学生示范,他们都很愿意。两个人打法不同,学生学了,我也学了,很有意思。


陈国良


大概是1987年的时候,美国工艺设计师哥拉塔来到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参观,观看了各种品类的紫砂壶后,用几根简单的线条画了几幅草图到厂里,当时很多人看这个图纸无法接受他的这个天马行空。他的线条也是在不断地调整中形成的。与当时我们的观念很不一样。比如遇到一个南瓜壶,我们就按照南瓜的样子来做了,他就很抽象,但是给了我一些启迪。


陈国良


我当时也是胆子大,就按照他的图纸尝试了一下,做出来的作品,有金石的刚劲,但只能作为一种艺术陈设来看待。后来,我去北京参加评比的时候,另外创作了一把,以柔和的曲线为主,与当年他画草图的这把凑成了一对。

有一年,我在杂志上看到一个碗,做得极其薄,放在陶艺展上展出,介绍说这种薄的制作难度也是一种艺术。我受到启发,另外一点就是自己的私心了:做得如此薄,就别来仿我的了。我将泥片的厚度控制在一毫米的样子,在“薄”壶的路上,走出了我自己的兴致。


陈国良

▲国际交流

左一:与美国紫砂壶爱好者交流紫砂

右一:乌克兰女作家、紫砂壶爱好者娜塔莎来工作室探讨紫砂

左二:与世界陶瓷协会主席威尔玛·维尔沃戴女士合影

右二:与美国泥塑与经典艺术协会会长、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博士李·麦德曼合影


一路走来的成就,也是紫砂厂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底气。五十多年过去了,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也70周年了,我很感激当年在厂里的时光,无论是学习还是创作,就像我进厂时候一样热热闹闹。一个厂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有大家长,也有同龄人,深刻感受到那种提携、帮助、学习……的浓烈氛围,我们更要感恩当年七位老艺人,他们将毕生的制作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及学生们,为紫砂技艺的传承发展,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为代表的优秀人才、名家高手,为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的繁荣发展打下了扎实的人才基础。


人物介绍

陈国良

陈国良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陶艺专委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

·1970年初中毕业后就读于宜兴陶瓷公司半工半读;

·1972年1月进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同年11月进徒工班随何道洪师父练习紫砂制作;

·1975年,徒工毕业后从事花盆生产,期间在生产车间也担负技术员职责,帮做工具及花盆样,也做厂安排的展品任务;

·1978年,厂里组织8人,由厂长邵鹿松带队,顾景舟、谭泉海、徐汉棠、潘春芳、汪寅仙、沈遽华和陈国良去北京参观学习第一届全国工艺美术大展(我感到很幸运,就我一个年轻人);

·1983年,在范洪泉师父指导下,制作了大梅桩壶和东坡提梁壶;

·1984年在陶瓷公司的组织下赴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帮辅紫砂生产三个月;

·1984年在陶瓷公司职校全日制学习半年美术课程;

·1986年,在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艺徒培训中心担任86届、88届艺徒班带班老师,后又在艺徒培训中心任技术总监一职至1993年;

·1988年曾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陶瓷造型设计”专业;

·1993年进紫砂工艺厂研究所专心设计自己的紫砂创新与制作至2014年。

·现职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人事厅颁发)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对紫砂陶,其本人一贯坚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其作品不论光素货,花货和其他,都是追求有挑战的难、新、奇、巧和形成个人的风格,在创新和制作中更求精、求实、讲究实用与收藏兼顾、题材丰富多样,源于传统而别有新姿。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展中获奖。


作品欣赏

千禧龙壶

陈国良千禧龙壶(点击图片可跳转至作品详情页)

一粒珠壶

陈国良一粒珠壶(点击图片可跳转至作品详情页)

供春壶

陈国良大供春壶(点击图片可跳转至作品详情页)

松与灵芝壶

陈国良松与灵芝壶(点击图片可跳转至作品详情页)

亦松壶

陈国良亦松壶(点击图片可跳转至作品详情页)

梅桩壶

陈国良梅桩壶(点击图片可跳转至作品详情页)

秋艳炉壶

陈国良秋艳炉壶(点击图片可跳转至作品详情页)


点击跳转→紫砂大师陈国良回忆从艺的峥嵘岁月(上)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