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紫砂泥料|超全的“绿泥类”矿料种类图文说明(建议收藏)

  • 编辑/作者:q
  • 日期:2019-04-11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绿泥属粉砂质泥岩,是以矿料外观呈色命名的一个大类。也称“本山绿泥”。所谓“本山”实指黄龙山,所有产自黄龙山的矿料都可以称作“本山”矿料。

  绿泥类  

绿泥属粉砂质泥岩,是以矿料外观呈色命名的一个大类。也称“本山绿泥”。所谓“本山”实指黄龙山,所有产自黄龙山的矿料都可以称作“本山”矿料。

绿泥矿料呈致密块状结构,易酥开但不溶于水,含矿量较少。一矿于矿层石英岩板(俗称龙骨、黄石岩层等)下部贴层。还有少部分是紫泥泥层中间或紫泥与其他泥层之间的一层夹脂(也称绵头),是以泥中泥的形式产出,其出产量更为稀少,例如梨皮泥等。这两种以不同矿层形式产出的绿泥,在泥料质性上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岩板下部贴层产出的绿泥,其颗粒比含量较大,对烧成温度要求较高,一般需在1200〜1230℃之间烧成,有的甚至要达到1250℃左右。此类绿泥烧结后器表平整挺括,收缩及变形率较小,胎质相对比较疏松,保温与透气性能极好。若烧成温度不够,制品使用后会产生“吐黑”、“隐裂纹”甚至开裂等现象。以夹脂形式产出的绿泥,泥质一般较嫩,泥料颗粒比含量相对较小,可塑性能较好。其耐火度相对较低,烧成后的胎质比较坚结,表面一般会呈现出细腻光润的梨皮状效果,但收缩、变形率相对较大。

绿泥矿料由于石英含量高,并经覆盖层长期压实结成坚硬半坚硬的页岩,故矿料表面有油脂般的光泽,属于一种完全解理矿物。因含铁量较少,且以铁离子为主,故矿料基本呈绿色调。绿泥矿料因氧化铝成分含量较高,大部分矿料本身颜色又较浅,在与空气长时间的接触过程中,表面极易氧化产生变色现象。

绿泥矿料外观质地一般比较纯正均匀,含有少量白色云母碎片。在正常气氛中烧成后,除少量颗粒质点的变化外,基本呈现氧化铁晶体的纯正黄色调。因绿泥矿料产出量较少,同时大件绿泥作品不易烧制,因此绿泥大多是作为紫砂坯体表面的粉饰使用,或是和紫泥、红泥等配合后作为调配泥使用,仅有少部分作品用纯绿泥制作。

绿泥矿料的种类很多,根据开采矿区及矿层的区别,绿泥具有多种不同的外观特征及烧成效果。

梨皮泥

产于天青泥层的贴层,以泥中泥的形式存在。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淡绿色致密块状,较软易碎。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粘性较大,对制作工艺要求较高,烧成温度范围较窄,因泥性较重,易产生变形、起皱、起泡等缺陷。一般烧成1170〜1180℃左右,收缩率8.5%左右。烧成后呈梨冻色,胎质呈梨皮状,表面有透而不炫的细致莹洁感,色泽效果极细腻丰富。

 


四号矿井绿泥

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淡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表面有锈色。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90〜1210℃左右,收缩率4%左右。烧成后呈浅黄绿色,胎质细密平整,色泽纯正光润。

四号矿井绿泥

是四号矿井绿泥类中的主要品种。矿料外观呈浅灰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较宽。一般烧成1210〜1240℃左右,收缩率5%左右。烧成后呈米黄色微透绿,胎质细密平整,色泽纯正光润。烧成温度越高,越显青绿色调。

四号矿井红麻子绿泥

在矿层中偶然出现,含矿量极少。矿料外观呈浅灰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因含有较多红色麻点状,故被采矿人员形象地称呼为“红麻子”绿泥。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时略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20〜1250℃左右,收缩率4.5%左右。烧成后呈米黄色,胎质中黑砂质点密布,器表光洁莹润,色泽效果极为丰富。

四号矿井绿泥

矿料外观呈浅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矿料上有红色、暗红色的斑点、斑纹状。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较宽。一般烧成1210〜1240℃左右,收缩率3%左右。烧成后呈米黄色,胎质纯正细密,表面隐现出细小的红色颗粒,色泽效果比较丰富。

四号矿井绿泥

矿料外观呈浅灰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矿料上有紫红色的斑点、斑纹状。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较宽。一般烧成1220〜1240℃左右,收缩率5%左右。烧成后呈米黄色,胎质比较坚结光润,梨皮状的表面黑色和紫红色颗粒隐现,色泽效果比较丰富。

四号矿井绿泥(芝麻绿泥)

产于四号矿井水平约-52米处。矿料外观呈浅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矿料上有浅黑色的云雾状斑纹。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极多,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经一定的高温,表面易起凸出的细小杂点。一般烧成1180-1200℃左右,收缩率5.5%左右。烧成后呈微暗浅黄色,胎质细密光润,色泽效果十分丰富。

四号矿井绿泥

矿料外观呈浅青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含有较多的白色云母碎片,矿料上有红色的花斑状。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时较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较宽。一般烧成1210〜1240℃左右,收缩率3%左右。烧成后呈米黄色,胎质细密平整,但表面略显干涩,外观色泽纯度稍差。

四号矿井绿泥

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淡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10〜1230℃左右,收缩率6%左右。烧成后呈米黄色微透绿,胎质纯正细密,光洁明润。烧成温度越高,越显青绿色调。

四号矿井绿泥

矿料外观呈浅青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白色云母碎片相对略多。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较宽。一般烧成1210〜1230℃左右,收缩率5%左右。烧成后呈米黄色微透绿,表面砂质细密,平整光润。烧成温度越高,越显青绿色调。

产于台西村露天矿,矿料外观呈浅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表面有锈色状,部分矿料中有暗紫红色云雾状。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20〜1240℃左右,收缩率7%左右。烧成后呈黄色,胎质呈梨皮状,砂质细密明润,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经一定的高温烧成后,呈淡青绿色;经一定温度的弱还原气氛烧成后呈浅鹅黄色,胎质中的紫红色和黑色颗粒也更清晰。



台西矿区绿泥(中层)

产于上图矿料泥层下部,含矿量极少。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淡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时略粘,制作时泥性较重,烧成温度范围较窄,易产生变形、起泡等缺陷。一般烧成1180〜1190℃左右,收缩率6%左右。烧成后呈浅黄色,质地比较坚洁,色泽细腻光润。

台西矿区中层绿泥(芝麻绿泥)

产于台西村露天矿。矿料外观呈微暗青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含有略多的微细白色云母碎片,断面略呈粗砂状。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较多较明显,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时较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80〜1200℃左右,收缩率5%左右。烧成后呈微暗黄色,胎质细密平整,但表面略显干涩,外观色泽纯度略差。随烧成温度的升高逐渐泛青黑色调。

台西矿区绿泥(中层)

产于台西村露天矿。矿料外观呈浅灰绿色致密块状,比较坚硬,矿料上有氧化作用等因素形成的变色现象,表面有锈色及锈片状。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10〜1220℃左右,收缩率6%左右。烧成后呈浅灰黄至浅灰绿色调,胎质略显干涩,外观色泽纯度略差。

产于台西村露天矿。矿料外观呈淡绿、淡灰绿色软质致密团块状结构,质地呈细腻不均匀状,易碎不坚硬,矿料上有铁红色染色状。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较粘,泥性较重,烧成温度范围较窄,易产生变形、起皱、起泡等缺陷。一般烧成1170〜1180℃左右,收缩率7.5%左右。烧成后呈淡青白色,胎质呈粗梨皮状,质地坚洁明润,色泽纯正。

产于上右图矿料下部泥层。矿料外观呈浅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表面有锈片状。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90〜1210℃左右,收缩率7%左右。烧成后呈浅黄绿色,胎质中颗粒隐现,呈梨皮状,质地坚洁明润,色泽纯正。

产于台西村露天矿。矿料外观呈微暗青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含有较多的白色云母碎片,断面略呈粗砂状。部分矿料中夹有暗铁红色的锈片状。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时较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90〜1210℃左右,收缩率5%左右。烧成后呈黄色,胎质颗粒质感较强,但外观色调略显单一,色泽纯度略差。

矿料外观呈浅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表面有锈色状及氧化作用等因素形成的发黄现象。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20〜1240℃左右,收缩率5%左右。烧成后呈亮黄色微透绿,胎质细密温润,呈细梨皮状的表面,泛出点点黑色颗粒,色泽纯正光洁。

台西矿区绿泥(浅表层)

产于嫩紫泥泥层的夹层,有时上部贴层为碎石层。矿料外观呈浅灰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矿料上有锈色、锈片状及灰白色的网纹状。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80〜1200℃左右,收缩率6.5%左右。烧成后呈浅黄色微透绿,胎质比较坚结,呈微梨皮状的表面颗粒隐现,色泽纯正温润。

台西矿区绿泥(浅表层)

矿料外观呈淡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表面有较多锈色(烧成后会对胎质呈色带来略泛红的现象)。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20〜1240℃左右,收缩率6%左右。烧成后呈黄色微透红,砂质细密,色泽比较纯正。经一定的高温呈浅青黄色调。

宝山矿区绿泥

产于嫩紫泥泥层下部,通常只有数厘米厚,含矿量极少。矿料外观呈浅灰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表面有锈色。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时略粘,制作时泥性较重,烧成温度范围一般,易产生变形、起皱、起泡等缺陷。一般烧成1190〜1210℃左右,收缩率8%左右。烧成后呈淡青黄色,胎质坚结光润,呈细梨皮状的表面,泛出点点黑色颗粒,色泽效果比较丰富。

宝山矿区降坡绿泥

修建黄龙山休闲广场时产出。矿料外观呈青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表面有与降坡红泥贴层而形成的紫红色斑纹状,烧成后会对胎质呈色带来略泛红的现象。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时较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80〜1220℃左右,收缩率5%左右。不同温度烧成后呈黄色、暗黄、暗青黄等色调。胎质颗粒质感较好,但表面比较干涩,外观色调也略显灰暗单一。

宝山矿区降坡绿泥(芝麻绿泥)

产于宝山工业园下部矿层。矿料外观呈青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表面有锈色及与下部降坡红泥贴层而形成的紫红色斑纹状,断面略呈粗砂状。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较多较明显,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时较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00〜1220℃左右,收缩率6%左右。烧成后呈黄色微泛青绿,胎质颗粒质感较强,肌理粗而不糙,色泽纯正温润。

宝山矿区绿泥

产于宝山矿区早期暗宕中。矿料外观呈浅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矿料上有锈色及少量紫红色的斑点状。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时略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00〜1240℃左右,收缩率6%左右。烧成后呈亮黄色,胎质颗粒质感较强,色泽纯正温润。

宝山矿区绿泥

矿料外观呈淡青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表面有锈色。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时略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90〜1210℃左右,收缩率6%左右。烧成后呈微暗黄色,胎质颗粒质感较好,但外观色调略显单一,表面的黑砂质点也略显杂乱。

宝山矿区绿泥(芝麻绿泥)

矿料外观呈灰青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表面有锈色及白色蜡质状,断面略呈粗砂状。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较多较明显,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时较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90〜1210℃左右,收缩率5.5%左右。烧成后呈浅黄色微泛青绿,胎质颗粒质感极强,但表面比较干涩,外观润泽度略差。

宝山矿区绿泥(芝麻绿泥)

矿料外观呈暗青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表面有锈色状,断面略呈粗砂状。因烧成后胎质中黑砂质点较多较明显,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时较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80〜1200℃左右,收缩率4%左右。烧成后的呈色在绿泥类中属于比较特殊,与通常的呈黄色调不同,而是呈现微暗红黄色调。胎质颗粒质感较强,但表面略显干涩,外观润泽度略差。经一定的高温呈褐红色调。

宝山矿区绿泥

产于左图矿料泥层的下部。呈暗青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表面有锈色及氧化作用等因素形成的发黄现象,断面略呈粗砂状。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时较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80〜1200℃左右,收缩率5.5%左右。烧成后的呈色在绿泥类中属于比较特殊,与通常的呈黄色调不同,而是呈现浅棕红色调。胎质中颗粒隐现,表面砂质细密温润,色泽效果比较丰富。经一定的高温呈褐棕红色调。

宝山矿区绿泥

矿料外观呈青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矿料上有浅墨色的条状纹理及少量浅紫红色的斑纹状。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时略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90〜1210℃左右,收缩率6%左右。烧成后呈黄色,胎质细密温润,但外观色调略显单一,表面黑砂质点也略显杂乱。

宝山矿区绿泥

矿料外观呈浅灰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矿料上有锈色及氧化作用等因素形成的发黄现象。部分矿料中有紫红色斑点状。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较宽。一般烧成1200〜1230℃左右,收缩率6%左右。烧成后呈米黄色,表面细密平整,胎质中微细红色砂点隐现,色泽效果比较丰富。

宝山矿区绿泥

矿料外观呈青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矿料上有少量紫红色的条纹、花斑状,表面有锈色及暗红色状。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较窄。温度较高时,胎质易发生变形、玻璃相增多等缺陷。一般烧成1130〜1140℃左右,收缩率7%左右。烧成后呈棕黄色调,胎质细密油润,质地坚结。

宝山矿区绿泥

矿料外观呈浅青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表面有少量紫红色的斑纹状及锈色状,断面略呈粗砂状。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时较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00〜1230℃左右,收缩率4%左右。烧成后呈黄色,胎质细密平整,但外观色调略显单一,表面黑砂质点也略显杂乱。经一定高温呈棕黄色调。

青龙山甲泥矿绿泥

产于红棕泥上部泥层。矿料外观呈浅灰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矿料上有浅灰黄色薄片状。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时较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00〜1230℃左右,收缩率6%左右。烧成后呈黄色,色泽比较纯正,胎质颗粒质感较好,但表面略显干涩。随温度的升高逐渐泛青绿色调。

墨绿泥

墨绿泥主要产于宝山矿区红泥、绿泥泥层的下部,一般泥层较厚,呈多品种的成层结构。也有少量品种会呈薄层状产于其他矿区泥层之间。因矿料外观呈多种深浅的墨绿色调,故习惯称为“墨绿泥”。各种矿料因矿层位置及上下泥层的差异,外观特征及烧成效果等也各有差别。

四号矿井墨绿泥

矿料外观呈微墨绿色致密块状,比较坚硬。部分矿料中有细小的红色斑点状。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20〜1230℃左右,收缩率6%左右。烧成后呈米黄色,胎质呈梨皮状,质地比较坚洁明润,色泽纯正。

台西矿区中层墨绿泥(芝麻绿泥)

产于台西村露天矿,含矿量较少。矿料外观呈浅灰墨绿色致密块状,比较坚硬,含有略多的微细白色云母碎片,矿料上有暗紫红色和墨色的斑点、花斑状,表面有锈色。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较多较明显,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时略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00〜1220℃左右,收缩率3%左右。烧成后呈淡黄色,胎质纯正温润,色泽效果比较丰富。

台西矿区墨绿泥(浅表层)

产于绿泥泥层下部。矿料外观呈灰墨绿色致密块状,断面呈暗黄绿色,略坚硬。矿料上有氧化作用等因素形成的变色现象。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时较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10〜1230℃左右,收缩率5%左右。烧成后呈黄色,胎质颗粒质感较强,呈色比较纯正,但表面略显干涩。

青龙山甲泥矿墨绿泥(芝麻绿泥)

产于混夹泥层的夹层,含矿量极少。矿料外观呈灰墨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表面有黑色状。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较多较明显,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时较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10〜1240℃左右,收缩率4%左右。烧成后呈浅黄色微透绿,胎质颗粒隐现,表面光洁脂润,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烧成温度越高,越显青绿色调。

矿料外观呈深墨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表面有黑色状、白色腊质状及铁红色锈片状。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较多较明显,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熟泥可塑性较差,成型时易酥开、断裂,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较宽。一般烧成1210〜1230℃左右,收缩率4.5%左右。烧成后呈浅黄色,外观呈色较好,但胎质中砂质颗粒比较杂乱,表面也比较干涩。

宝山矿区降坡墨绿泥(芝麻绿泥)

产于上图矿料下部贴层,含矿量极少。矿料外观呈浅灰墨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矿料中夹有铁红色的锈片状,表面有黑色状、白色蜡质状及与下部降坡红泥贴层而形成的紫红色斑状。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时略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90〜1220℃左右,收缩率5.5%左右。烧成后呈亮黄色微透绿,胎质细密坚润,梨皮状的表面呈现出点点黑色颗粒,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矿料外观呈墨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表面有锈色及锈片状。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00〜1220℃左右,收缩率5.5%左右。烧成后呈浅黄色,外观呈色较好,但胎质中黑砂质点略显杂乱。经一定的高温呈浅青黄色调。

宝山矿区墨绿泥

产于上图矿料上部贴层。矿料外观呈浅灰墨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矿料上有锈色。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时略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90〜1210℃左右,收缩率6%左右。烧成后呈微暗浅黄色,胎质中颗粒隐现,砂质细密光润,但表面黑砂质点略显杂乱。经一定的高温呈浅青黄色调。

宝山矿区墨绿泥(芝麻绿泥)

矿料外观呈灰墨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较多较明显,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00〜1220℃左右,收缩率6.5%左右。烧成后呈浅黄色,表面颗粒质感较强,胎质纯正温润,色泽效果比较丰富。

矿料外观呈墨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矿料上有锈色。因泥层因素,部分矿料中含有黑砂质点物质,需烧成后才能显现。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90〜1210℃左右,收缩率6.5%左右。烧成后呈浅黄色微透绿,胎质温润细腻,色泽效果比较丰富。

宝山矿区墨绿泥

宝山矿区墨绿泥(芝麻绿泥)

矿料外观呈灰墨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表面有黑色状及白色蜡质状,断面略呈粗砂状。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较多较明显,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时较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90〜1210℃左右,收缩率4.5%左右。烧成后呈浅黄色微泛青绿,胎质颗粒质感极强,但胎质表面比较干涩,外观润泽度略差。

宝山矿区墨绿泥

产于黄龙山红泥泥层下部,矿料外观呈浅灰墨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矿料上有锈色状及受上部红泥影响而形成的黄色斑纹状。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时略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00〜1220℃左右,收缩率6%左右。烧成后呈浅黄色微泛青绿,胎质细腻光润,但表面一般会带有一些黑色杂质点,对外观纯度略有影响。

宝山矿区墨绿泥

矿料外观呈浅墨绿色致密块状,具有透明质感,易碎略坚硬。矿料上有较多锈色状。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00〜1230℃左右,收缩率6%左右。烧成后呈浅黄色微泛青绿,胎质细密平整,但外观色调略显单一。

宝山矿区墨绿泥

矿料外观呈深墨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矿料上有锈色,表面有黑色状和白色蜡质状。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00〜1230℃左右,收缩率6%左右。烧成后呈浅黄色微透绿,胎质纯正温润,呈细梨皮状的表面点点红色颗粒隐现,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宝山矿区墨绿泥

矿料外观呈浅灰墨绿色致密块状,表面有黑色状及白色蜡质状。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时略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00〜1230℃左右,收缩率6%左右。烧成后呈浅黄色微泛青绿,胎质中红色砂质颗粒略显杂乱,表面的润泽度也略差。

矿料外观呈深墨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表面有黑色状及白色蜡质状。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时略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90〜1220℃左右,收缩率5.5%左右。烧成后呈淡黄色微泛青白,色泽纯正,表面细密平整,但胎质比较干涩,缺少脂润的感觉。

产于上图矿料下部贴层。矿料外观呈浅墨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表面有与上部矿料贴层形成的黑色状。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时略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00〜1230℃左右,收缩率6%左右。烧成后呈浅黄色微泛青绿,胎质颗粒质感较强,但外观色调略显单一。

宝山矿区墨绿泥(芝麻绿泥)

矿料外观呈浅灰墨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表面有黑色状、白色蜡质状。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较多较明显,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时略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90〜1210℃左右,收缩率5.5%左右。烧成后呈微暗黄色,胎质细密温润,砂质状的表面颗粒隐现,色泽效果十分丰富。经一定的高温会产生发黑发暗等现象。

宝山矿区墨绿泥

产于墨绿泥层底部,下部贴层为朱泥层。矿料外观呈灰墨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表面有黑色状和白色蜡质状。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时略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00〜1230℃左右,收缩率5.5%左右。烧成后呈微暗黄色略透红,胎质细密光润,表面砂质状中黑色、黄色和紫红色的颗粒隐现,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