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炉壶是宜兴众多制壶艺人的难做。传炉壶是方中有圆,圆中寓方的典范,要想做得比例恰当、珠圆玉润,骨肉廷均实属不易。就其形式来说,传炉为传统壶型,至清末曾改为四方传炉。
四方传炉壶为清末创新品种,壶多以紫砂为材,泥质润泽细腻,坚致细密。茶壶方唇,壶盖上隆,中设提钮,短颈,鼓腹,下设四乳丁足,前侧流嘴呈三弯式,后设圆把。传炉壶式方中有圆,挺匀有力,堪为壶中佳作。
传炉集制作工艺高超、文化蕴涵浓厚于一身,是富有观赏、把玩的紫砂器件,也是具有代表中国紫砂文化殿堂级的少数的经典款之一。传炉壶式度端庄,风格雅致,隐隐然有古风韵,堪称佳品。
现存颇有名的四方传炉壶当属原藏于许四海家中,于1937年由清末民初壶艺名家俞国良用“大红袍”泥料做制的一把。
淘壶人馆内藏品
李宝珍作品《全手传炉(民国·谈洪泉铭)》
《传炉》壶为民国紫砂名家李宝珍制壶,民国陶刻名家谈洪泉陶刻。
此壶仿若一个香炉,壶身骨肉亭匀,上丰下敛,轮廓清晰,线条流畅并过渡自然。三弯流自然胥出,圆把挺而有力,刚柔相济。底足采用四颗“钉足”形式,精巧别致,落地稳重。以方器为基本形,传炉壶是公认难制作的方器,因其为方器,但更重方圆结合、方圆相融,很考验作者的功底。
壶正面刻“清味能消竟日闲”,反面刻几缕兰花,潇洒飘逸,清雅高远。采原矿30年代老泥制成,泥料珍贵,泥色古朴大气,有很浓的年代感,是名副其实的“老壶”,两位民国高手合璧之作,具有很高的历史意义与收藏价值,深受收藏家喜爱,行家必入。
陈盘根作品《传炉》
传炉壶式,灵感来源于青铜器,属于光素器的范畴,其制作讲究方中寓圆,故难度较高。此壶壶身饱满,给人以稳重、大气之感。壶面呈浑四方,鼓腹饱满,棱角浑朴有致,三弯流式胥出,弧把昂扬,盖呈方形圆角,唇边厚实,盖面平弧微穹,中心钮滴似算珠,四足将壶体鼎起。整器形态方中有圆,圆中寓方,比例均匀,珠圆玉润。
传炉壶多现于清末民初时期,因成型技艺难度甚高,要想做得比例恰当、方圆有度实属不易。陈盘根此壶传世至今,保存精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潘小忠作品《传炉》
传炉采用原矿紫泥(焐灰),焐灰后的紫砂色彩非常丰富,黑色犹如好的微墨,色黑而不呆板,且有一种温润之感。
此壶仿若一个香炉,壶身骨肉亭匀,上丰下敛,轮廓清晰,线条流畅并过渡自然。底足皆采用四颗“钉足”形式,且多属短柱型,精巧别致,落地稳重。器身形状以方器为基本形,但方中寓圆,比一般方器多了一份圆润之美。
在紫砂壶器件中,四方传炉(也称传炉、四脚猪)集制作工艺高超、文化蕴涵浓厚于一身。
陆虹炜作品《四方传炉》
传炉壶常见于清末民初时期,因成型技艺难度高,故颇考验制作者的功底。陆虹炜此炉,器型沉着稳重,棱角浑朴有致,底、腹、口规矩而挺拔有力,流嘴自然,钮圆适度,壶盖与壶身过渡相融,底部四足稳而秀巧。整器做工精细,浑若天成。形态方中有圆,圆中寓方,比例均匀,珠圆玉润。
炉,贮火之器,四方,大地之形。传炉之型,合道家之意。四方传炉壶融方器之端正与青铜器之威严于一体,气势大方,而不生硬,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是当代紫砂茗器的经典器型之一,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陆君作品《全手传炉(范建军铭)》
此壶仿若一个香炉,壶身骨肉亭匀,上丰下敛,轮廓清晰,线条流畅并过渡自然。三弯流自然胥出,圆把挺而有力,刚柔相济。底足四钉足将整把壶托起,落地稳重。以方器为基本形,传炉壶是公认难制作的方器,因其为方器,但更重方圆结合、方圆相融,很考验作者的功底。
采原一厂老清水泥制成,古朴温润,泥色润泽。壶身一面刻“清泉烹雀舌”,另一侧则刻竹林图装饰,书画自然清雅,刀工细腻雅丽,文人气息浓郁,是一把值得收藏陈设的名家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