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瓢壶起初由陈曼生设计制作,往后由历代文人参与设计,演变亦有多种,子冶石瓢、心舟石瓢、矮石瓢、景舟石瓢等等。
凌锡苟,又名一兵,艺名陶石,1939年7月生,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11年第五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1年首届)、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2013年10月26日逝世...
紫砂的专业术语,茶山: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茶壶长期使用,吸附在壶内的茶迹,人们通常称之为茶山。有人认为养壶就应该有茶山,个人不敢苟同。
明代是紫砂正式形成较完整的工艺体系的时期,尤其在嘉靖至万历年间,紫砂从日用品陶器中独立出来,讲究规正精巧,名家名壶深受文人仕宦的赏识,入宫廷、出海外,奠定了宜兴作为紫砂之都的基础。
紫砂中自然也不缺对松的诠释,无论是超写实的表现其斑驳肌理的效果,还是诠释其傲人的风骨,都尤其出彩。
俗话说,“泥是肉,砂是骨”,行家说紫砂泥泥中有“骨”。这个“骨”就是紫泥中的石英颗粒,也就是紫砂泥中的“砂”。试想一下,倘若一个人没有了骨身子将会是怎么样的?
紫砂融诗书画印于一身,文人气息浓厚,很多人都喜欢这样的壶。好的书画刻绘是给壶加分的,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近代这些在紫砂壶上书画的大家,都是谁,他们又多厉害!
邵大亨,宜兴川埠乡上袁村人,清代中后期嘉庆、道光年间,紫砂制壶大家,少年时就享有盛名,是继陈鸣远以后的一代宗匠。
人养壶,壶养人,从心理层面讲,安静耐心的养壶,就是耐心细致而柔软的善待自己。所谓的温润如玉,不是一撮而就,那是一场细水长流的时光雕刻之美。
宜兴紫砂壶在它初诞生的早期,就立即引起了文人雅士的关注,这是因为文人在喜好琴棋书画的同时,也喜爱上了茶,明代知名书法家黄道周曾说:“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足见茶在文人...
丁蜀镇,在陶都的心脏,但不喧哗不浮躁,含蓄而内敛,紫砂文化的积淀,早已磨砺得它荣辱不惊。一扇幽暗的不起眼的门的背后,里面都会蕴含着一段超越时空的紫砂故事。
紫砂泥料,段泥是宜兴紫砂陶土的三大泥类之一,段泥亦称“团泥”,因黄龙山中有个小山头称之为“团山”,所产之泥,遂称之为“团山泥”。
十大壶型在紫砂界地位之高,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纪念紫砂历史上的前辈高手名作,更是现在、将来用于评判一名紫砂艺人基本功底、传承传统技艺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
早在明代万历年间,日本人就觊觎宜兴紫砂原料和紫砂工艺,整个日本的茶艺界都崇尚使用紫砂壶,以拥有一把紫砂壶为荣成为一种时尚。日本人一般购买精致的紫砂小壶,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日...
龙带壶,在古代,对于束发,系腰带等都有严格要求,社会阶层较高者会在腰部系玉带以表身份,后来称之为“龙带”。原型是明代制壶名手供春(龚春)所创……
有不少新壶友关于紫砂泥中的底槽清和清水泥很疑惑。这两种泥料都属于紫泥且外形近似,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壶友们选壶,是否有这样的烦恼,在试壶出水时,感觉球孔出水似乎流畅顺滑,但清洗极为不方便,容易清洗的网孔又易堵茶渣,选择起来着实头疼。
黄玉麟(1842-1914),原名玉林,宜兴蜀山人,因其制作的鱼化龙壶技艺出众,世人以“玉麒麟”直呼其名,于是玉林改名为玉麟。在黄玉麟的作品中有一类非常出彩,就是铺砂之作……
晚年的顾景舟,将技艺都融入壶中,神态气韵都返璞归真,并且达到了巅峰。这个秋拍顾景舟两把晚年力作,以1725万的高价成交。
立冬后,由于天气骤冷,很多朋友喜欢用紫砂壶泡茶,喝茶养身,玩壶养心。在对紫砂壶冬季保养法则朦胧的情况下,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让爱壶惊裂了,甚是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