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角壶,是紫砂壶的传统造型之一,有根据方器加以改良的,如四方抽角、六方抽角、八方抽角等,也有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上进行演变的,如抽角石瓢、抽角提梁等。无论是哪种造型演化而来,抽角...
提及雪华壶,就不得不提到紫砂泰斗顾景舟。雪华壶是顾景舟大师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的原创款型,在经历“文革”之后,顾老有感而发,雪华壶应运而生,壶名取瑞雪兆丰年之意,故又名“雪花壶”。
紫砂花货一代宗师朱可心,从艺七十余年,流世佳作无数。对于经典,其师古不泥古,对于创新,其思如泉涌,创出精美生动、赏用俱佳之精品。
当今紫砂界,能将方器之精髓诠释至如此极致者,寥寥无几,故施小马大师所造,永远都是稀缺臻品。
殷祥,优秀青年辈实力陶手,师从实力派名家王强,擅长全手花器创作。其在多年的打磨中,形成了自己极具特色的紫砂语汇,作品既富传统韵味,又具现代新意,观之怡人,赏之养性。
环龙三足壶,由顾景舟得意徒弟、周桂珍丈夫高海庚早时所设计,后由周桂珍制作面世。因周桂珍首次制作的环龙三足是由我国著名的红学家、被称作“国学大师”的冯其庸题书,这也间接成就了此...
柱础壶,造型灵感源自古代建筑中用来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柱础”,此壶型最早见于曼生壶系,为清代嘉道年间,书法篆刻家陈曼生与制壶名家杨彭年设计制作,可称之为“曼生柱础”或“...
天鸡壶,亦称“鸡首壶”,在魏晋至唐初甚为流行。最早把天鸡壶的造型嫁接入紫砂壶艺的,是明朝紫砂大家徐友泉,其仿青铜造型器所作的梨皮泥“天鸡壶”,可谓承古开今。
曼生乳瓯壶,又名乳鼎壶,是传承数百年的壶式之一。此壶型始于清代乾隆时期,表达了古人对于人体美的向往。乳瓯壶亦是曼生模仿女子身躯之形所作,一经问世便风靡一时,后世更是奉为经典。
“紫砂泰斗”顾景舟,在其一生璀璨的紫砂艺术生涯中,佳作无数,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由顾景舟大师所创制的原创壶型,代表着紫砂创作的最高水准,被后世奉为经典。
省大师沈建强此件紫砂筋纹器《合菱》,筋纹饱满,张弛有度,融圆器、方器、筋纹器之精髓于一体,雅韵天成,玩味不尽。
许伟军,中青辈实力派,师从苍林华、万亚钧,擅制全手花器、素器。钟情仿古的许伟军,在30年的壶艺生涯里,追寻着传统器型的古雅之美。
匏瓜壶为曼生经典壶式之一,曼生做此壶最初的用意是解相思之苦,以物寄情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匏瓜壶讲究线条挺拔,其形制朴素敦厚,古雅大方,施艺严谨,凝聚着秀雅浑成的气质。
笠荫壶,为曼生经典壶式之一。其形若箬笠,造型简朴端庄。一大一小两个半圆构成壶身,既稳重又富于节奏变化,宛若圆形帽沿中央拱起一圆形的帽顶。流形上翘,弧度有致,圆形圈把,曲而有力。
汲直壶乃曼生壶式之一,是道光时期的典型造型。曼生读《汉书》时,感叹汉武帝的大臣汲黯常直言切谏,遂萌生创作“汲直”壶型的想法。
鱼罩壶为紫砂壶的传统壶式之一,其形出捕鱼的罩,故得名。鱼罩壶由紫砂七老之裴石民先生所创制。抗战期间,裴老以“独钓寒江”的寓意,怀揣对故国家园美好的热切向往,创作出此款鱼罩壶。
汤婆,又名“汤焐子”,即古时所用的热水袋。汤婆壶器型古拙,有明季遗风,壶型简到精致,壶身饱满,壶壁挺秀,端庄古朴。其造型不一,或高或矮,或扁或圆。
晚清时,根据“四系罐”脱胎而来的牛盖洋桶壶开始出现。洋桶壶大致有三种,“独钮”、“牛盖”、“海盖”,以牛盖洋桶壶常见。
有人认为,厚胎的紫砂壶使用起来要比薄胎的更加安全,不易炸裂,也有人认为,薄胎壶的做工更考验技术,其价格也比厚胎高,用起来更方便,选择薄胎壶会更好。那么薄胎紫砂壶和厚胎紫砂壶,...
徐汉棠师门传承之作,王旭生全手摹古师傅徐汉棠之虚扁原型,功力深厚,形韵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