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健,中青辈潜力派陶手,师从实力派王强,从艺二十余载,擅长全手花素器。
笑樱壶,创于明代,壶式从古代陶瓷贮茶器具“罂”中汲取灵感,后因花苞壶纽形意似枝头樱桃,传名为笑樱。后人制作形式风格各有千秋,但以顾景舟大师的创作最为出名。
祥瑞壶涵盖了人们所期望的趋吉避凶、国泰民安、长宜子孙、升官发财、富贵长寿等愿望,被赋予了浓厚的“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的美好寓意。除了常见的如意纹、祥云纹之外,祥瑞壶中动植...
文旦壶创于明未清初,形与西施、贵妃壶相近,全器线面精简,流线丰满光润,充满圆润之美,充分体现出女性的柔美与雅丽。
龙旦壶,又名“龙蛋壶”,因其造型似龙蛋而得名。龙蛋为明季古式壶,最早记载于清代吴鼎梅《阳羡茗壶赋》,传明代时大彬即有此款,今可见清人仿制。这是最早的龙蛋壶式。
闽南俗谚:一无名、二思亭、三孟臣、四逸公。其中的思亭就是指由清初陶人陆思亭所创的“思亭壶”,其最早从梨形壶演化而来,多为朱泥小品,以其俊秀高雅,留名于朱泥陶史。
匏尊壶,造型源于古代经典器具,原本指的是葫芦、酒器,被一代大文豪苏东坡化入其辞赋之中。紫砂大家陈曼生所设计的壶式中,有四款壶与匏瓜有关,经典的匏尊壶亦是如此。
上新桥壶是紫砂大师顾景舟于上世纪60年代为大生产打样创制而成的器型,后成为一代传世经典。上新桥壶以江南水乡的标志物——桥为设计灵感,整壶宛若一幅意境隽永的江南水乡图。
冬天是紫砂壶损坏的高危季节,佳壶热茶虽好,但也需在使用过程中多加谨慎。冬日玩壶喝茶,有几点一定要注意!这份冬季紫砂壶使用指南,必不可少!
已故国大师徐达明,于上世纪80年代复刻裴石民、莫悟奇经典作品《仿悟奇提梁壶》,全手精工摹古老壶,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非凡。
徐鸣浩,年轻辈实力陶手,师从王秀局、马璟辉,以全手方器见长,擅长薄胎工艺。
华颖壶是顾景舟先生根据传统壶体“掇球”演变所创的壶式。顾景舟大师以一朵半开的花苞为意,基于掇球壶的基础上,加以取舍和扬弃,创出此造型,又与清末陈鸿寿所创曼生十八式中的乳鼎壶相...
自古以来,人们以如意作为原型,从中提炼出心形、灵芝形和祥云形的如意纹样,在众多领域予以运用,而如意与紫砂的结合,就诞生出了许多经典的紫砂器型,其中最著名的三款如意壶,当属仿古...
道光至同治年间,与邵大亨同样为宜兴川埠上袁村的邵友廷对大亨掇球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处理与再创作,友廷掇球因此诞生。友廷掇球介于大亨掇球与寿珍掇球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汉瓦壶是清代中期极为流行的紫砂壶款式,取自秦砖汉瓦中的汉瓦为元素,融入紫砂造型器之中。汉瓦壶造型简洁,庄重古朴,直身筒、大口盖,更便于投茶和清洗,故实用性较强,颇受茶客青睐。
紫砂艺术史上十大经典器型:供春壶、仿古壶、石瓢壶、掇球壶、鱼化龙、龙头八卦一捆竹、风卷葵、梅报春、提璧壶。
此件《一粒珠》为陈国良大师制作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薄胎大品,据老师本人回忆,当时仅做过4把,阔别近二十年后首次重见,收藏意义与艺术价值不言而喻。
钱一清,国大师鲍志强得意弟子,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以精湛的紫砂陶刻技艺闻名业界。
半瓢壶,即曼生半瓢,是清代紫砂大家陈曼生与制壶名家杨彭年的合作经典。以半瓢为器身,造型设计简洁。把梢印“彭年”,底印“阿曼陀室”。壶身铭:“曼公督造茗壶第四千六百十四。为泉清玩。”
明末清初,惠孟臣所创之梨形壶遂风靡茶界。南方地区更有“手中无梨式,难以言茗事”之说。众多经典器型均可看作脱胎自梨形壶,如思亭、君德、文旦、西施、潘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