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砂壶器件中,四方传炉(也称传炉、四脚猪)集制作工艺高超、文化蕴涵浓厚于一身。关于其名称的由来,一说源于古代道家炼丹所用之丹炉,另一说取自“金殿传胪(炉)”典故。明清时代在殿试后两天,皇帝召见新科进士,其身着公服,与王公百宫一起进太和殿分列左右,肃立恭听宣读考取进士的姓名、名次。“胪”有陈列之意,“传胪”即依次唱名传呼,进殿晋见皇帝。
传炉壶稳重大方、古朴雅致,虽属方器,但方中寓圆,比一般方器多了一份圆润之美。自侧而视,壶身浑圆,俯而视之,形为四方,似将天地方圆的道理寄寓其中。其成型难度相当高,可谓最具挑战性的紫砂器型之一。
在紫砂史上,四方传炉壶最为盛行的时期当在清末民初,其后逐渐式微。其中,以壶艺名家俞国良之作为传世精品。由于民国初年,紫砂陶器盛行以陶刻装饰,加上四方传炉壶的壶身宽广,为书画铭刻创造了良好条件,故大多传世的民国传炉壶,器身都饰有书画铭刻。
《传炉》佳作赏析
李宝珍《全手传炉》
此壶为作者创作于1922年,为李宝珍老师的毕生经典代表作,是其当时在铁画轩时所作,正面陶刻篆书“传炉”,壬戌夏月跂陶书并刻,反面刻绘秋菊,底款为当时陶行“花印”,壶盖内钤“宝珍”二字方形印款。
此壶为670CC的大品,壶身硕大,气韵饱满,方中有圆,挺匀有力,堪为壶中佳作。三弯壶流粗短,环把圆中带方,四足如鼎分立。 经过百年洗礼,老味浓郁,古雅大方,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潘小忠《传炉》
传炉采用原矿紫泥(焐灰),焐灰后的紫砂色彩非常丰富,黑色犹如好的微墨,色黑而不呆板,且有一种温润之感。
此壶仿若一个香炉,壶身骨肉亭匀,上丰下敛,轮廓清晰,线条流畅并过渡自然。底足皆采用四颗“钉足”形式,且多属短柱型,精巧别致,落地稳重。器身形状以方器为基本形,但方中寓圆,比一般方器多了一份圆润之美。
恽志培《全手铺砂传炉》
此壶为作者选用原矿底槽清,全手工精制而成,泥质细腻,泥色温润,上手舒适。整器融汇四方之韵,浑朴大气,壶身骨肉亭匀,曲线强劲有力。三弯流自然胥出,配以球孔,出水爽利,圈把挺而有力,刚中带柔,与流相呼应。整壶敦厚朴实,气韵充沛,方中有圆,圆中寓方,加之铺砂,更显精美,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好料精工,杀茶利器,值得入手。
周国强《全手传炉(沈跃平刻)》
此壶取自经典器型传炉壶,因成型技艺难度高,极为考验制作者功底。作者精选原矿民国绿泥,全手工制成此壶,浓郁古朴的泥色,加之粒粒砂感,尽显传炉之古韵。整壶造型仿若一香炉,壶身骨肉亭匀,上丰下敛,轮廓清晰,线条流畅。流、把自然胥出,挺匀有力。底作四钉足,稳而秀巧。
壶身由毛国强大师入室弟子沈跃平陶刻“功存悦志”,表以高雅情操,反面融汇瓦当元素装饰,古意悠扬。整壶做工精细,浑若天成,方中有圆,圆中寓方,气韵充沛,足见作者功底之扎实,赏用皆宜,值得收藏。
范建中《传炉》
传炉有着青铜器般的威严与稳重,古朴典雅,曲线强劲,浑厚端正,想将此壶型制得比例恰当、骨肉亭匀实属不易,是公认的最为难做的器型。
但范建中老师此款紫泥《传炉》壶是500cc大品,方唇而壶盖上隆,中设提钮,短颈,鼓腹,下设四乳丁足,前侧流嘴呈三弯式,后设圆把,方中有圆,圆中寓方,挺匀有力,实乃刚柔并济之器也。
更兼之壶身五色陶土装饰,色彩游离变幻,华美非常,描画流传千年的传统回字纹更添古拙雅意。好壶,当请君共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