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宜兴难得老窑匠 伐薪古韵寻五行

  • 编辑/作者:法制晚报
  • 日期:2016-12-15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自然落灰釉的柴烧紫砂茶壶老吴站在投柴口用松毛引燃松木同一种胎土的紫砂壶在同一窑经过柴烧窑变后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每投一次柴,窑内就是一次氧化还原过程火的大小决定温度上升的时间长短、温度的高低决定窑变的好坏本站讯 陶都宜兴,素以紫砂闻名,丁蜀镇的矿石,是成就“紫砂壶”的根本。在宜兴的丁、蜀山间,匠人们自宋至今一直用天地赏赐的特殊“土料”精心设计制作“正宗的紫砂壶”。初来黄龙山下,竟踏入的并非想象中遍地“工美大师”的繁华闹市,却是依山傍水、鸡鹅遍地、虾蟹成群。车停在太湖边大片规矩的菜地旁不能行,走过防止泥泞塌陷而

宜兴难得老窑匠伐薪古韵寻五行

自然落灰釉的柴烧紫砂茶壶

宜兴难得老窑匠伐薪古韵寻五行

老吴站在投柴口用松毛引燃松木

宜兴难得老窑匠伐薪古韵寻五行

同一种胎土的紫砂壶在同一窑经过柴烧窑变后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宜兴难得老窑匠伐薪古韵寻五行

每投一次柴,窑内就是一次氧化还原过程

宜兴难得老窑匠伐薪古韵寻五行

火的大小决定温度上升的时间长短、温度的高低决定窑变的好坏

本站讯 陶都宜兴,素以紫砂闻名,丁蜀镇的矿石,是成就“紫砂壶”的根本。在宜兴的丁、蜀山间,匠人们自宋至今一直用天地赏赐的特殊“土料”精心设计制作“正宗的紫砂壶”。

初来黄龙山下,竟踏入的并非想象中遍地“工美大师”的繁华闹市,却是依山傍水、鸡鹅遍地、虾蟹成群。车停在太湖边大片规矩的菜地旁不能行,走过防止泥泞塌陷而用大量碎砖瓦铺填的硌脚小路,两侧布满了错落的蟹、鱼塘。一行人越走越深,远离了红尘。谁都会不禁动念,了了烦恼,平添了些禅意。若往前面曲径通幽的犬吠处寻去,该会有哪个隐世大匠在劳作吧。

巧借龙窑遗风 传承柴烧精髓

绕过养蟹人的棚屋,远远地就看到老吴忙碌的身影。这个精通烧窑的匠人,用了十几年追溯、钻研、实践、传承、精进着古法柴烧的紫砂器具烧制方法,却顾自远离“大师”、“名家”等虚名,反复强调“叫我老吴”。

“来得正好,这两天比较干燥,温度适中,正装窑,等一下看我点火。”忙着往窑里仔细码放紫砂器皿,没有多余的寒暄,干脆利落、坚定执着是我对老吴的第一印象。

窑场并不壮观,除了填满的各样薪柴和散落周围的精品裂壶,并没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窑体大致呈“丁”字形,依地势向坡上而建。“横”的两端为投柴口和窑口,2米见方,窑身4米长;“竖”极短,急转过渡到“丁字的弯钩”,是冲天而上的烟囱。窑内由耐火砖垒砌,外面再用水泥石砖包围尽力保温,最后还用铁架固定了整个窑体。投柴口连接着燃烧室,窑口连接着窑室,两室之间一道耐火砖墙只留出1/3的通道用于过火,柴与窑、土与火的交融就是在这里完成。

“这不就是龙窑么,只是我的窑一定要小,既保留古法,又能减少柴料的投放,节约能源、便于频繁试验。”老吴为自己设置的“迷你龙窑”信心满满。“龙窑”是中国的古窑,可追溯到商代,窑长条形,依山坡所建,由下自上,斜卧似龙。龙窑的烧成,千百年来全赖松柴,消耗量可观,就宜兴的窑场来说,年平均耗柴量约在二十五万吨以上,随着造林绿化,柴源日趋紧张。老吴总结龙窑的消亡原因:一是,窑场出现“柴荒”,节约能源;二是,繁复讲究的古法逐渐被现代化的简单省力替代。柴烧窑被煤、气、电窑所取代也是市场逐利、文化底蕴消解的必然结果。柴烧成法慢慢在宜兴逐渐退出,其烧制的技术也极少还有传承。

于是,老吴十几年前在宜兴为了坚守传统,传承古老文化,毅然建起了这个小型窑口,重新依古法对柴烧进行着不懈的实践,胎土、窑温、气氛、过火、落灰、氧化、还原、土釉乃至码放位置等等细节都要一丝不苟地反复试验,找到对器皿烧成后的不同影响。老吴说,那时候把柴烧窑重新捡起来,心里踏实,琢磨着古老的文化精髓不能丢,当年老中医的一席话,点醒了他对柴烧和五行的认识,也让他明白了他这辈子的方向。

古法淬炼五行 沉淀工匠精神

窑室内的器具码放基本完成,老吴依据多年的柴烧经验,按照希望达到的烧成状况,将由黄龙山正宗紫砂胎土(这是老吴特意强调的真正紫砂壶的“真谛”)制成的茶壶、建盏、水杯、酒壶等等器皿错落地安排好。“柴烧窑里的每个位置温度都有不同,哪怕相差两三度,烧成的效果就很不一样;另外窑内的柴火是有方向和走势的,被火舔过的位置会有所谓‘火痕’;还要注意柴火的灰在什么位置飘落,形成的落灰釉是柴烧的最大特点。”老吴关上了窑门,对于码放的重要性描述言简意赅,却清楚点明了这窑中的“火与灰”对器皿烧制的绝对重要影响。

点火的过程充满仪式感,大概是因为老吴站在投柴口用松毛引燃松木时的感叹,“就是这木柴,五行中的重要元素,是我古法烧窑的关键原因。当初在店里做电烧的东西,遇到的老中医让我醍醐灌顶,现代人大多用电窑和煤气窑烧制器具,这样又快、成品率又高,但是过程中没有柴火,五行缺木,阴阳不平衡,使得产品丢掉了文化传承的精髓,在中医理论上对人体又没有好处”。就是听了老中医的一席话后,老吴发起了做尊重自然法则、五行顺畅的柴烧窑的决心。他查阅大量的书籍,四处求学。在研究柴烧技艺的同时,他发现柴烧紫砂壶煮水,其pH值能达到7.2-7.3弱碱性水,紫砂壶里含有大量的铁质,煮水同样能释出易于人体吸收的二价铁离子。这些有利人体健康的发现,使老吴更加坚定柴烧这条路。

“柴烧要踏实下来一点点做,急不得的。”老吴边添柴边说,“现在人们忙着挣钱,减少工序和时间,根本做不出真东西,更别说好东西了。”老吴把“阳羡壶经”烂记于心,从配制胎土、收集薪柴到裸烧土釉、制窑炼窑等等步骤,每一步都影响着成品的最终结果。一般烧窑需要3到5天,为了达到1200度的高温,需要24小时不间断投柴,其间可能两三分钟就要投放一次,辛苦可想而知。“你再看周围地上的裂壶裂碗,都是精品,就是越精品才越裂,这也是老天在练人。柴烧原本就工序复杂,开窑的成品率又低,好东西总会因为温度的变化热爆裂或冷炸裂。没有决心是做不了柴烧的。”老吴的一番话,有他对柴烧的艰辛感叹,更有甘于寂寞、守传文化的大匠之心。

窑变妙手偶得 落灰画龙点睛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说你们做文化。做柴烧紫砂也是这个意思,烧出来的东西没有重样,各样美都会偶然得到。我根据经验技术可以控制烧成的大概模样,但细节的精彩都是天工,这是我的兴奋剂,打开窑门都会是惊喜,就算破裂的也都有复杂变化的釉色。这就是顺依五行,自然在窑里生发的结果。”在投柴间隙,老吴随手拿起烧成的壶为我们讲述多变曼妙的天然釉彩,“窑变”、“还原烧”和“落灰釉”是提及最多的词语。

窑变,就是器皿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火势、温度的控制,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

老吴中意用“还原烧”把窑变推向精致。因为还原烧时,可以利用经验技巧使得窑室中缺乏氧气,这样木柴在燃烧时,就必须从土釉甚至胎土中提出氧元素助燃,这时釉料或者未施釉的胎土就会发生变化与重组,使高温中还原出特殊的分子结构,从而产生各种质感的釉色。但还原烧制最大的缺点就是不稳定,烧窑时必须随时注意窑火与气候的变化,以免功亏一篑。釉彩配方必须与窑火控制里应外合,合作无间,才能成功。

“所以还原烧的成品率很低、产量也低。这就造成了市场上以假乱真的现象。有不少用‘色料’去调出类似还原的釉水,用氧化的方式烧,但这种偏门烧法,质感是骗不了人的。”老吴提到市场充斥的“化学釉”无奈地摇着头。

在柴烧时,完全燃烧的灰烬极轻,随着热气流飘散在窑中的器皿上落下。当温度高达1200度以上时木灰开始溶融,木灰中的铁则使紫砂坯中的铁形成釉,呈现不同的色彩变化。这种方式形成的釉被称为“自然落灰釉”,这是柴烧紫砂另一个迷人之处。

可以感受到,老吴作为一名匠人, 痴迷并投入身心去努力研究着柴烧紫砂的工艺技术,追求让人、火、土自然和谐统一,产生一种温润、敦厚、沉稳内敛的柴烧自然之美。木柴燃爆的噼啪声会把人带回丁山古窑的繁忙热闹之中,柴烧的魅力使得初识者便会爱不释手,这与其内在强大的文化内涵紧密相连。此时,月亮已落入蟹塘,窑温到了800多度,吴师傅继续一丝不苟地添柴、小心翼翼地控制着温度。我们期待着老吴这一窑在几天后的精彩。 文/丘山岳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