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梁壶,即以提梁为把的紫砂壶。古人饮茶,需将茶壶放在茶炉上烹煮,为了提拿方便,在肩部两端连以半月形提梁,提梁壶应运而生。其始于北宋,流行于明清,是一种比端把壶年代更久远的壶式。
自古今来,历代名家大师所创制的提梁壶精品不胜枚举,各有千秋,本期挑选了几位知名国大师、省大师的提梁作品,看看你更喜欢哪款经典?
1. 徐汉棠《裙花提梁》
《裙花提梁》是国大师徐汉棠制于上世纪80年代的经典代表作,此款真品在市面寥寥无几,是非常珍贵的大师级重工精品。
器身椭圆,壶腹呈菱花花瓣纹饰,凹凸相间,气韵充沛。壶口饰云线,与腰圆盖板相吻合,盖面贴如意菱花纹饰,壶肩中部贴百结绳纹。壶流三弯线条流转自如,扁方提梁乘势而立。
此壶集多种技艺于一体,充分表现出紫砂的技法美和造型美,氤氲古雅之趣,并且随着时间愈发历久弥新。
2. 吴云根《竹节提梁》
由七老艺人之一吴云根作于民国时期,当时吴云根就职于紫砂老字号“铁画轩”,是一件非常具有历史感,具有传世价值的稀缺珍品。
整壶浑圆敦朴,老味十足。壶身呈柿子形,压筋纹装饰,竹节弯流敦实,提梁厚细相间,似竹之坚。壶盖鼓厚,竹钮拱起,饰以数片竹叶,宛若风中摇曳,秀逸且有神韵。
壶身由民国紫砂名人史莲生陶刻装饰,正面用阳刻技法,仿刻古代碑铭,反面则书铭“石是米颠袖里出,诗从摩诘画中来”。
3. 范洪泉《东坡提梁壶·毛国强书铭》
范洪泉在上世纪90年代制作了多款东坡提梁壶,分为特大、大、中、小不同容量,并和谭泉海、毛国强、束旦生、沈汉生、鲍志强等不同陶刻名家合作,成就了多件经典代表作。
此款《东坡提梁》是其与国大师毛国强的珠联璧合之作,以原一厂小红泥作胎,590CC容量。壶身饱满,呈扁球状。提梁及流、钮均塑以枝干造型,并自然胥出树枝、绿叶装饰,形态自然拙趣,颇有古韵清流之感。
壶身由毛国强大师陶刻装饰,正面书铭“客来茶解相如渴,火候闲评坡老诗”,落款“壬申冬 一粟书”,反面陶刻腊梅与仙鹤,配以“比翼共翱翔”。书画的意蕴与紫砂的雅韵,在此作中完美结合。
4. 张红华《太极提梁·毛国强书铭》
此壶由国大师张红华全手工精制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并由篆刻大师毛国强铭刻,是两位国大师的强强联合之作。660CC大容量,实属难得。
整器将太极美学元素融于紫砂壶中,造型典雅大气,线条流畅自然。盖、钮融汇太极元素,作以阴阳之象。弯流怀柔胥出,提梁自壶肩向上延伸,弯成环状,与壶身构筑虚实空间。
壶身正面陶刻唐代诗人杜牧《题茶山》诗句:“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反面刻绘松梅图,道以饮茶静心,福寿绵延。
5. 姚志源《天鹏提梁》
《天鹏提梁》是省大师姚志源上世纪90年代在一厂所制的原创精品,由其在母亲汪寅仙的监制下,亲自设计、制作并书刻装饰。此作曾被香港茶具文物馆收藏,被中国工艺美术学院作为教学资料收藏,属姚志源老师颇具代表性的荣誉作品之一。
整壶造型独特,做工精细,富有设计感。壶体饱满,小巧的圆嵌盖,将充沛的内蕴藏于壶中。壶流一弯,肩部耸起两处圆角,提梁自角处胥出,宽宏大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充满灵动之感。
壶体正面陶刻“乐鸣”二字,落款“壬申之秋,山头上人镌”、“志源”;反面刻绘一对鸟儿立在枝头,笔触生动活泼。精妙的构思,使书画与壶艺两者相得益彰,透出大度之风,韵味十足。
6. 徐元明《南瓜提梁》
作于上世纪90年代,是省大师徐元明早期所制的一款精工花器。筋纹加上提梁的造型,工艺难度相当大,当时所做的数量不超过2把,是一把非常珍贵的藏品。
壶体以南瓜为形,以12瓣筋囊分割,筋纹线自壶盖连至壶身,凹凸有致,瓣瓣饱满,气韵充沛。壶钮作六边形瓜蒂,瓜钮的截面即为气孔,可谓匠心独运。三叉提梁如瓜藤弯折交叉,仿生形象,刻画细致入微。
无论是筋纹、提梁的塑型,还是瓜叶、瓜果与瓢虫的装饰,都彰显出徐元明老师深厚的花器功力,令人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