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元明清,青花瓷之历史

  • 日期:2022-11-04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自古以来便扬名海内外,成为中国陶瓷之名片。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至明代,青花成为瓷器主流,到清康熙时则发展到顶峰。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自古以来便扬名海内外,成为中国陶瓷之名片。青花瓷属釉下彩瓷,是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至明代,青花成为瓷器主流,到清康熙时则发展到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余建《八仙过海对瓶》


、唐代·初创期

唐代的青花瓷器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人们能参见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


余建《青花·人物·山水·六方杯》


二、元代·成熟期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


余建《青花·人物·山水·六方杯》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繁复的图案、多样的纹饰,也使元青花成为当时最有艺术表现力的工艺品。


余建《孔子讲学杯》


三、明代·蓬勃期

明代的青花瓷从质地、图案风格和钴料使用上都发展出了大量不同的流派,并从设计、生产、出口等各个环节,开始百花齐放,使青花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瓷器主流。


余建《青花四方杯》

明初永乐和宣德时期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久负盛名,被称为我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青花瓷主要用郑和下西洋时从伊斯兰地区带回的“苏麻离青”,这种青花料烧成后,色彩像宝石蓝一样浓艳,因含铁量较高,青花部分会出现黑疵斑点,此黑斑无法模仿,属自然形成,与浓艳青蓝色相映成趣。


余建《琴高乘鲤壶》

明代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青花瓷风格以胎薄釉白而青色淡雅为特征。嘉靖、隆庆和万历时期,青花色泽一反成化时期的浅淡和正德时期浓而带灰的色调,呈现一种蓝中微泛红紫的浓重、鲜艳的色调,既无黑铁斑,也无灰色调,显色浓艳,属明清青花中较佳者。其中,嘉靖窑是明代官窑中造型品种最为丰富的,几乎无物不有,风格趋于多样化,在四十五年的时间里,烧造了近百万件瓷器。


余建《望眼鐘山一半云杯(柴窑)》


四、清代·鼎盛至衰落期

清代的青花瓷器在康熙时期得到了大力发展。这一时期对青花瓷用的青料进行加工,并且在烧温技术上已有发展和提高,故青花呈宝石蓝色泽,极为鲜艳,蓝色透底,莹澈明亮,色泽比明代后期更美丽。


余建《青花·人物·雅集图》

康熙青花层次分明,有“青花五彩”之誉,说明当时的工匠能成功地运用多种浓淡不同的青料,有意识地造成多种不同深浅层次的色调,这在表现一些较为复杂的图案和人物故事装饰时尤为重要,故康熙青花装饰有反映文人士大夫风尚的《竹林七贤》、《水浒》、《三国演义》等人物画的题材内容,青花色彩的浓淡变化,表现出中国水墨画的“墨分五色”效果。而康熙年间烧造的瓷器,品类之盛,数量之多,流传之广,蜚声海内外,可谓空前。


余建《换糖喫杯》

雍正、乾隆时期的青花,则不如康熙时期的那样艳丽,雍正青花多为仿明代和嘉靖时期的作品,以青花黄彩和青花金银彩为名贵。乾隆时期以后,青花因粉彩瓷器的崛起而逐渐走向衰退,虽然光绪时期青花瓷器又掀起了一阵波澜,但是无法延续康熙时期的鼎盛之势。


余建《青花釉下彩·山水杯》

总的来说,清代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自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也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使之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艺术效果。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