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先生李昌鸿,在上世纪50年代共同走上了紫砂艺术道路,于1955年拜师当代壶艺泰斗顾景舟门下学艺,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紫砂艺徒、首届紫砂接班人。恩师对紫砂艺术的执著和严谨、...
度过了50多个紫砂春秋生涯的何道洪,不仅结出了累累硕果,而且还培养了一大批紫砂专业人才。
通过欣赏和解读吴亚平先生的紫砂壶艺作品,也使笔者从中受到诸多启迪,对紫砂壶作品的欣赏,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视角。
吴亚平是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协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理事,中华茶人联谊会宜兴紫砂分会副会长,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阳羡吴...
季益顺经过30多年的工艺制作和创新设计实践,从学艺苦练基本功,经过成长中的充实提高,逐步到成熟,在不断努力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在紫砂艺术领域中的表现,确实像张守智教授对他的...
吸收的同时,曹婉芬也在不断地探寻属于自己的方向。上世纪80至90年代中,她开始尝试着以自己的思路创新作品,“壶艺掇英”组壶就是一个大胆的构思,她将紫砂历史上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
2013年10月26日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凌锡苟逝世,享年73岁。...
一直以来,胡洪明以紫砂材质为载体,专攻金银丝镶嵌的装饰技法,并大胆借鉴工艺美术中的姊妹艺术,从商周的青铜器、汉唐漆器、古钱币、玉器等图纹造型,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使紫砂...
王寅春,以制作紫砂筋纹器为主要特点,所创《半菊》、《梅花周盤》、《六方菱花》、《六瓣高瓜酒具》、《菊球壶》、《裙花提梁壶》等作品严谨工整,规矩挺括,一丝不苟,技艺风格独树一帜...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紫砂艺术是发现的艺术,创造的艺术。当代紫砂艺术工作者应善于发现自然中的美,善...
“麻姑献寿”,擷取神话的故事,历经久远的风吹雨打,没有被风化。为了美的延续,为了真的再现,为了善的传颂,塑出了麻姑飘逸婉约的神态,素雅清丽的姿色,一脸虔诚地带着寿桃、佛手、石...
何道洪大师始终把追求紫砂艺术,创造紫砂艺术奉为第一宗旨,并始终虔诚地呵护着,不敢有一丝一毫的亵渎。
顾老自豪地说,‘除了我,谁也配不出大亨壶的丰韵、神彩、精细和豪迈,必先知其人,而后仿其壶,必先知其料,而后用其工,只有心灵和手艺的相通才能品出大亨成壶的心境,才能配出大亨作品...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紫砂艺人,当推供春。供春是吴颐山的家僮,他从艺之初,是陪主人在金沙寺读书时,“窃仿老僧心匠”,走上创作之路的。他的老师当是“久而逸其名”的金沙寺僧。
在壶艺道路上,壶二代在父辈的光环下承受着压力也充满挑战。他们中的有志者不愿因此在父母的卵翼下庸庸碌碌,为实现对父辈的超越,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一件佳美作品的内涵,必需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实用功能:如嘴、板、盖、把、钮、脚则,应与整体比例协调,而具有自然活泼的节奏感,高度技巧上的细...
茶之种类,名目繁多;壶之方圆,韵生千万;壶茗相伴,人人不同。
做人与做壶都要用心在里面,存善心得善果,修善心,结善缘。这换算到一把壶身上,泡的是好茶,通体透香,是糟粕,则破了壶的金身,惹得一身腐败气。
他是文人中最懂得制壶的,他是制壶者中最有文人气质的,他的作品经久耐看,他的作品让人深思,他的作品更有令人平心静气的效果,而他离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亦不远矣,我们欣赏的不仅...
王品荣早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中期就考入了宜兴紫砂工厂的艺徒班,并且师从七大老艺人之一的任淦庭先生学习陶刻专业,那时他刚满16周岁,和当今紫砂界的徐秀棠大师、谭泉海大师为同门师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