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鸣远号鹤峰、鹤邨、石霞山人、壶隐。他活跃于清康熙、雍正年间,是继时大彬后中国紫砂史上杰出的艺人。在陈鸣远高大身影的背后,提笔书铭、握刀篆刻的,另有其人……
紫砂中自然也不缺对松的诠释,无论是超写实的表现其斑驳肌理的效果,还是诠释其傲人的风骨,都尤其出彩。
紫砂融诗书画印于一身,文人气息浓厚,很多人都喜欢这样的壶。好的书画刻绘是给壶加分的,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近代这些在紫砂壶上书画的大家,都是谁,他们又多厉害!
邵大亨,宜兴川埠乡上袁村人,清代中后期嘉庆、道光年间,紫砂制壶大家,少年时就享有盛名,是继陈鸣远以后的一代宗匠。
十大壶型在紫砂界地位之高,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纪念紫砂历史上的前辈高手名作,更是现在、将来用于评判一名紫砂艺人基本功底、传承传统技艺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
黄玉麟(1842-1914),原名玉林,宜兴蜀山人,因其制作的鱼化龙壶技艺出众,世人以“玉麒麟”直呼其名,于是玉林改名为玉麟。在黄玉麟的作品中有一类非常出彩,就是铺砂之作……
查元康,1955年生于宜兴市张渚镇,笔名:半池,曾用斋号:石醒刀醉斋、晋砖斋、紫玉山房,现用斋号:锦竹园。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研究生毕业。
紫砂界有名的人物,紫砂七老他们是任淦庭、顾景舟、朱可心、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蒋蓉,七位紫砂大师。七人之中,任淦庭老师是攻于篆刻,所以与其余几人都有合作传世……
厉上清,1979年生于山东日照,在陶艺世界里尽情燃放激情的青年陶艺家,他视传承如生命。齐鲁寒窗,负笈河北,后游学江苏,与紫砂结缘,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师鲍志强先生……
明清两代,被国人冠以姓氏泛称的紫砂壶,先有时大彬的“时壶”,后有潘仕成的“潘壶”。前者为明万历年间的紫砂代表人物,后者是清中期后以官商巨富、雅士名流身份来宜兴订制茗……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七老之一,1988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
鲍仲梅,1944年生,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先后师从七老艺人任淦庭、工笔花鸟画大师俞继高先生为师。擅长错金银工艺……
吴群祥,1954年生于宜兴,从小耳濡目染紫砂业。1972进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启蒙大师乃国大师吕尧臣先生,且深得一代宗师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赏识……
紫砂壶的造型非常的丰富,其中亦有以自然界花鸟鱼虫、蔬植瓜果等为元素创作,而这类通常被称之为紫砂花器。
静远斋,如果是喜欢古壶的朋友,肯定对其有耳闻。果郡王,看过《甄嬛传》的人肯定知道,剧中有一位温柔痴情的果郡王。
储亦斌,1966年生于陶都宜陶瓷世家,2016年高工,中国民间文艺协会会员。自幼耳濡目染紫砂艺术文化,1982年进入紫砂工艺厂,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学习制壶……
花器是将生活中所见的各种自然形象和各种物象的形态透过艺术手法,设计成紫砂器皿造型。它们“源于生活,“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束柴三友壶」,花器中的一大代表之作
石瓢壶是紫砂壶最为经典的器形之一,从诞生到其发展演变,几乎每一代的壶艺大师都曾做过此款壶型,以各自独特的神韵美感,和而不同地在紫砂历史长河中绽放光芒。
张红华老师五十年来,尽心抟砂作壶,心摹手追明清、民国诸名家名器,特别是受到其师严谨制壶思想之深刻影响,从而逐渐形成个人雄健而严谨,流畅而规矩,古朴而典雅,传统而又现代的艺术风格。
在艺术节开幕的一个月前,存放在陶瓷陈列馆的作品失窃了,顾景舟的多件作品被盗,其中有几件更是孤品,平生只留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