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萍,1978年生于江苏宜兴,师从实力派陶艺家袁小强,擅长传统光素器和花器的创作,其中以薄胎南瓜系列为最,他致力于尝试各种风格,不断突破自我,在承袭传统的同时,创新求变。
汪寅仙,1943年6月生于宜兴丁山小桥南陶瓷世家,1956年进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始从吴云根学艺,后转师朱可心门下,还先后受教于裴石民、王寅春、蒋蓉等师,并得益顾景舟的指...
徐秀棠创作了200多件紫砂陶塑和紫砂茗壶,风格独异,将雕塑、中国绘画、书法融会贯通,展现于作品之中,许多作品被博物馆收藏。
蒋蓉陶艺,从美观实用为出发点,以像真手法造型,融合了艺术美感与自然生趣,巧形巧色,惟妙惟肖,精工细作,追求物态肌理质感而变化,赋予人文情趣,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既不雷同于前人...
高海庚(1939-1985年),出生于宜兴丁山小桥南制陶世家,1955年进入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工艺班,跟顾景舟学艺,初露才华,深得其师器重,是顾老最得意门生。
佘海平,1975年生于陶都宜兴,师从“紫砂怪杰”邹跃君,尤为擅长全手花素器,其作品以顶好的泥料及鲜明的道洪风格而著称,深受紫砂茗壶爱好者的青睐。
顾景舟制壶技艺卓绝,风格多样,花货、光货俱佳,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一代宗师”。
朱可心(1904-1986年),宜兴蜀山镇人,原名朱凯长,艺名“可心”,14岁时拜汪生义为师,作品多洋溢时代气息。壶艺风格浑厚淳朴,法度合宜,善于从自然及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和素材。
王寅春是位多产的壶艺家,光素器、花塑器都带有强烈的个性,方器规矩挺括、敦厚朴实,筋纹器雍容大方、秀美可掬,很难有人企及。他为繁荣紫砂陶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裴石民(1892-1976年),原名裴庆云,又名裴德铭,14岁拜宜兴大浦姐夫江祖臣为师,又得名家王东石指点,擅长驾驭各种形款紫砂器,除茶壶之外,文房雅玩、炉鼎、花盆、假山、瓜...
吴云根,又名吴芝莱,14岁随汪春荣(生义)学习制陶技艺,与汪宝根、朱可心为师兄弟。
做水平壶出了名的王寅春,经上海“吴德盛”介绍,在某古董商的策划下,到上海静安寺旁胶州路上一位房地产老板家中,仿制古壶。
任淦庭一生酷爱书画,他上承清末宜兴书画、金石家陈懋生、陈研卿、沈瑞田、卢兰芳、韩泰、邵云儒等,下传当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谭泉海及毛国强、鲍志强、沈汉生、咸仲英、鲍仲梅等...
冯桂林(1907-1945年),宜兴周铁镇人,1918年迁居蜀山北厂,并被招进江苏省立陶器工厂“利永陶工传习所”,成为第一批艺徒,师从范大生、程寿珍等名师。
范大生(1874-1942年),字绳武,号承甫,世居丁蜀镇西望圩村。他靠粗识文字,师从名声卓著的紫砂艺人范鼎甫。
程寿珍(1865-1939年),号冰心道人,宜兴川埠上袁村人,师承继父邵友廷学艺,所制掇球壶、仿古壶、汉扁壶最负盛名。
俞国良(1874-1939年),又名祖琳,江苏无锡锡山人。技艺精湛,所制陶艺气格浑成,端庄秀丽,角线分明,得时人称颂。
黄玉麟,宜兴蜀山人,原籍丹阳,清末宜兴著名制壶匠师,是晚于大亨七、八十年之后出现的佼佼者,也是紫砂艺术史上的一代名家。
方霏霏1988年生于安徽,自南京师范大学产品设计专业毕业,先于紫砂陶塑事业耕耘多年,后转而从事紫砂壶的设计与制作,尤擅长仿生器型的创作。
陈曼生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金石家、紫砂壶艺设计家,精篆刻,为“西泠八家”之一;工隶书,追求金石味;嗜茗饮,酷爱紫砂壶艺,因此家中藏有许多紫砂名器。